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院长致辞     
<正>2016年,按照"强化意识,抓好重大专项组织;深化改革,保证项目高效实施;积极谋动,抢抓创新发展机遇"的工作思路,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主营业务收入达19.64亿元,总体完成中核集团考核目标,荣获中核集团突出贡献奖。科研项目有序开展,科技刨新再创佳绩。国防科研、核能开发、国家自然基金、中核集团龙腾计划等项目进展顺利。我国首座低浓铀微堆满功率运行,并入选2016年国  相似文献   

2.
主编致辞     
<正>瑞犬踏雪辞旧岁,金猪鸿运迎新年!在崭新的2019年,《核动力工程》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陪伴本刊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2018年,《核动力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提升知识时效性、阅读便捷性、展现丰富性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建立了期刊数字化采编平台,实现了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四位一体的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稿件采编、审稿、网络出版、出版管理;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主编致辞     
在新千年钟声敲响之际,<核动力工程>迎来了她的二十岁生日.在此,我代表<核动力工程>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全体同志,向关心、支持本刊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并祝你们在各条战线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核能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主席致辞     
部长夫人,部长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电离辐射效应环境保护国际大会.  相似文献   

5.
值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核电发展进入规模化发展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核电》杂志创刊的喜讯,这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中国核电》杂志  相似文献   

6.
【法国《能源》1980年1月11日报道】去年12月18日,苏联的四名有威望的核能专家(苏联科学院院长阿·亚历山德鲁夫,苏联国家原子能和平利用委员会主席彼得罗西扬茨和为两名科学院院士米·斯蒂里柯维奇,埃·维里柯夫)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记者  相似文献   

7.
放射源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第一届技术交流与研讨会致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华 《核安全》2008,(2):1-4
各位专家,代表:早上好!首先,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代表核与辐射安全专业委员会和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对参加放射源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第一届技术交流与研讨会的各位特邀专家、会议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及苏州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正该标本是新中国土地上发现的第一块铀矿石,1954年采集于广西花山。1955年1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将这块铀矿石带到了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刘杰和科学家钱三强今别进行了汇报,并用探测仪为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进行现场演示。当听到盖革计数器探测到铀矿石的放射性而嘎嘎作响时,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此次会议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院长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说,他估计苏联自己发展的快中子增殖堆在15年以后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按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27日) 尊敬的丹尼斯.弗罗瑞(D.Flory)副总干事,贝诺伊特.德伯克(B.De Boeck)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同事再次相见,共同出席第三届核安全技术和科学支持机构大会(TSO大会)。TSO大会作为提高核安全技术支持机构能力、促进国际核安全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两次,这次为第三次。  相似文献   

11.
宋翔宇 《中国核电》2017,(2):154-156
<正>刘永男,1961年出生,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聚变研究理事会(IFRC)执委。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  相似文献   

12.
王丛林 《核动力工程》2021,42(1):I0003-I0003
玉鼠回宫传捷报,金牛奋地涌春潮。在崭新的2021年,我谨代表《核动力工程》主办单位、编委会和编辑部,向一直关心、支持、帮助、陪伴本刊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等表示亲切的慰问、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回首往昔,峥嵘岁月。在赵仁凯、彭士禄、姜圣阶、徐銤、章宗耀、杨岐等老一批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下,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核动力工程》于1980年应运而生。40个春秋,《核动力工程》坚持"发布和记录科研成果、推动学术争鸣、激发创新思维、引领学科发展,为科技强国服务"的宗旨,记载着一代代核工业学者铿锵的足迹、辉煌的征程,先后发表了大量著名专家的学术文稿,在核能动力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受控核聚变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长周期的大科学工程,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通过几代聚变人的攻坚克难,聚变事业进展显著,不懈助推"人造太阳"的诞生。那么,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计划怎样?《中国核电》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国核聚变专家、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