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饱受高油价之苦的人们终于看到了油价下调的些许希望,这对国内宏观经济调控而言,也显然是一大利好。今年6月,顶着CPI高企带来的通胀压力,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了1000元,这是国内成品油最近的一次调价,当时国际原油价格位于每桶136美元的高位。从136美元至90美元左右,三个月内国际油价下跌了约1/3。在此情况下,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理由充分。 相似文献
4.
原油价格已涨至70美元/桶以上,炼油板块已经进入亏损状态的石油巨头提出成品油提价申请,要求恢复到去年70美元/桶原油价格时的水平。今年初,成品油价格下调了200元/吨左右,现在原油价格涨到原来水平,成品油价格也该调回去。这既合乎情又合乎理,既不非份又兼具可行。 相似文献
5.
6.
7.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55%,且仍有扩大之势。经过十多年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内成品油市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与多元化更加明显。在如此背景下,现行定价原则演变为22+4%,即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可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近来,有媒体提出,既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已经历了4次重大的改革。这4次改革有着几个共同点:一是遵循市场化改革的思路,由单纯的政府定价转变为政府指导价,最终目标是完全地由市场定价,政府实施监管的功能;二是体现出逐步推进改革的指导思想,避免因改革而导致油价高涨、经济增长受抑制、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事情出现;三是每次改革都与其他配套措施一并实施;四是每次改革后,政府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情况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上保证了国内的石油供应。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自1998年以来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已经历了4次重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欧佩克的“石油权力”是否将“寿终正寝”?有石油专家对此毫不怀疑!他们说:技术是欧佩克真正的当头大敌。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石油天然气交易的尝试,笔者认为,未来天然气现货交易能否活跃,关键看两点。一是价格管制能否放开,二是市场参与主体够不够丰富。从短期来看,上游资源垄断会制约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逐步放开,特别是国际资源的进入,交易市场将成为打破垄断的重要抓手,将有利于国际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格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7月1日,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正式生效、有媒体公布,伊朗6月的石油日产量为320万桶,为1992年初以来的新低,比1999年的低位还要低——那一年欧佩克成员国曾大幅产来支撑油价,当时油价已降至每桶10美元以下。 相似文献
13.
尽管众多专家和消费者对今年3月份的油价上调进一步高出国际市场水平表示出颇多不满,但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确实是个消费者认可的正确方向。毕竟,最希望得到公正市场待遇的是消费者群体。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不散,受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说法明显左右的国际石油市场,造成在世界经济明显好转推动下强劲回升的国际油价在5月份后出现大幅震荡。对此,鉴于国内成品油接轨国际市场的形成机制,社会媒体再度对国家没有跟随国际油价变化相应调整国内油价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国际市场创记录的价格高涨已将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到岸价推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量则在成本高筑和国内市场限价的两面夹击下急剧减少。今年1月份在液化气进口量降低到8个月来低点的同时.进口平均到岸价首次涨破每吨600美元。开年的高价格和进口量下降给中国市场的暗示是.在去年进口量萎缩之后.2006年的进口市场也不会轻松。预期仍旧高企的国际市场价格.很有可能导致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再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高不下,使得国际市场上随原油而动的成品油价格,与国内市场尚未开放的成品油定价相比,也高出不少,且差价正呈现越拉越大之势。也就是说,国有油企不但是越炼越亏,在成品油进口上也是“越进越亏”。 相似文献
19.
20.
继去年半年内5次调整价格之后,今年3月26日,中国成品油价格再次调高,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但效果尚未彰显,国际原油价格又是一路攀升。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调价再次预料之中的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