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登辉  俞乐  狄黎平 《计算机应用》2006,26(5):1155-1157
空间信息网格能够联合地理上分布的多源数据中心,实现空间信息的有效共享与互操作。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节点的概念结构,分析了NWGISS(NASA HDF-EOS Web GIS Software Suite)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基于NWGISS设计了遵循OGC规范的空间信息服务节点结构和原型系统,结合SIG系统需求建立了节点实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数据节点可以提供有效的空间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电子地图在县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传统电子地图发布主要以文件集的形式存储于服务器的不足基础上,探讨县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将电子地图以分布形式部署到各节点服务器中,利用瓦片金字塔技术来实现县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电子地图的网络发布,以达到电子地图的快速浏览和分节点存储数据的目的。通过地图瓦片、网络服务、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建立县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电子地图服务,为平台电子地图的数据发布与共享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NWGISS的空间信息网格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空间信息服务节点的概念结构,分析了NWGISS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基于NWGISS设计了遵循OGC规范的空间信息服务节点结构和原型系统,结合SIG系统需求建立了节点实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数据节点可以提供有效的空间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框架的上海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中城市空间特征、绿化、环保、水系、土地、道路网络等各类城市空间信息资源分布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建立了集中的元数据库提供相关数据的描述信息;以分布在不同节点上的GIS Web Service提供空间数据处理服务。平台以门户网站的方式提供元数据检索,利用检索结果获取分布式的各类空间信息数据资源;提供空间数据处理网络应用程序,调用GIS Web Service,提供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地图综合、空间分析等空间数据处理功能;提供GIS Web Service的搜索和注册。此平台已经在上海公务网中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基于移动Agent的空间信息服务以及移动Agent与空间信息服务结合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移动Agent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和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流程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与设计。该套框架和流程能够使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不同层面上实现共享与互操作,并为空间信息服务和其他应用/服务之间提供有效的集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 Services的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企业分布式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互操作的瓶颈问题,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四层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框架.利用Web Services技术,OGC地理信息服务实现规范,和W3C标准的可缩放矢量图形成像模型(SVG)的集成,通过构建空间数据转换服务集成器,在用户和服务之间提供一种透明的松耦合,跨越系统底层的异构性,进行异构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和显示,从而实现了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在国家地震网络计算应用系统(SECAS)建设中,基于以上框架采用.NET平台进行设计并得到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空间信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扩大,对各类空间信息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传统的空间信息应用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空间信息服务网络化、业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当前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和空间信息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借鉴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理念,将交易的理念引入到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出了建立数字中国网的构想。通过实现数据/信息产品、定制服务、应用系统集成和数字工程实施的业务化运营,盘活空间信息资源、实现空间信息服务的工程化和业务化。同时根据提出的构想,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基于"B/S+G/S"混合模式的数字中国网的构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陈林  应时  贾向阳 《计算机科学》2017,44(1):7-12, 36
由于云平台架构的复杂性和工作负载的不可预测性,云监控对保证云平台的高可用性有重要意义,云平台上资源的动态性、多样性以及资源规模巨大给云平台监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并提出一种面向云平台的可扩展多层次监控框架SHMA,SHMA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监控系统中可扩展的各个相互独立的服务组件,实现对云平台不同层次的应用服务、中间件和基础设施资源的监控。通过对部署并运行在CloudStack基础设施云平台上的某综合减灾空间信息服务应用系统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监控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俊峰  李飞龙  杨杰 《计算机科学》2018,45(Z6):337-341
空间信息网络利用各类空间平台来实现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打破了当前多个独立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共享的壁垒。立足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种类繁杂、不成体系、缺少统一的通信标准、综合服务能力差、覆盖范围小的建设现状,坚持“既着眼于现有系统,又兼顾未来发展”的建设原则,在空间信息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设计了基于双层LEO的空间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即将较高轨道的LEO卫星作为骨干核心网来负责骨干传输功能;将较低轨道的LEO卫星作为热点接入层来负责地面和空间业务节点的接入。同时,为未来空间信息业务提供可扩展的体系特征,譬如未来增加对GEO骨干节点的拓扑关系的考虑,从而解决空间信息网络的轨道资源问题。最后,针对空间信息网络频率资源受限的问题,提出了频率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移动GIS的发展,现阶段应用核心仍然是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系统建设提供了未来空间信息服务蓝图,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GIS核心处理模块"和上海市信息委653工程项目"移动GIS技术创新与软件开发"为支撑,深入研究LBS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包括GIS理论与技术、Java ME技术平台、Mobile SVG规范、XML规范等;设计并实现基于Java ME的LBS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