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和SG-ERP的建设,电网企业业务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移动作业终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进行信息内、外网数据交换,新型智能终端的安全接入需求十分迫切。文章通过对电网企业信息安全数据接入体系进行研究与应用,为各类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提供保障,对接入对象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问题以及公网通道传输数据的保密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各类接入对象的统一监管与审计,满足了业务系统的安全接入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10 kV终端通信接入网在城郊、农村等地区的覆盖率,设计了由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组成的电力无线专网。在成熟的Wi-Fi芯片的基础上,设计了移频射频模块满足物理层频率要求;设计了TDMA时间片控制机制,克服CSMA/CA侦听机制与ACK超时重传机制在室外长距离通信存在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出现较大负载时,该电力无线专网能够获得更大的网络吞吐量和更小的接入延时,可为10 kV终端通信接入网室外"最后一公里"覆盖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通信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风电供热站监控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风电供热站智能监控终端。采用基于Cortex-A8架构的高性能ARM处理器,内嵌Linux操作系统,在确保监控终端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了软硬件设计。采用TL16C554进行串口扩展,增加了接入监控终端的智能电表数量;利用SPI总线实现MCU与主CPU之间的数据高速通信,节省了硬件资源和成本。测试结果表明,监控终端可同时采集热力模拟量数据及电力数字量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风电供热监控主站。监控终端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风电供热站监控系统中,为风电供热智能化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计算机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消除内网终端安全隐患,避免来自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确保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可控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准入系统是通过使用用户身份认证手段,对用户的接入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实现对用户属性、在线状态、流量限制的全面管理与掌握的一种技术手段.该系统能够分析和弥补终端系统漏洞,进行用户行为控制和应用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力移动信息化安全现状分析,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提出针对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加速实现电力移动信息化安全解决方案的独特价值和功能,提供基于设备固化的、应用级别的深度安全控制,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变得简单、高效;研制安全接入平台系统,并在众多省、市电力公司进行部署实施。通过对移动信息化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及移动安全接入技术的研究,自主创新研发安全接入平台产品,满足了移动终端通过运营商无线专网、运营商无线公网接入电力公司移动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实现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物联网中数据融合处理层次的划分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根据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型定义和物联网的自身特点[1].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现场各个专业存在不同型式的终端设备,且数量大、种类繁多、标准不一.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基建现场各类业务物联感知设备数量也将快速增长,这将给企业数字化建设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基建现场多类型物联感知接入技术,对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现场各业务系统物联感知设备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立基于边端侧物联代理装置的统一数据接入方案,实现抽水蓄能电站基建现场各类终端的统一接入与管理,为现场各业务系统深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微网分布式控制系统可采用无线多跳网络实现相邻节点的信息交互.当需要获取各分布式单元状态时,各节点须采用多跳传输的方式,将数据汇集到遥测终端.但在不同通信拓扑条件下多跳传输的延时也不尽相同,不能保证满足电力通信标准的需求.文章以数据传输延时需求为约束,以最小化多跳网络端到端传输延时为目标,研究微网分布式控制系统多跳无线网...  相似文献   

8.
