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很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但同时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日益淡薄,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在外语教学中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母语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发挥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融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3):135-136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教学不仅要关注目的语文化更是要重视母语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迫切需要我们民族学生继承和发扬。但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过度关注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策略。文章指出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婷玉 《建造师》2010,(10):186-18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支配着语言。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文化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了解和分析其"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基础英语课程是一门必要的公共必修课,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基础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和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的交流。由于语言的背景和文化不同,交际中很容易造成一些误会。这些误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及学习现状的探究,就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国桥 《建造师》2010,(6):154-155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导入为手段,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6)
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遭遇了"失语"。初中英语教学中渗入母语文化,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调整教材,依托教材资源,拓展课外活动,适时渗入母语文化,改革考试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8)
<正>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被文化所束缚和影响,并且也反作用于文化。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化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因素,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建议方面指出:英语教学应当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打开文化视野,构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初步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综合教学内容,指引学生注重语言及语言里的文化因素,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别,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1)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析,指出高职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策略,以期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高校英语教学是为社会培养英语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应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渗透和培养,促进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跨文化交际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先简单阐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价值,然后阐述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渗透,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