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为了克服以往叠前地震资料拼接处理中存在的不足,从叠后记录入手求取整形算子,在叠前道集中实现整形匹配滤波,使得不同特征的资料能够在频率、相位、振幅上相一致,从而完成叠前资料的拼接。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求取的整形算子稳定,简单易行,应用效果理想,能为后续的处理提供高质量的叠前道集数据,是实现连片处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宇飞  苑昊 《岩性油气藏》2015,27(6):104-110
陆上多次波与海上多次波均会干扰有效波信号,使地震资料信噪比降低,不同的是海上多次波覆盖了整条地震测线,而陆上地震数据中仅有部分共中心点道集(CMP)受到多次波干扰。 根据陆上多次波的特点,分析多次波在速度谱、常速扫描叠加剖面和动校正道集上所表现的地震特征,利用多次波识别方法,确定地震数据中多次波的分布范围,并在含有多次波的 CMP 动校正道集上,采用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压制多次波。 模型算例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抛物线拉东变换方法不仅能压制陆上多次波,而且不伤害一次波反射信号,达到了保真去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现象研究——以侯市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该套地层中存在启动压力现象。文中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启动压力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以侯市地区的具体井位为例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侯市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现象,且初步确定该地区启动压力梯度为0.327MPa/m。  相似文献   

4.
油气倒灌不可能发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油气运移中的倒灌问题研究后认为,油气是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或侧向上运移的,油气倒灌是不可能发生的,油气倒灌的错误认识源于欠压实;欠压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是对岩石变形理论的错误理解,用等效深度法计算烃源层压力也是一种错误做法,断层不是倒灌的通道,油气倒灌缺少动力的支持,当然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油藏注水时机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时机对油田的开发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研究确定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时机,对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时间以及提高油藏采收率都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利用矿场资料统计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已开发不同类型油藏的注水时机与产量变化关系、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地层压力和产液量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该类油藏的开发特征,同时简单分析了其机理.通过研究发现,特低渗透油藏不同的注水时机,开发效果迥然;安塞油田早期、同期、滞后和未受效四种情况,初期稳产阶段产量比例为4.27:2.3:1.87:1.因此,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应认真研究适宜的注水时机,尽可能实施早期注水.  相似文献   

6.
7.
油藏充注模式是指从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驱动力作用下向储集层选择性持续注入形成油藏的过程。油藏充注模式与油源条件、储层物性、成藏动力三者耦合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发育典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和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根据源储配置关系、砂体充满度和最大有效含油体积的相对高低,将油藏充注模式划分为过充注、正常充注和欠充注3种类型。分析了不同充注模式油藏形成的原因及含油性、有效储层下限变化规律。针对不同充注模式油藏建立了解释结论序列和针对性测井解释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低渗透-致密储层的测井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元48长_(4+5)油藏位于陕北斜坡中北部的姬塬东斜坡,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粉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属于特低渗构造-岩性油藏。油藏地层水水型为氯化钙水型,与注入水配伍性较差,油井见水后在近并地带发生堵塞,造成油井油量下降,含水上升。主要对油藏见水机理进行分析,并分析了酸化解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围油田综合油藏描述与评价优选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外围油田经过27年优选开发,未开发储量和潜力主要为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和薄互层零散砂岩的岩性油藏.在分析外围油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地质-测井-地震多学科综合油藏描述与评价优选技术,包括低阻含钙薄互层油水同层测井解释技术、薄互层零散砂体地震分频分析预测技术、薄层零散砂体地震精细反演预测技术、低渗透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技术、复杂岩性油藏滚动评价优选技术,提出了综合油藏描述与评价优选技术下一步发展方向.该技术对同类型油田评价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承龙 《非常规油气》2021,(2):56-61,126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基于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深海盆地三维地震多次波组合压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见伟  胡冰 《石油物探》2008,47(1):55-60
在琼东南深海盆地,浅层为海相沉积特征,中、深层为陆相沉积特征,原始地震资料中多次波不仅异常发育而且复杂.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很多(褶积类、速度滤波类、波动方程类),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复杂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为此,对各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琼东南深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的特点,采用调频滤波、抛物线Radon变换、加权中值滤波等方法,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分别对海底多次波、层间多次波和畸变多次波进行了压制,获得了好的效果.应用这种组合方式,不仅多次波被完全压制,一次有效反射得到了清晰的显示,而且没有损害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南海M油田增储上产研究中所面临的砂泥岩难以区分和储层含油性难以判别的问题,在深入研究该区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和大量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高精度拟声波反演、地震衰减分析和多元信息融合等技术,提出了先找储层再判别含油性和融合多种信息减少预测多解性的研究思路,总结出一套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反演与分析技术综合预测有利储层的方法.该方法在M油田有利储层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保真多次波剔除法及其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欢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3):163-166
基于李庆忠院士剔除拟合P波方法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可以输出高保真地震道集记录的多次波剔除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处理软件,达到了在道集上剔除多次波能量并且能够保留完整一次波AVO特征的目的。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由于软件中使用了一次波保护技术和近道多次波优先识别、优先剔除等技术,同时还集成了随机噪声压制功能和去假频功能,因此剔除多次波后的道集记录保真度高。本文提出方法对近道多次波压制能力强,处理速度快,适合海上大数据量常规处理及AVO分析前的数据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低频信息改善地震成像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频率范围一般为0~80Hz。由于大地的吸收及高速地层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高、低频率成分衰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严重,低频信息保留相对完整。在模型论证的前提下,研究了利用地震低频信息改进深层速度精度与提高高速层下伏地层成像质量的方法,并应用实际资料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震低频信息比高频信息具有更高的抗屏蔽及吸收能力,利用地震低频信息能够提高深层速度的精度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中将基于沃尔什变换的滤波技术应用于压制地震资料噪音、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中。该方法通过对地震信号进行序谱分析,以实现对噪声的压制。通过理论模型试算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认为该方法在压制噪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简单易实现、运算速度快,在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低频信息改善地震成像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频率范围一般为0~80Hz。由于大地的吸收及高速地层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高、低频率成分衰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严重,低频信息保留相对完整。在模型论证的前提下,研究了利用地震低频信息改进深层速度精度与提高高速层下伏地层成像质量的方法,并应用实际资料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震低频信息比高频信息具有更高的抗屏蔽及吸收能力,利用地震低频信息能够提高深层速度的精度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在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广泛使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主要包括与炮检距有关的峰值频率和相位、AVO信息、纵横波速度及波阻抗信息。本文主要使用AVO和FVO属性参数,并结合钻井资料检测油水边界、储层空间展布及厚度。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本文特别强调做好“三高”地震资料处理,在叠前提取AVO和FVO信息,然后联合应用AVO和FVO信息进行实际预测。此法用于A油田的检测,获得了成功,使该区多年未查明的油水边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气田盒8 段地震多技术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苏里格气田主要产层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属典型的辫状河沉积,针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多波多分量三维地震工区内钻井少的具体情况,在研究中将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及相对波阻抗分析技术相结合,以钻井资料及古地貌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本区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工区属辫状河相沉积,发育辫状河河道及泛滥平原沉积微相,物源来自于工区的北部,工区内有近南北向的3条主河道,同时发育多条分支河道,其中西部主河道的发育规模最大且河流交汇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