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龙滩水电站坝基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设计中的龙滩大坝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及坝基混凝土进行了不同龄期的徐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灰岩为原材料轧制骨料拌制的混凝土,其徐变及热膨胀系数均小于其它工程以砂岩或河卵石为骨料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考虑徐变变形的材料内裂纹尖端实际能量释放率,研究持续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微裂纹应变能累积规律,认为在相同应变能累积情况下,长期持续荷载和单轴荷载下微裂纹扩展演化状态相同.基于柔度张量等效假设建立了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此模型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非线性徐变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反映混凝土损... 相似文献
3.
4.
5.
6.
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是国内外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重点之一,而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报道较少.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徐变试验,得到了相应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收缩徐变系数,并将收缩徐变系数和现有收缩徐变模型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徐变明显大于恒载作用下的徐变,徐变发展呈单调递增趋势,预应力损失和高强混凝土徐变具有耦合关系;因现有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收缩徐变发展规律,建议采用指数函数拟合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碾压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坝体碾压混凝土与常态混凝土的徐变存在差距的原因,得知实际坝体碾压混凝土的徐变不一定比常态混凝土的小,并列出几个工程的实验资料,得出更深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提供一个用于计算混凝土徐变试验的FORTRAN程序。该程序能够计算出徐变试验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弹模值、不同龄期各持荷时间的徐变度值、松驰系数值,并能用宽行打印机在半对数坐标架下绘制出高分辨率的龄期弹模曲线、瞬时弹模变形曲线、徐变度曲线、松驰系数曲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碾压混凝土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坑口、沙溪口、铜街子、岩滩等)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以往的研究着重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其依时性变形性能——徐变、干缩等研究得很少,国外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多。而碾压混凝土的依时性变形性能对进一 相似文献
11.
动态循环荷载下大坝混凝土拉压转换损伤本构模型构建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评价中,对于动态循环荷载下大坝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中从受拉状态向受压状态转变过程(拉压转换)中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一般都基于商用软件ABAQUS的"单边效应"假设,认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立即恢复为初始弹性模量。上述假设的合理性缺乏试验验证,直接影响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可靠性。通过对全级配大坝混凝土拉压转换全过程试验成果的观察分析,发现混凝土从受拉状态进入受压状态后弹性模量并非立即恢复为初始弹性模量,而是由损伤后弹性模量连续渐进恢复至初始弹性模量,期间原有的受拉残余应变在压应力作用下迅速减小到较小数值,因此ABAQUS的"单边效应"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以全级配大坝混凝土拉压转换全过程试验成果为基础,提出受拉损伤发生后,拉压转换时受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双折线模型的思路,据此推导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解析表达式,构建了更接近混凝土拉压转换时真实状况的本构关系数值模型。通过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发现常用的受压弹性模量立即恢复为初始弹性模量的损伤本构模型过高估计了坝体刚度,可能带来偏于不安全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围压荷载下混凝土静动力强度的细观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混凝土细观机理出发,采用翼型裂纹模型分析了围压荷载下混凝土内微裂纹扩展、弯折和相互作用直至材料破坏的过程。采用伪面力法计算了考虑相互作用的弯折扩展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并通过一些简化得到了显式的表达式。在假定混凝土的断裂韧度不随加载速率变化的前提下,分析和计算了不同围压荷载下的混凝土静动力强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围压荷载下混凝土的静动力特性和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选取重塑粉质黏土作为试验土样,采用室内动静三轴试验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静力学特性,动静强度的弱化规律,考虑了围压、频率、固结比、动应力比、循环次数5种因素对动静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承受循环荷载作用后土体与原土体相比总强度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降低,剪切时的孔压都会大于原土剪切时孔压。可以统一的是所有承受循环荷载作用后土体有效强度都会降低。通过对强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引入了动弹性应变和动弹性孔压,确定了动弹性应变与有效强度比,动弹性孔压与有效强度比关系符合指数模型,并提出来适用于衰减系数与动弹性应变,衰减系数与动弹性孔压的对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混凝土细观结构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研究混凝土单轴破坏的宏观力学性能,基于细观力学模型,采用Marazs损伤模型描述混凝土内部各相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三级配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单轴破坏的宏观力学性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断裂是由于内部的初始损伤不断累积演变的结果,其数值实验的最终破坏形态与宏观层次上的破坏形态基本相似,粗骨料分布、粘结层厚度、粘结层和基体强度对混凝土宏观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说明该方法对混凝土细观结构破坏机制的分析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静,动力双剪损伤本构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双剪应变理论,利用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应变阈值,建立起混凝土的初始损伤面和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并推出了多轴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方程。文中还利用单轴状态下动力损伤与静力损伤之间的关系,类推出多轴状态下动力损伤与静力损伤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混凝土在多轴状态下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加载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进行混凝土试块单轴受压试验,基于改进后的Weibull模型构建了损伤变量,并在应变空间下对损伤曲线做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首先根据损伤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合理方法来确定损伤界点在曲线上的位置,两个界点将损伤曲线划分为3个损伤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载速率对损伤界点、损伤阶段长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第一损伤界点对加载速率的提高较为敏感,并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发展,第二损伤界点对加载速率的提高不敏感;②加载速率的提高使3个损伤阶段的区间长度重新分配,对前两个损伤阶段影响较大,对第3个损伤阶段区间长度的影响较小;③两损伤界点位置基本对称分布于峰值应变两侧,大部分损伤集中在峰值应力1倍的峰值应变范围内,且两损伤界点对应的应变水平比值约为3.5,并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高速荷载下混凝土断裂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混凝土在高速荷载下裂缝的扩展及其断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裂缝扩展的最大速度及加速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动断裂韧度随裂缝扩展速率增加而增加;对应于峰值荷载的裂缝扩量展也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应力路径密切相关,充分接近的两条加载路径所产生的变形基本相同,因此可将任意应力路径转化为与其充分接近且易于计算变形的应力路径,从而获得变形。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定义两个应力状态的参量,分别描述等应力比循环加载和等平均应力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塑性变形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并给出一个新的加卸载准则,在不增加任何土性参数的条件下,将现有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扩展应用于循环加载条件,建立了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循环加载模型可较合理地反映土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模型简单易用,只含5个土性参数,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位于我国西部强震区的高混凝土坝,如小湾、二滩等,施工期或运行期在坝体表面以及坝体内部出现了一定范围的裂缝。鉴于这些高坝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裂缝在地震作用下的扩展性问题为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针对混凝土坝坝体裂缝在地震荷载下扩展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包括地震动输入、坝体已有裂缝及其裂缝处理措施的模拟、缝端混凝土破损路径及其破损程度的模拟等研究现状分别进行讨论。最后指出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