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云盖山煤矿一矿煤田二1煤层的沉积环境、聚煤特征、发育情况以及后期地质变化等因素的研究,详细分析了二1煤层分布、厚度变化特征和影响二1煤层分布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1煤层厚度变化大的主因是原生沉积因素和后期构造形变的相互作用,该研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煤炭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质勘探和井下实地观测方法,分析总结了新安煤矿二1煤层构造软煤的特征,厚度变化特点,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研究方法,掌握了矿井构造软煤的变化规律,对指导矿井全面开展防突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对深入研究新安煤田二1煤层构造软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质勘探和井下实地观测方法,分析总结了新安煤矿二1煤层构造软煤的特征,厚度变化特点,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研究方法,掌握了矿井构造软煤的变化规律,对指导矿井全面开展防突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对深入研究新安煤田二1煤层构造软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后生变化是影响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煤层的改造普遍而强烈,掩盖了原生沉积环境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论述了聚煤期后不同样式的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影响:正、逆断层和重力滑动断层对该区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影响范围局限,印支期的顺二1煤层的层间滑动变形是引起煤层流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该区构造煤形成和煤厚大幅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煤田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的基本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层序地层分析、沉积环境分析、测井曲线等具体分析方法,对黄庄勘查区石炭二叠纪的二_1煤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_1煤形成于三角洲边缘潮坪相;在海滨平原环境上发育起来的潮坪沉积形成的二_1煤,具有煤层厚度大,稳定性较好,分布广的特点;二_1煤厚度受到成煤沼泽发育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的潮坪亚相环境差异影响。片流冲刷是引起二_1煤在北部地区厚度变薄的因素。二_1煤层在区内分布情况为:中厚煤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北部煤层厚度逐渐变薄;在二_1煤形成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煤层的厚度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西部广泛分布着石炭二迭系煤田,而以下二迭系山西组二_1煤层为主要勘探和开发对象。煤田多属暴露式和半暴露式,现已探明保有储量占全省保有储量的60%;年产原煤占全省煤产量的75%。值得注意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二_1煤层在豫西的大部地区厚度变化大,应属不稳定型煤层(见表1)。二_1煤层的储量约占豫西已探明保有储量的38%。由于煤层厚度变化大,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采煤机械化途径,所以矿井的生产能力低,主要以中小型矿井开发为主。 认为二_1煤层确属不稳定型煤层,是通过长期的勘探和上百个生产矿井下的实际揭露逐步深化认识得出的结论。因此,对这样的主要开采煤层究竟应按何种类型勘探、选择何种井型、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一、二_1煤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豫西煤厚变化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森营 《煤矿安全》2011,(7):127-128
豫西主采的二1煤厚度大且变化大,全层构造煤,煤厚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平均3.87 m,煤厚变异系数0.87,2个相邻的最薄煤厚点和最厚煤厚点的距离为25~185 m;突出点主要位于煤厚大,且煤厚变化大区域,煤厚及其变化通过控制瓦斯含量和地应力,进而起到了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晚古生代地层煤炭资源丰富,山西组是煤与煤层气最主要的富集层段。综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地温场、埋深和煤厚等方面的资料对其煤与煤层气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煤与煤层气的富集均呈一定的规律性:豫北地区山西组二,煤分布稳定、灰分和硫分含量低、煤质较好;豫西地区二,煤厚度变化大,硫含量较高;豫中、豫东煤层分布范围广、层数多。煤层厚度以安阳-漯河为中线,向两边呈减少趋势;煤层气富集与煤变质程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构造作用、聚煤环境、地温场是山西组煤与煤层气富集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勘探及生产揭露煤厚点的实际资料,总结出了白坪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分布频率、特征、基本特点,分析了引起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探测和地质管理建议,避免了无效工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禹州煤田构造控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禹州煤田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向斜、滑动构造等因素对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二 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论述了构造控煤因素对二1煤层厚度、煤质的影响,为预测新的有利含煤区指出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登封煤田芦店滑动构造规模巨大、构造形式独特,对构造特征及成因机理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而对其引起的山西组二1煤的动力变质作用尚未引起注意。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分析了滑动构造对二1煤层的分布、厚度、结构、瓦斯、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矿区为上二迭系地层组成一复向斜,在主勘对象C煤组约300米的区间内,含煤2层以上,其中主要可采4层,次要2层,由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影响,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分叉、复合、尖灭现象较普遍,如C5煤层的厚度变化由0~8.4米,各主煤层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13.
