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信息通信技术》2017,(5):29-34
文章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现状,阐述和国外导航系统的区别。分析北斗系统虽然在国防、海事、交通运输等行业逐渐占据主导,但在移动智能终端等消费电子领域还落后于GPS。阐述推动北斗在移动终端的发展和部署的重要意义,介绍将北斗融合到移动终端的技术难点及对应策略,并给出北斗结合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农用植保无人机是农业植保领域的重要设备,具有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工植物保护,成为农业植保领域的中流砥柱.研发和制作出高精度的基于北斗导航植保无人机定位系统是将来农业植保无人机推向市场的重要冲破点.长期以来则一直是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PS是应用在多旋翼无人机上完成独立飞行的普遍使用方式.而国内的BDS定位体系是在GPS、"格雷纳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由本国自主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稳定覆盖亚太地区的一种全新定位方式.  相似文献   

4.
北斗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跃  刘岚  韩国栋 《电子科技》2013,26(4):137-139
设计了一种可以工作在GPS L1、GLONASS 和北斗频段的多模卫星导航天线。采用“叠层结构”和引入宽带的带状线90°电桥,实现了天线的多频段工作。该天线易于调节,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载体,具有与后端射频模块良好的集成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北斗航道安全监测系统应用中的优势和北斗导航的航道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北斗或GPS导航接收机以及传统整体式的设计已不能满足当前导航接收机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应用,具有高效、可靠、可控的深度开发能力的多模导航接收机设计是推进北斗导航应用的重要因素.以自主研发的多模导航为核心,结合未来导航终端发展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组件设计方法的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对多模兼容及开放式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并建立接收机开发流程.内容包括:首先,分析多模导航SoC及接收机开发原理;其次,阐述基于组件的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设计,并提出针对不同硬件平台的多层次软件开发流程;然后详细介绍以算法为核心的组件设计关键技术及可配置开发方法;最后,总结并验证实现该开放式多模导航接收机,提出下一步研制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方案旨在研制开发一套多任务调度智能导航侦察机器人群组,该系统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无线通讯等相关技术,实现侦察机器人在上位机的调度之下,自动行进到发生突发灾害的地点,并实时与上位机进行无线通讯,传回自身位置、灾害发生现场图像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18日,我国第7颗北斗(Compass)卫星入轨运行,这将使2012年前建成一个区域性覆盖的北斗系统变成现实。如何增强北斗导航性能也就成为一个研究大热点。基于对GPS/GLONASS现代化的分析,笔者提出增强北斗导航性能的下述建议:扩大北斗卫星定轨观测网,提高广播星历精度;优化北斗卫星导航电文内容,便于用户接收使用;播发北斗与GPS/GLONASS/Galileo的时差信息,扩大北斗的应用市场;研发北斗卫星自主导航技术,提高北斗系统的抗毁能力;研制MEMS化北斗卫星,建设强抗毁和强抗干扰的全新北斗星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美国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卫星GPSBLOCK—IIF的技术特点,分析了GPS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特点,总结了开展我国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未来北斗导航卫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强 《现代导航》2017,8(4):239-242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其功能、性能、实用性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特点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斗在水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翔 《无线电工程》2009,39(10):62-64
水文信息监测系统对于指挥防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北斗卫星系统信息传输功能用于水文监测系统的特点,基于北斗系统,设计了水文监测系统及数据传输协议。为节约传输费用,降低运行成本,采用LZ78进行数据压缩。对于水文监测,北斗系统适合于偏远地区应用及作为传输系统的备份。  相似文献   

12.
张广军  陆珉  黄春琳 《电子工程师》2007,33(5):25-27,51
以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基础,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网络为平台,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现有的无线编解码、CMOS摄像等技术,实现了无距离限制的远程监控报警、导航定位和图像、语音的采集与处理。运用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双向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了区域报警和行驶车队之间的通信以及寻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斗卫星信号的无源雷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会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由于其良好的隐蔽性、反隐身能力及抗干扰性,简单的系统结构,低廉的造价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辐射源的选择是这种无源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星载辐射源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得出基于北斗的无源雷达系统的优势。然后分析了北斗卫星询问信号的最大探测距离并仿真了其单/双站模糊函数,结果表明北斗卫星更适合用于部署在我国境内的无源雷达的机会辐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析短信MO流程和短信MT流程,提出封闭群内用户短信收发的实现方案,针对实现方案分析相应网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方城 《电子器件》2020,43(1):15-19
针对短时目标物定位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的小型无线信标机设计方法。该信标机由北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组成。利用定位模块实现精准定位,北斗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通过北斗卫星发送至接收终端,地面人员根据信息可快速锁定目标物位置。本设计以电源管理模块和北斗双SIM卡切换通信为核心,在保证了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各模块的低功耗化,极大提高了短时条件下目标物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斗的车辆远程监控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车辆远程监控报警系统存在的地域覆盖不广、信号不稳定、容易被监听和干扰等问题,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通信性能的分析,提出基于北斗实现车辆远程监控报警的解决方案,并且介绍了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数据通信和道路匹配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开发周期短、安装方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组合卫星导航定位中,由于导航接收机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使得伪距出现较大的变动,直接导致定位结果出现野值。本文在卡尔曼滤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野值剔除方法,对动态数据野值判断、识别与剔除,有效地抑制卫星导航中动态数据中的野值对滤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远程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研究设计了基于北斗的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系统采用BMP180大气压传感器、DHT11温湿度传感器、GP2Y1010AU0F光学空气质量传感器、BH1750FVI光强度传感器和MQ-2烟雾传感器等全方位监测各项环境信息,利用GPS/BDS双模定位模块对所监测地域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准确定位和时间同步,并利用GSM无线通信模块将获取的信息发送给通过Visual Studio 2010研究设计的PC端监控软件。文中研究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同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的监测各项环境信息并将信息实时传递给远程的PC监控中心。本研究对实现环境信息远程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确授时,短信通信及快速定位的特点。针对北斗天线和射频信号处理模块体积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蓝牙模块与北斗模块通信的便携式终端。系统以STM32F103RBT单片机为核心,在北斗射频信号处理模块和北斗信息处理模块之间加入蓝牙通信的模块,实现这两部分的无线互联,从而解决了北斗终端系统携带不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斗卫星的海洋调查测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玉芬  张博  张明亮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9):104-106,110
通信针对目前我国海洋调查测量单点作业模式的现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无线信道单元,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分布式海洋调查测量监控系统,实现岸站或母船的监控中心对一个或多个测量终端的遥测遥控,建立了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实时联系,形成分布式的海洋调查测量模式,对海量调查数据的实时高效传输及实时调整调查测量计划任务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