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使用超声循环提取机进行了对印楝种仁中印楝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研究,以印楝素A质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优化萃取工艺的甲醇加入量、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循环转速4个因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加入量为5L,超声功率为1500W,提取时间40min,循环转速1800r/min。此时,500g印楝种仁粉的萃取物中印楝素A的理论产量为3.06g。并对该技术应用于印楝种仁中印楝活性成分提取的产业化前景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精细化工》2003,20(9):513-514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 ℃、压力为15 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印楝素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秋芬  宋湛谦  赵淑英  闫新华 《农药》2004,43(8):351-353
研究了以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甲基叔丁基醚为溶剂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萃取印楝素的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快速测定印楝素含量,筛选出较佳萃取溶剂为甲醇。通过正交实验找到超声波辅助条件下甲醇萃取印楝素的较佳条件:料液比1:2;超声波功率设定200W;超声波作用时间设定为15min.此时印楝素萃取率达0.3792%。  相似文献   

5.
印楝种仁中印楝素微波萃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宗乾收  林军  张征  武永昆  苏鹏娟 《农药》2004,43(5):230-232
以家用变频微波炉改造而成的微波化学反应器为主要设备 ,研究了在微波诱导下萃取印楝种仁中印楝素的方法。对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和萃取溶剂等影响微波萃取的条件进行了筛选 ,优化条件为以甲醇为萃取溶剂 ,微波功率 2 80W ,辐射时间 10 0s,溶剂用量 12 0ml。以HPLC法测定萃取物中的印楝素A含量 ,采用HypersilODS (4mm× 2 5 0mm)色谱柱 ,水 乙腈 (6 3∶37)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18nm ,流速为 1ml/min。将微波萃取法与常规甲醇室温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微波诱导萃取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快速萃取法提取印楝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有琼  段琼芬  李晓升 《农药》2007,46(2):110-111,120
采用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找到快速萃取法提取印楝素的较好实验条件区间,用正交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优选出快速萃取法提取印楝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印楝种子和萃取溶剂甲醇之间的物料比1:1.0(W/V);每次萃取时的搅拌时间7min;萃取次数4次。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azadirachtin)是第一个从印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目前世界公认的活性最强的植物源昆虫拒食剂,对害虫具有显著的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印楝素主要存在于印楝种子中,印楝种子中含印楝素可达0.1%~0.9%(w),为了从印楝种子中充分提取印楝素,本文建立了用超临界流体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选择萃取条件,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每克印楝种子干粉1.5mL甲醇,提取率明显优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印楝素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甲醇作为提取剂,快速萃取蔬菜中的印楝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印楝素残留量测定。使用Dionex C_(18)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18 nm。[结果]印楝素A和印楝素B保留时间分别为8.69、11.98 min,在质量浓度为0.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1。在3个质量分数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分别为85.7%~94.6%和83.6%~93.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95%~7.01%和3.62%~7.73%。[结论]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快速、准确度好,适用于蔬菜中印楝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印楝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永清  徐汉虹 《农药》2004,43(10):453-454,45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了印楝素在不同溶剂中的降解率。用印楝甲醇抽提物和印楝素纯品试验的结果表明:印楝素在甲醇、乙腈、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印楝素在这4种溶剂中的降解速度顺序为乙醇>甲醇>DMF>乙腈。用这4种溶剂溶解并在(54 )癈保存14d后,印楝甲醇抽提物中的印楝素分别降解 45.3%、38.7%、27.5%、22.3%;印楝素纯品分别降解 62.6%、41.9%、28.0%、11.1%。在(0 )癈保存14d后这4种溶剂中的印楝素都基本不降解,在室温下保存14d后都只有少量降解。从各方面考虑,DMF是一种适合于加工印楝素制剂的溶剂。  相似文献   

10.
印楝叶多酚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福林-肖卡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在750 nm波长测定印楝叶中多酚含量。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印楝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体外实验评价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印楝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7℃,提取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印楝叶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3.12%,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相同浓度下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强于Vc,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4.6 mg/L,低于Vc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9.8 mg/L。清除羟自由基(·O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3 mg/L,低于Vc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8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