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倩倩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3)
对于1977这样一个年代,我一直是怀有各种猜想的,这些猜想中有质疑,有向往。但我从未意识到1977对于我的意义是这样重大,因为那是一个听起来甚至有点飘渺的数字。但在王晓鹰导演的《1977》中,我们和知青有了精神上的对接,那就是青春。正如王晓鹰在导演感言中写的那样:"《1977》是一种对话,是今天的青春与逝去的青春的对话,是父辈的青春与儿女的青春的对话,是都市的青春与偏远的青春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张隽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
本文通过对南非白人作家库切较少被探讨到的自传性小说<青春>中的主人公约翰之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的剖析,探讨他的混杂性文化身份无论在南非本土还是西方国家都居于边缘地位而令他一直处在对精神家因追寻之中的焦虑迷惘状态及作品以这种特殊的他者为主体的发声在文化日趋多元的全球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谭昕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
《烽火田园》和《光荣》都是好莱坞以美国内战作为题材和背景摄制的影片,但前者反对战争、饱含人性色彩,后者支持战争、赞颂黑人历史功绩,主题思想大相径庭。这是什么原因?该文通过对两片制作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它们都是在借用内战的某些事件反映制作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表达的是制作时期的社会舆论趋向。 相似文献
4.
人物塑造在剧作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物心理的典型细节在人物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剧作心理细节包括人物倾向性、气质、兴趣、情感、意志、能力、想象力等方面,它应该真实、生动、新鲜、巧妙。电影导演对剧作心理细节的表现必须坚持人物心理细节与人物性格相契合、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相协调、与影片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三原则。萨姆.门德斯在《美国丽人》中对主人公心理细节的处理,正是这种心理细节电影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研究版本的历史很长,但是形成专门之学还是近代之事.叶德辉<书林清话>乃首部专述版本之书,虽未成体系,却引起了学者时版本的重视.建国后毛春翔先生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古书版本常谈>,较之叶氏之书已通俗易读,并有一定的体系.此后随着古籍整理的兴隆,版本学专著纷纷出版,严佐之先生的<古籍版本学概论>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本文以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①与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为研究目标,希望在对比分析其优劣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莹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7)
一般而言,虽然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受到一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却极少有人会把政治和艺术单独放在一起来研究。因此,在中国电影的研究中,对于其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也就成为了较少被人探讨的角色。本文将以电影《青春之歌》(陈怀皑,1959)为例,探讨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本文认为这一时期电影中所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往往是一个教导型的荧幕形象。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相信对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电影艺术也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贺敏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
陈凯歌在《赵氏孤儿》中开启了一条新颖的历史复述之路。他把自己对英雄与草根,传统与现代,生命与理想的思考融入电影,并以内省般的书写方式对身处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进行符合现代语境的情感挖掘,使其在人性和人文价值观上大放异彩。本文从英雄与草根的现代置换、复仇及终极意义的消解两方面展开论述,以其对影片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龚露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1)
初恋是大多人都经历过事,看似那么平常,却又那样令人难以忘怀。影片《初恋这件小事》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带领观众们彷佛又置身于年少纯真的美好时光,感动了许多人好评如潮。尽管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很老套,在那些没有相似经历和没有好好经历过青春懵懂时期的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评价,就像预告片里说的:"89%的人会觉得电影里演得是自己"。因为,感动的或许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那强烈深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潘阳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5)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大新小说<第二十幕>中尚达志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20世纪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尚达志身上有着坚忍不拔的光辉,也有着重物轻人的缺陷,既顽强,又懦弱,周大新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冷峻客观的角度将尚达志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圆润饱满. 相似文献
11.
于佳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8(1)
本文试分析张翎小说在中西双重文化背景下体察人生境遇,描绘人情世故,讲述人生故事,在冲突中构建中西文化对话,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选择不同的人生,在超越迷茫之后获得自我认同,体现了作家独具特色的立场和姿态. 相似文献
12.
佟霏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
影片<苏州河>最大的特色莫过于画面中充斥着大量的主观镜头,摄像机镜头作为"我"的第一视角,既能让观众更好地从主观角度去了解和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又忠实地记录和再现了导演娄烨独特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大量引述、改写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作品,插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使现文本与前文本之间形成丰富的"互文"关系,因而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由不同丈学作品构成的马赛克镶嵌画.本文将从互文的角度来探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与小说中嵌入的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关系.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弗兰肯斯坦>堪称为玛丽·雪莱书写的一部<失乐园>. 相似文献
14.
王喆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3(1)
虽然<呼啸山庄>与<简·爱>无论在主题、爱情观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风情,但相近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文学熏陶,决定了两姐妹的文学创作有很强的可比性.在<筒·爱>里夏洛蒂·勃朗特更多的是披露个人的情怀,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本社会小说,更多的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呼啸山庄>代表的是英国小说的一条绝径,而夏洛蒂对女性内心痛苦的现实主义刻画却带绐英国小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姐妹俩屹立在现实的沃土上反抗现实,但都难以超越"我爱","我恨","我受苦",最终不免为现实所牵制. 相似文献
15.
徐丽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5)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剧坛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普通人.<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生都在追逐他心中的"美国梦".他身上所体现的"反英雄"特色不仅让读者为其悲惨的一生感到心痛,更反映了"美国梦"的虚伪以及现代商业文化对普通美国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1章<费尔巴哈>,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出发点是人们的直接物质生活生产;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解决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基本问题;阐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指出人类社会的变革是一定的生产力与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紫色>和<长腿叔叔>都是外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并深受人们喜爱的长篇小说,尽管这两部小说出版时间相隔了70年,但这两部小说均为书信体,女主人公的经历和命运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本文从艺术特色方面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18.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自实施以来饱受质疑,修订稿对其的修改并没有起到根本上的改进作用,应从缓解汽车厂商对经销商在经营资格,经营范围,非法人分支机构的设立权限,销售方式等方面的授权的强制性着手,修改本办法,以平衡经销商与厂商的地位,促进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使消费者获益。 相似文献
19.
王展燕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4)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经典剧作之一,大部分评论文章都从美国梦破灭这一角度入手分析文本。但笔者通过细读文本发现爱是该剧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主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威利和他儿子之间的爱,以及威利对美国的爱。通过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可深化对《推》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施咏编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新1版,2002年9月第1次印刷)由序、前言、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和十二个专题知识点构成,全书正如该书《序》中所言"纵横经纬、谈古论今、横跨东西"(见该书《序》)对传统意义上的《基本乐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作补充并深入研究各专题所涉及到的文化层面涵义。作者从美学、律学、乐学、音乐史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