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耐磨钢NM360成品在静置数日后突然开裂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断口表面裂纹及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钢板厚度中心存在偏析及沿晶界分布的网状碳化物,这些缺陷在热处理淬火冷却不均及火焰切割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充当裂纹源产生了延迟裂纹。通过降低连铸坯中心缺陷、改善热处理工艺、预热至一定温度后慢速切割可有效避免延迟开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P20中厚板的低倍组织、显微组织、低倍制样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对中心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心偏析严重、热切割制样时产生较大组织应力和热应力是产生钢板中心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连铸钢水过热度、在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连铸坯轻压下等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了连铸坯中心偏析状况。  相似文献   

3.
彭宾 《宽厚板》2016,(4):24-26
针对30 mm以上厚度耐磨钢板火焰切割后的延迟裂纹现象,从产生机理、裂纹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铸坯质量、加大轧制比、增加低温回火工艺、预热、低速切割、切割后缓冷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厚规格耐磨钢火焰切割后开裂的风险,为同行业调质耐磨钢板的切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连铸现场参数收集、相关实验室研究,分析了中锰耐磨钢连铸板坯分层缺陷的发生原因,并基于生产实践,探讨了相关分层缺陷的控制途径。研究表明,热轧板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一是来料铸坯严重的中心疏松,二是铸坯在二次切割时断面形成的碳化物组织富集造成铸坯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温差,产生热应力集中,从而形成(微)裂纹,在轧制时产生开裂。通过采取控制连铸过热度、改善铸坯中心疏松、保证铸坯二次切割温度使铸坯二次切割时产生的热应力弥散分布等措施,可以改善板坯分层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Q345B钢连铸板坯轧后钢板表面小纵裂纹成因,采用光谱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别对Q345B钢板裂纹处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显微形貌及夹杂物的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缺陷是由于连铸坯皮下气泡引起的,铸坯皮下气泡在轧制前加热过程中被烧暴露发生氧化而不能被压合,轧制延伸时缺陷区不能参与同步变形而最终形成表面小纵裂缺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进行分析认为,钢板碎裂纹主要源自于连铸坯表面裂纹;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后,中厚钢板表面碎裂纹发生比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温小园  邓深  赵贤平 《宽厚板》2021,27(6):41-43
针对超厚规格718H模具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热膨胀仪对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718H钢表面裂纹缺陷并非铸坯原生裂纹导致,而是由于连铸坯热送热装时,温度处于两相区,钢板体积收缩,形变量大,致使晶界拉裂,形成裂纹.为减小产生裂纹的几率,建议718H模具钢连铸坯在相变点Ar3以下的温度入炉加热.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本钢产的车轮轮毂用钢BG420CL钢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开裂进行了研究,通过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观察发现钢板冲压开裂是连铸坯表面的裂纹缺陷残存在成品表面形成裂纹源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铸坯火焰切角轧制后钢板出现严重的边部裂纹,对钢板边部裂纹和铸坯低倍试样进行了分析,发现低倍试样切割面存在密集的裂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火焰切割造成的,进而推断出,铸坯火焰切角导致钢板边部严重裂纹。  相似文献   

10.
莱钢试制S355ML钢板,试制钢板下表面出现微裂纹。取厚度35 mm的S355ML头部边样,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成分分析,发现裂纹深度在40~80μm,裂纹末端较钝,内部基体被氧化铁皮包裹,周边存在Si-Mn氧化物析出,认为连铸坯的角部横向裂纹是引发钢板微裂纹的原因。结合莱钢厚板连铸产线,严格控制过热度、拉坯速率及结晶器非正弦有序振动,并对连铸坯缓冷精整,保证连铸坯氧化铁皮及折叠处吹扫清理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后,有效避免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确保了S355ML钢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