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研究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对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同步热分析仪、流变仪等多种仪器及分析手段,考察气流粉碎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大小及形貌、表面基团、热稳定性、流变特性、溶解度、膨胀度及透明度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原淀粉经气流粉碎微细化处理后,平均粒径(D50)减小至13.59±0.04 μ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谱图中没有出现新元素峰位,淀粉颗粒表面没有引入新元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分子链变短,溶解度、膨胀度和淀粉糊透明度增加;粘性阻力减小,表观粘度降低;淀粉分子氢键及分子链均发生断裂,凝沉性下降,该研究为马铃薯淀粉的深度加工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沙棘果渣富含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但其增值利用率较低。该研究以常温机械粉碎制得的沙棘果渣粉为对照组,对利用超微冷冻粉碎技术在主机频率20~50 Hz范围内制备不同细度的沙棘果渣粉进行功能成分、理化性质与结构特性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主机频率30 Hz制得粉末的可溶性膳食纤维、Vc含量和持水性最高,分别为7.63%、3.46 mg/100 g和25.12%,优于对照组的4.01%、2.28 mg/100 g和23.86%。主机频率40 Hz制得粉末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最强,达到1.82 mmol/L,优于对照组的0.92 mmol/L。主机频率50 Hz制得粉末的总黄酮溶出量、亮度、溶胀性、水溶性最高而中位粒径最小,分别为5.67 mg/g、71.16、8.10 mL/g、23.32%和21.72 μm,优于对照组的4.34 mg/g、65.57、6.17 mL/g、15.51%和325.91 μm。超微冷冻粉碎技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粉碎过程中热量对沙棘果渣粉中热敏性物质的破坏,改善粉碎产品的营养和功能成分保留率、溶出率以及功能特性,而主要结构及基团未发生较大改变。研究结果为沙棘果渣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然几丁质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以及较强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其不溶于水,因此难以被酶促降解。为了提高几丁质的酶促降解效率,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联合处理对几丁质进行改性,测定改性处理前后几丁质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几丁质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此外,利用非特异性酶进行酶解验证联合处理对几丁质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几丁质相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平均粒径减小99.71%,比表面积增加85.11%,孔隙体积增大29.03%,黏均分子质量降低85.80%,通过振实密度所计算膨胀比增加1.02 倍。与原几丁质相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在3 448 cm-1和3 263 cm-1附近吸收峰强度提高,在896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变弱;脱乙酰度没有明显变化;在(110)晶面和(020)晶面的结晶度指数分别降低了17.49%和1.31%;热稳定性被破坏;结构变得疏松多孔。联合处理改性后的几丁质更易被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此外,联合处理的改性效果优于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单一处理。综上所述,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联合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变天然几丁质的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几丁质的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了超微粉碎处理对糙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经过超微粉碎频率0~40处理的糙米粉为原料,以损伤淀粉含量、粒度分布、水合特性、糊化性质为分析指标,比较不同超微粉碎强度处理的糙米粉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超微粉碎频率的增大,糙米粉损伤淀粉含量从7.84%上升到14.58%;粒径D[4,3]从171μm下降到11μm;吸水指数、膨胀势上升,水溶性先上升后下降。RVA结果显示,糙米粉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回生值均上升,初始糊化温度下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淀粉颗粒破碎、断裂形成许多无规则小碎片,且表面有凹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水芹为材料,通过与传统粗粉碎相对比,研究了超微粉碎时间对水芹粉末的粒度分布、形貌特征、膳食纤维、黄酮及总酚总溶出量、颜色、功能特性以及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针对不同粒度的水芹粉末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溶出特性,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最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评价了水芹粉末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水芹粉末粒径降低至42.19μm,比表面积增加至0.28 m2/g,可溶性膳食纤维溶出量增加至7.26%,黄酮和总酚溶出量显著提高。同时,超微粉碎处理增强了水芹粉的亮度和绿度,改善其溶解性、持水力及膨胀力,但使得水芹超微粉的流动性略微降低。此外,超微粉碎处理极大地提高了黄酮、总酚、可溶性蛋白及多糖的溶出速率,且提高了水芹粉末对DPPH、羟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为原料,经粗粉碎后超微粉碎不同时间(1、3、5、10、20、30 min),共得到苹果粗粉和6种不同粒径苹果全粉,通过测定其物化性质,并且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的苹果全粉进行粒径测定和结构观察,探究不同时间的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粉体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越来越均匀。与粗粉碎苹果全粉相比,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后苹果粉体的溶胀性、水溶性、持水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均增大,容积密度减小(P0.05);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持水力逐渐增大(P0.05),容积密度、溶胀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各处理组间水溶性、阳离子交换能力先增大后未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为苹果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等性质的影响,将小麦麸皮原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小麦麸皮微粉,比较不同粒度的的小麦麸皮样品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小麦麸皮的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及SDF百分含量较原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持油力略有下降.其中微粉C...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锥栗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锥栗淀粉颗粒的粒径、结晶度、膨胀度、糊化温度范围、糊化焓减小,溶解度与酶解率增加;当超微粉碎达到60 min后,淀粉颗粒粉碎达到极限,其结晶结构全部被破坏成为无定形结构,从35℃左右开始糊化,至62℃左右时已完全糊化,溶解度将近60%,α-淀粉酶的酶解率超过70%。当超微粉碎达到75 min时,更多的细微粒子发生团聚,粒径为0~5μm的细微颗粒明显减少,而粒径大于25μm的大颗粒增加。超微粉碎既破坏了淀粉颗粒的表观结构,也破坏了其结晶结构,使之变成了无定型态,大大改善了其糖化、酒精发酵特性;锥栗淀粉经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其免蒸煮的液化-糖化发酵工艺发酵96 h的酒精产量达到13.64%,而直接糖化发酵工艺发酵108 h后酒精产量也可达12.3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对亚硝酸根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处理后竹笋壳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其平均粒径由383.90 μm降至12.69 μm。另外粉体亮度显著提升(p<0.05),红色度和黄色度均显著降低(p<0.05)。竹笋壳超微粉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无显著变化,溶胀性显著降低(由7.48 mL/g降至5.50 mL/g)(p<0.05)。竹笋壳超微粉对亚硝酸根离子和胆固醇吸附量分别为558.26 μg/g(pH2.0)、346.19 μg/g(pH7.0),吸附能力分别提升了24.6%和9.1%(p<0.05)。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超微粉碎对竹笋壳粉中羟基,糖类亚甲基以及木质素中芳香族化合物没有影响。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超微粉碎造成粉体颗粒表面呈蜂窝状。故超微粉碎处理能够较好的维持竹笋壳粉的基本组成成分,并改善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过程对金银花中功能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超微粉碎过程对金银花中功能成分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微粉碎压力、超微粉碎时间、超微粉碎频率,检测超微粉碎后金银花粉中的总黄酮和总酚质量浓度,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压力、超微粉碎时间、超微粉碎频率对金银花功能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金银花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微粉碎压力0.6 MPa、超微粉碎时间14.4 min、超微粉碎频率31.3 Hz。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15%,总酚得率为0.7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