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挤出发泡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挤出成型工艺,研究了发泡剂、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的用量以及成核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丙烯的挤出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体系中偶氮二甲酰胺(AC)为3.0份、HMSPP为15.0份、碳酸钙为2.5份时,螺杆转速为150 r/min,口模温度为175℃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聚丙烯发泡样条密度较低、泡孔结构规整且具有比较理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上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交联,制备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然后制得高发泡倍率的PP制品.实验对改性PP的熔体强度、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发泡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制HMSPP的熔体强度是纯PP的5.01倍,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与纯PP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可用于成型高发泡倍率制品.  相似文献   

3.
高发泡倍率聚丙烯泡沫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共聚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发泡性能。通过考察不同组分及含量、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强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研究体系结构性能间的差异。当m(HMSPP)/m(PP))为7:93时.发泡制品的密度约为0.12g/cm^3,所得制品泡iL尺寸均匀、泡壁薄、外观规整。研究发现.当化学发泡剂含量为2-3质量份、成核剂含量为O.1~0.2质量份时,得到的制品密度较低、泡孔结构规整。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挤出增强结构发泡成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入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提高其熔体强度;并在此基础上,以玻璃纤维(GF)改性PP母粒对PP进行增强,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获得了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制品.重点分析了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中HMSPP、LDPE、EPDM、GF改性PP母粒含量及工艺参数对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制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为100份、LDPE为15份、EPDM为5份、GF改性PP母粒为15份,机头温度160℃,螺杆转速20 r/min,机头压力12.5 MPa时,能获得较好的PP增强结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的组合发泡剂对聚丙烯(PP)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在自制的单螺杆串联单螺杆挤出发泡机组上进行挤出发泡试验。通过真密度计/开闭孔率测定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发泡制品的密度、发泡倍率和泡孔形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发泡剂后,大部分PP和HMSPP发泡制品的泡孔密度提高,发泡倍率增加,泡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泡体结构优于单独使用物理发泡剂或化学发泡剂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应挤出法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获得高熔体强度PP(HMSPP),并对HMSPP的发泡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SP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可以制备出高质量泡沫材料;随着HMSPP的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泡沫材料的密度和泡孔平均直径降低;随着HMSPP用量减少,HMSPP/PP泡沫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加;发泡条件对泡沫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发泡温度为185~190℃,螺杆转速为40~100r/min;随着口模厚度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增加,材料密度下降,而材料内外层泡孔直径不均匀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聚丙烯(PP)中加入β成核剂(TMB-5),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作为发泡剂,用高压发泡釜对其进行间歇发泡。研究β成核剂用量、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对β成核/PP发泡材料的结晶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β成核剂有效促进了β晶的形成,发泡材料中β晶相对含量最高可达到92.4%,但增大饱和压力却会抑制β晶产生。β成核剂同时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使泡孔成核更容易,制得的样品发泡性能较好。另外,饱和温度的升高会使PP熔体强度降低,导致泡孔的尺寸增大、密度减小;而随着饱和温度降低,饱和压力升高,气体在熔体中的溶解度增大,泡孔成核数量增多,使泡孔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减小。饱和压力为22 MPa时,泡孔密度可达2.72×108个/cm3。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及聚苯乙烯发泡体系熔体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高压毛细管流变仪测量聚丙烯发泡体系的PVT关系,得到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聚丙烯发泡体系的熔体密度,用于分析发泡体系的毛细管流变特性。与聚苯乙烯和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发泡体系的熔体密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温度、压力、发泡剂及成核剂含量对发泡体系熔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体系的熔体密度均随压力的增大而提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发泡气体的临界压力处,发泡体系的熔体密度产生突变;高压下,发泡剂与成核剂含量对熔体密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葛铁军  唐昊洋  张美玲 《塑料》2020,49(3):42-46
将PP/LDPE共混物、硬脂酸改性碳酸氢钠(Na HCO3)与纳米碳酸钙(纳米Ca CO3)作为原料,采用闭模发泡注塑工艺制备了聚丙烯(PP)化学发泡专用材料。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热重分析(TG)与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硬脂酸对碳酸氢钠分解温度的影响,熔体强度、改性碳酸氢钠与成核剂对减重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与碳酸氢钠按照1∶2的比例加入,使初始分解温度提高到184℃,分解区间为184~199℃,熔体强度与改性碳酸氢钠用量的提高均可使发泡试样的减重率增大,成核剂的加入提高了发泡试样的冲击强度。当加入改性Na HCO32. 5份,成核剂Ca CO32份,LDPE 20份时,减重率为9. 25%,冲击强度为32. 7 k J/m2,与未发泡材料的冲击强度(23. 8 k J/m2)相比,提高了37. 4%。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交联发泡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纳米碳酸钙为成核剂,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研究了未交联和交联聚丙烯发泡的泡孔结构,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的交联剂含量对聚丙烯发泡制品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度交联的聚丙烯有利于改善泡孔的结构,加人的纳米碳酸钙作为异相成核点,能够提高制品的泡孔密度.交联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PP发泡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有利于发泡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