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风晓 《山东冶金》2004,26(4):10-11
为防止开浇漏钢影响生产.济钢第三炼钢厂采取了改进上水口和浸入式水口烘烤工艺、将原冷却钢板条改为冷却弹簧、设计使用专用防护铁板和挡流木板、采用硅胶密封结晶器角缝等措施,杜绝了开浇漏钢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铁圆坯连铸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水口结瘤、开浇失败、漏钢、塞棒失控及水口穿钢等影响圆坯作业率的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净化钢水减少Al2O3夹杂,加强水口、中包烘烤的检查,规范塞棒起步操作及稳定结晶器钢水液面,选用合适保护渣,保证结晶器内稳定传热等措施,使铸机的生产率大幅提升,实现了全月无非正常停浇,单流断流由6.27%降低到1.96%,全月平均连浇炉数达到22.4炉,实现了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连铸和炉外精炼工艺的广泛采用,出钢后钢液在钢包内停留的时间加长,因而出钢温度要相应有所提高,但会导致水口填料烧结;如不提高出钢温度则会造成“水口碗”内凝钢,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钢包滑动水口自然开浇率降低。钢包滑动水口打开后,若不能自然开浇,一般采用烧氧引流的方法。这样就污染了钢液,同时也损伤水口的耐火材料,有时还会带来一些事故。钢包滑动水口是否能自然开浇,对于连铸较为重要,尤其对第一炉开浇  相似文献   

4.
《炼钢》2012,28(5)
对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CSP产线"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高铝钢(w(A1s)=0.20%~O.45%)水口结瘤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造成 水口结瘤的重要原因在于钙处理工艺不当,使钢中生成大量CaS和xCaO·yAl2O3类的高熔点复合夹杂物。通过钙处理工艺优化后,使得高铝钢的平均连浇炉数由原来的3.25炉迅速提高到10.86炉的水平,基本解决了CSP产线高铝钢钢水可浇性差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低碳低硅高铝冷镦钢小方坯连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维  汪开忠 《炼钢》2005,21(4):34-37
通过对LF精炼、钙处理和小方坯连铸工艺的优化,成功解决了低碳低硅高铝钢(w(Als)≥0.02%)小方坯连铸容易发生中包水口蓄流的技术难题,使高铝钢小方坯连浇炉数达到了8~16炉。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低碳铝镇静钢中的氧含量,通过对转炉C-O反应机理进行研究,采取在转炉出钢前期用碳粉替代部分铝粒进行钢水预脱氧的操作。实践表明:转炉出钢使用碳粉预脱氧工艺后,脱氧效果与正常脱氧工艺基本相同,但铝粒消耗降低约25 kg/炉钢,年创效约665万元;不会对钢水增碳造成较大的影响;水口结瘤炉次明显减少,浸入式水口的使用寿命也由4 h延长到4.5 h。此工艺的实施,不仅降本增效,还提高了连铸可浇性,改善了钢材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长水口机械手结构,采用一种新型浸入式开浇长水口,开浇前进行包盖吹氩、浇注过程中对长水 口、浸入式水口板间进行吹氩保护,避免空气进入钢包注流、中间包冲击区、开浇初期钢水、中间包注流等区域,防 止钢水二次氧化,减少了浇注过程中钢水铝损和钢中[N]质量分数,提高了连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对钢板的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美国lukens钢公司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改善钢的清洁度。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a.采用普通取样器在中间包取样,用测得试样的总氧含量来测定钢的内部清洁度;b.改进操作工艺:(a)开浇:使用逐步提高铸速的自动开浇技术,可防止前沿浇不足的缺陷,再通过减少开浇渣的数量和调整开浇渣的成分,保证了表面质量;(b)浸入式水口的材质:铝碳质水口取代熔融石英水口,同时喷补内衬和修改中间包造渣工艺使总氧含量小于  相似文献   

9.
济钢第三炼钢厂通过确保快换前后的钢水温度、提高中间包及浸入式水口的烘烤质量以及采用连接件连接接头等措施,实现了中间包快换。快换时间为2~3min。中间包快换技术大大提高了铸机作业率,连浇炉数由快换前的16炉提高到48炉以上。钢水收得率由97.67%提高到97.93%,月均提高产量4094.92t。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天铁集团炼钢厂舻板坯连铸机中间包快换工艺实践,对快换中包的准备、中间包和浸入式水口的烘烤、钢水温度条件和操作过程等重要环节做了详细阐述,并对快换中包技术实施前后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采用快换工艺后,连浇炉数由快换前的20炉,次提高到80炉/次以上,换包成功率达到97.12%,减少了铸机停机次数,提高了铸机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