许亚坤  王昆 《中国矿业》2021,30(4):218-223
为系统了解永夏煤田煤层发育特征,对永夏煤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二2煤层、下石盒子组的三2煤层和三4煤层。其中,二2煤层是主力可采煤层,区内大部分可采,结构单一,层位稳定,平均厚度2.67 m;其他可采煤层均为局部可采,结构复杂,含1层到多层夹矸,平均厚度1.08~1.46 m,煤层稳定性相对较差。可采煤层形成于两大沉积体系,即二2煤层以下的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和二2煤层以上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厚度和煤层结构主要受研究区内泥炭沼泽持续发育时间、基底形态、碎屑物供给及河流冲刷作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习运 《中州煤炭》2009,(7):36-37,40
通过对平顶山矿区主要煤组中构造煤的研究、分析,发现矿区内构造煤分布具有分区性、多层性和多期性的规律,阐述了构造煤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根据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及厚度变化,可以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预测,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煤层厚度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和煤层含有夹矸层是济宁二号煤矿煤层赋存的最大特点,而放顶煤开采所具有的对煤层厚度变化的适应性,为开采这类煤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开采方法.结合在济宁二号煤矿2301工作面实践放顶煤开采的经验,对影响放顶煤的煤层厚度、夹矸层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不稳定煤层开来的放煤工艺.对相似条件下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依据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资料与实测煤岩煤质资料,对盘县苞谷山煤矿煤层分布与厚度变化、煤岩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含煤地层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区内含可采煤层17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8层,大部可采煤层9层。煤层厚度变化与其分布范围有所不同。各煤层均以亮煤和暗煤为主,含镜质组、壳质组和惰质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介于0.9%~1.1%之间,平均为1.0%。  相似文献   

17.
郑煤集团米村矿主采的二1煤层为我国豫西典型的“三软”不稳定厚煤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致使许多工作面进行回采期间有丢底煤现象,采取扎杆落巷,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系煤层气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煤层及煤层气1.1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全区分布有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其中以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层段,煤系和煤层在全区均有分布。太原组一般含煤 2~ 9层,可采及局部可采者 2~ 5层,最大累计厚度 20~ 30m,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中下部。山西组一般含煤 2~ 3层,可采及局部可采者 1~ 2层,累计厚度和最大单层厚度均低于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中下部。北部含煤性好于南部,从北向南可采煤层层数减少,厚度变小。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总量约 5000亿 t。从北部的准格尔,向南经保德、兴县、柳林、石楼,到乡宁和韩城,煤级依次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新峰一矿地质特征,区内发现长度超过1 km的断层7条,对二1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研究了煤层地质及煤质特征。研究得出,可采煤层为1层,二1煤层层位稳定,总厚度8.88 m,煤层结构简单,其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揭露含煤地层总厚度480.76 m,含一煤至七煤共7个煤组,含煤共13层,总厚15.72 m;二1煤层属高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煤,煤类主要为瘦煤,个别见煤点见有焦煤、贫煤、贫瘦煤,工业用途主要可作炼焦配煤使用,也可作动力用煤。研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耿村煤矿层滑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村煤矿南部2-1煤与2-3煤合并后,层滑构造发育,导致煤层厚度变化大且呈带状分布,巷道支护困难。通过实地观察和认真总结认为:层滑构造与岩性有关,其源动力为断层的牵引作用。总结了层滑构造对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断层与层滑构造的关系,提出了层滑构造对断层的指示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