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延  范雪荣  崔荣荣 《纺织学报》2011,32(3):110-115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的近代齐鲁民间传统刺绣服饰和服饰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纹样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近代齐鲁民间服饰纹样的主要题材、表现手法及其包含的民俗内涵。近代齐鲁服饰刺绣纹样题材非常广泛,在构图形式、组织形式、用色方式及设计手法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其民俗内涵凝聚了齐鲁妇女丰富的民俗情感,表达了齐鲁人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拜以及对宗教信仰的一种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2.
王忆雯  许悦 《丝绸》2021,(3):84-89
眉勒是佩戴于额间的传统服饰品,其形成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并以其装饰纹样最具艺术表现力.民间眉勒纹样样式精美,构成要素丰富,构成形式相对稳定,其搭配呈现程式化的特征,带有含蓄隐喻的意向表达.文章通过对近代民间眉勒纹样的研究分析,旨在得出纹样的构成特征与规律.对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眉勒实物纹样的描摹绘制和构成...  相似文献   

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的近代齐鲁民间传统刺绣枕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典型纹样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近代齐鲁民间绣花枕顶纹样的主要题材、表现手法及其包含的民俗内涵。近代齐鲁绣花枕顶纹样题材非常广泛,其在构图形式、组织形式、用色方式及设计手法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其民俗内涵凝聚了齐鲁妇女丰富的民俗情感,表达了齐鲁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女子手艺的好坏及家庭地位的象征,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象是聚居在与越南高平省接壤的广西龙州县的"壮傣"族群及其特色服饰,研究目的是探究中越边境地区"壮傣"族群服饰的历史叙述、构成特点和表征进而归纳总结了复杂多元的"壮傣"族群的服饰边界及其内涵,得出的研究结论提示"壮傣"族群的服饰边界主要存在于族群成员的认同中,而对服饰和服饰边界的认同是随着时代变迁以及族群服饰表征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这是诸多民族在以服饰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发生嬗变所必经的阶段,边界概念的引入为其分析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代黄河流域民间枕顶在造型特点和纹样的分类、工艺、尺寸、材料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枕顶的纹样表现手法多样,其用色方式、纹样设计、构图形式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文章中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103对近代黄河流域民间枕顶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数据的量化分析与相关文献对近代黄河流域枕顶的分类、纹样的题材及表现手法进行整理,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近代黄河流域枕顶所蕴含的丰富的民俗内涵,同时指出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3)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色彩种类丰富多样,素有"艳而不俗"的美誉。服饰本身的色彩与装饰的色彩组合相得益彰,这其中暗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暗纹丝织物作为重要的传统丝织品的品类,在服饰中广泛使用。文章以暗纹的色彩为切入点,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对暗纹色彩的对比特征进行研究,概括出暗纹的色彩对比范围,同时通过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来探讨近代不同时期的色彩审美变化,期望对今后相关服饰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洁 《丝绸》2020,(5):88-95
察哈尔传统服饰是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中的一支,具有突出的形制之简、色彩之素、头饰之繁、佩饰之多的艺术特征,在众多的蒙古族服饰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对察哈尔蒙古族现主要居住地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地区的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调研,运用艺术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概括其独特的简繁艺术特点,探讨该族群如何通过适简与从繁的服饰礼仪功能来构建民俗生活。研究表明,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简与繁不仅是一种艺术特征,也是族群历史记忆的载体和身份建构的工具,其形成原因受到历史中军事职能、宫廷文化和游牧生活三者的共同塑造,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8.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近代民间服饰中的“文字”为研究对象,从“字”到“形”再到“艺术构成”的角度进行解析。本文首先概述了服饰中有关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然后根据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传世实物,对近代以来民间服饰中的文字分类、统计;归纳出民间服饰中“文字”作为“字体”的意义,其次是作为“纹饰”的意义。最后,总结出“文字”在服饰中的艺术构成形式和艺术含义等。  相似文献   

9.
《丝绸》2017,(3)
近代嘉兴地区民间女性劳作服饰是基于当地自然地域环境与稻作、桑蚕生产方式而自然演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文章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注重史料考证和实地调研,从服饰种类与形制、细节、面料、色彩及纹样等方面研究近代嘉兴地区民间女性劳作服饰的形态特征,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条件、耕作环境、土地条件、生态环境对嘉兴地区民间女性劳作服饰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代嘉兴地区民间女性劳作服饰形态特征与女性日常生产生活劳动实用功能密切相关,反映了江南"稻作文化"中女性生产生活习俗,体现了民间劳作服饰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生态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张振岳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08,29(11):103-106
 作为服饰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惠安近代服饰纹样是依存于其特有服饰之上的一种精神艺术与物质艺术共融的表现形态。通过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对惠安近代服饰纹样的发展缘由、服饰纹样的主要题材及其表现手法、服饰纹样的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与总结。其纹样的发展缘由,应与惠安女的审美意识、宗教信仰观念以及惠安族群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交融性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文化寓意的主题则凝聚了惠安女的智慧,表现了她们向往和追求美好愿望的渴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