随着风电接入电网的容量日益增加,系统本身的调峰能力、电网输送空间和安全裕度成为制约电网消纳风电的因素;风速及风电系统的随机波动特性给系统的运行带来冲击和影响,并且风电的接入增加了系统节点电压、频率和支路潮流的随机波动性。基于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的概念,从随机过程的角度分析出风速随机波动特性,提出了风速随机波动特性修正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优化算法。采用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对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客观描绘,提高了风电并网容量规划方案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面临高接入、高并发、高交互的挑战.文章在现有电力物联网技术研究基础上,从终端接入、边缘计算和平台应用3个方面,对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综述.终端接入方面,介绍了负载均衡技术在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用算法实现海量终端的灵活接入和智能感知的思路;边缘计算方面...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变电站的、由基站与无线拉远单元互补构成的层次化网络结构,实现变电站内/外无线信号覆盖;并通过允许智能变电站内终端直接通信方式实现站内通信,从而为站内通信终端与站外通信终端共享物理资源研究一种合理的频段与功率分配算法,以缓解智能电网无线频率资源紧张的难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网路结构及资源共享算法能够很好的支撑智能电网业务接入,同时提供了较高的本地通信频率复用增益,从而整体提升了网络业务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智能化运行,依赖于广域、高频的智能监控设备感知和控制电网运行。然而,海量的监控数据,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对数据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打破了传统串行化、集中化的数据处理方式,采用分布式并行化的计算模型,解决了数据中心横向扩展难的问题,在大规模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重点分析了智能电网建设对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方面带来的挑战,讨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智能电网海量实时数据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建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网作为电力传输的基本途径,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交、直流输电电压等级的演变历程和电网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其次从大型能源基地输送需要、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挑战、节能环保及资源约束、智能化与信息化潮流、用电侧的新要求和电网技术“走出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电网技术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柔性输电、分布式能源接入和配用电及微电网、新形势下的先进调度、设计施工与运维的信息化、节能环保与资源高效利用、设备国产化与标准的国际化等八个方面探讨了现代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接入方式被加入到智能配电网中,网络之间相互覆盖,相互重叠,现有的QoS保障方法已无法满足未来智能电网新业务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异构网络的切换与统一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电力物联网异构网络接入QoS保障方法。首先构建了效用函数评价模型,设计了评价参数,并给出了参数的效用函数。其次,设计了接入网络映射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效用函数的异构网络接入QoS保障方法在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性能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通常从可靠性、经济性等宏观指标评价智能配电网项目的效益,无法给出不同技术和设备构成各自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程度。在对智能配电网各组成元素的功能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考虑了智能配电网的显性和隐性的投资收益,构建了智能配电网的成本效益模型,并以深圳湾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为例,验证了文章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应用局限,为智能配电网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储能成为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托技术。针对广东电网目前对新能源接入、提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分布式储能是满足上述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储能设备的主要分类、特点及功能,并结合实例,对分布式储能设备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分布式储能设备在广东省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The smart grid is an important but ambiguous element in the future transition of the European energy system. The current paper unpacks one influential national vision of the smart grid to identify what kinds of expectations guide the work of smart grid innovators and how the boundaries of the smart grid are defined. Building on data from a scenario exercise within a large Danish smart grid project, we examine how the smart grid and the conditions for its realization are defined and delimite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mart grid hype embodies several implicit expectations that serve to guide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and to attract new players into the field. A scenario process such as that demonstrated in this article can serve to articulate some of these implicit assumptions and help actors to navigate the ongoing transition. 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is, European policymakers might consider how their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choices serve to create or maintain certain boundaries in smart grid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an exclusive focus on electricity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a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 As serious investment starts being made in the smart grid, concepts like the supergrid, flexible demand and a broader smart energy system will start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7.
PTN网络结合了SDH和传统以太网的优点,可以满足智能电网对时间同步、组播、QOS等通信需求。分析了广域继电保护新业务的时延需求、通道恢复时延同路径需求和PTN常用的保护技术,研究了适用于满足广域继电保护业务的网络保护技术.最后通过搭建的仿真测试环境检验了Wrapping保护和1∶1 LSP保护对PTN网络时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Wrapping保护和1∶1 LSP保护可以满足广域继电保护业务对网络时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理清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能源体系核心平台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思路。  [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微电网、泛能网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结合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和战略需求,探讨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和重点。  [结果]  智能电网是传统电力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而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和互联网思维模式、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微电网、泛能网、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都以实现更加清洁、高效、灵活的用能为目标。  [结论]  智能电网建设应在强调高压侧智能化控制的同时,同步建设智能配电网,鼓励以多能互补为核心的泛能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in detail the idea to utilize the advent of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and DSM (demand side management), to ease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s. Utilization of DSM and smart grids, to control load rather than generations, is explored. Usually, system security is attained throug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system is maintained and prepared in advance to survive credible outages through "reserve management", for which requirements are specified as security standards in grid codes. However,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DSM techniques on transmission level such as "direct control load", "responsive load", and interruptible load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s can be shifted towards "corrective" mode keeping intact the system security.  相似文献   

20.
曹扬 《南方能源建设》2016,3(3):138-141
IEEE通信国际会议(IEEE ICC),是全球通信业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反映了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前沿研究成果。文章根据第52届IEEE通信国际会议的见闻,重点介绍5G,IoT,智能电网通信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