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大部分通信软件存在的跨平台性差、跨终端性差、采用私有协议、无法与广电系统有效融合等不足,本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eb RTC技术的低延时视音频通信方案,可实现与演播室的双向视频互动。本文先分析了低延时通讯与演播室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低延时技术在演播室节目互动中的几种应用方案,可供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视频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强互动性、现场感和实时性的直播类业务获得了飞速发展,如文体直播、在线教育等。目前,有线网络开展的视频服务,对于这些特色直播业务的支持还需进一步探索。本文研究了面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融合媒体互动视频直播的设计思路,以提高现有高清智能电视机顶盒的应用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陶蒙华 《移动通信》2012,36(23):21-24
文章介绍了端到端的融合互动媒体分层功能架构及各层功能,讨论了融合的互动媒体至少应具备多样化的业务/应用、统一的控制和管理机制以及统一的媒体内容递送网络,并且对融合的互动媒体类型以及三屏互动类的业务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宏 《电视技术》2021,45(4):7-9,15
新媒体技术在实际运用方面离不开与传统电视媒体的结合.融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扩散受众面,充分利用互动模式,使得观众群体能够较为深入地参与到电视媒体节目,对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良性促进作用.基于此,详细探讨媒体演播室交互技术平台的相关概念、设计思路以及建构要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网络中视频传输的延时以及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因丢包造成的视频质量大幅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向纠错的自适应低延时(Adaptive Low-Latency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AL-FEC)传输机制。该机制通过前向纠错方案避免在使用UDP协议传输过程中因丢包而造成的视频失真卡顿现象,通过发包策略及自适应冗余度达到降低端到端时延并提高视频传输质量的目的。根据当前的网络状况以及视频帧特性确定需要发送的源包个数,利用接收包接收到的数据包信息实时估计网络状况,从而根据网络波动情况动态更新冗余包比例。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静态的前向纠错机制,AL-FEC能够使得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40~50 ms,在高丢包率情况下,视频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提高5~8 dB。  相似文献   

6.
7.
5G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大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空口能力以及用于支撑行业应用的多元化专网组网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移动式、超高清、大码率、低延时、轻量化、虚拟化的新一代内容生产制作生产力工具5G虚拟同框演播室,并成功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铁5G超高清演播室项目中.  相似文献   

8.
张明  徐琴 《电子器件》2021,44(5):1041-1046
针对采用级联延时结构的高频延时线存在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0.18 μm CMOS工艺的宽带延时线集成电路芯片,其性能指标为5 bit延时控制,120 ps最大延时,3.9 ps延时分辨率。该延时电路采用二阶全通网络(all pass networks,APN)作为延时结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群延时交错方法。该方法利用二阶APN群延时频率响应的峰值特性,从单个APN电路中提取更多的群延时,可以用较少的无源二阶APN电路实现更高的群延时,同时又能降低所设计延时线的插入损耗。采用0.18 μm CMOS工艺进行了具体实现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芯片面积为1.2×2.7 mm2,与现有集成延时线相比,所提电路的插入损耗更低。在8~18 GHz的频率范围内,插入损耗为12.6~20.5dB,均方根延时误差小于3.3ps。  相似文献   

9.
季勇 《电视技术》2021,45(10):28-30
演播室是电视媒体进行节目制作、现场导播等的主要场所.演播室的环境、条件及功能配置,直接决定着电视媒体节目的播出效果,因此电视台非常重视演播室建设.但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催生了新媒体,并进一步促使全媒体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媒体市场.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观看电视媒体节目的过程中,受众希望作为主体参与到节目中来,以获得更好的节目体验.而传统的演播室难以实现这样的实时互动,容易给受众造成一种隔离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传统演播室应借助全媒体的优势,打造完善的演播室互动体系,以满足受众需求,提高受众的节目体验.为此,阐述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必要性,分析演播室全媒体互动的思路、要求和技术特点,就如何实现演播室全媒体互动,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现阶段我国对视频图像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其相应的通讯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文中论述了视频图像处理中的无线网络与通讯技术,以及与视频图像处理相关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延时及带宽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坚  董天临  邹玲  杜婷 《通信学报》2001,22(7):48-53
本文分析了网络中基于延时和带宽受限的组播路由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并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文中构造的路由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当网络中存在多组组播通信时的QoS路由选择问题。此方案不仅保证了组播业务所需的带宽、端到端延时、减小了丢包率,而且有效地控制了算法的复杂性并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光纤延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光纤延时系统的实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语音编码器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同时还要具有较低的编解码延时。为了降低G.718编码器核心层的延时,提出了一种帧长为5 ms的低延时编码方案,该方案将编码延时降低了25 ms。主客观语音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接近G.718核心层的重建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SIP网络组通讯系统大多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导致系统可扩展性差,并且由于中央控制服务器到与会节点时延不均衡会造成语音包接收滞后等问题,鉴于此,提出的基于会议管理节点(Conference Management Node,CMN)的组通讯机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基于CMN的组通讯机制旨在为每次会议动态找到一个会议管理节点并构建一棵以会议管理节点为根节点的应用层多播树,并采用分域和保持节点闻心跳的方式来维护网络节点,准确而实时地收集中继节点信息,组通讯机制采用P2P的方式选取会议管理节点,不依赖于中央控制服务器,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会议管理节点到各个与会成员时延较小(满足通话要求)且时延均衡,改善语音通话质量,防止因时延差异过大而造成的语音接收滞后现象,测试表明,通信延时大大减小,会议中转概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吴迪  尹首一  李国林 《通信技术》2010,43(3):79-80,83
视频传感器网络VSN(Video Sensor Network)相对于传统的传感器网络需要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时。文中提出了一种适合于VSN的多径路由算法MPTT(Multi-path Predicted Transmission Time)。这种路由算法是从MAC层建模,根据链路邻居节点的流量信息来估算出路径的整体延时,再根据每条路径延时的大小分配数据流量使其总体的延时达到最小。经过仿真可以得出,在数据流量不大时,该算法与延时最小的路径延时相当。随着所分配流量的加大,MPTT比DSR延时要小,而且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流带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重庆广电第1眼APP上的日播小版块《一分钟看山城》的技术实现为案例,分享了一个基于流媒体的延时摄影技术小技巧,以一个简单且低成本的方案,解决了一个超长时间跨度下记录一个事物变化过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互动媒体产业及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催生了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型业务,带动了互动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在介绍互动媒体产业的同时,重点研究产业的价值链、业务运营平台、关键技术及系统平台软件企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和新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服务、容器化和分布式部署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制播云平台建设方案,就平台Iaa S层、Paa S层和Saa S层的架构设计和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平台具有资源复用、统一管理、智能调度和应用工具化等特性,可解决传统制播工作站在资源共享、统一调配、流程优化、承接新业务等方面受制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子系统设计中不同电路板之间的大量数据的高速实时传送问题,提出采用并行低压传送技术的解决方案;由于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产品提供了对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的支持,因此选用该器件在宽幅面喷墨绘图机设计中实现了高速的并行低压差分传送接口,数据传输的速率达到20 M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