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熔融共混法制备出甲壳素/聚ε-己内酯(Chitin /PCL)以及含5%,15%,25%丁酰化甲壳素的共混物,并用ARES研究其动态流变性及相容性,结果表明,加入丁酰化甲壳素后,共混物的复数粘度(ETa),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显著降低,同时表观流动活化能(Ea)也相应地减小,而改变温度对熔体的ETa,G′,G″的影响也减弱,丁酰化甲壳素的含量越多,ETa及Ea越小,而超过15%后,ETa及Ea变化不大。初步表明在共混物中加入丁酰化甲壳素可提高Chitin/PCL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ε-己内酯(PCL)经过混炼、压膜成型制成PBS/PCL共混聚酯。通过红外(FT-IR)、热失重(TG)、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拉力测试对聚酯的化学结构、热性能、结晶度、表面形貌、拉伸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聚酯的热稳定性随着PB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结晶度随着共混比例的变化呈现减少、增加、又减少的趋势,PBS/PCL60结晶度最大达到58%,聚酯结晶均以球晶为主;延展性随着PCL比例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ε-己内酯含量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ε-己内酯(PLA/PBS/PCL)共混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PLA/PBS/PCL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L的加入未改变共混物的结晶结构;加入PCL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Ti)和分解终止温度(Tf)显著提高,当PCL用量为3 phr时,共混物的Ti和Tf分别提高了27.14℃和23.31℃;当PCL用量不超过2 phr时,PCL对共混体系主要起增容作用,PLA与PBS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改善;随着PCL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CL用量为2 phr时,达到最大值69.3 MPa,冲击强度呈增加的趋势,PCL用量为3 phr时,达到最大值5.59 k J/m2,较PLA/PBS共混物分别增加了35.4%和76.9%。  相似文献   

4.
ε-己内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ε-己内酯(ε-CL)合成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以环己酮为原料,利用 Baeye-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制取ε-CL的最新进展,并对ε-CL的改性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ε-己内酯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己内酯开环聚合中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及以乙二醇-钛酸丁酯作为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得出了己内酯开环的较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7h)并拟合出在该反应条件下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与乙二醇的关系式M=150.46(V ρ/m)^-0.5315。聚己内酯结构用红外、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热塑性淀粉(TPS)与聚己内酯(PCI)、聚乳酸(PLA)共混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共混形态、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等.结果表明:甘油和水能够很好增塑淀粉,当淀粉:甘油:水为4:1.2:10时,拉伸强度最高达44.84MPa,断裂伸长率达93%,共混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FT-IR和SEM显示聚己内酯的加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相客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增大;土埋70天后,共混材料最高降解率达42.41%.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所说的聚合物以4-羰基-ε-己内酯为起始原料,首先将4-羰基-ε-己内酯通过均聚,或与ε-己内酯、δ-戊内酯、丙交酯或乙交酯、或它们的共聚物共聚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然后对所获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选择性还原得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聚ε-己内酯的合成和共聚进行了概述,阐述了ε-己内酯以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常用的引发剂和聚合反应的特点。介绍了配位聚合中分子设计的思想和聚ε-己内酯进行共聚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消旋聚乳酸(D,L-PLA)和聚己内酯(PCL)按一定比例共混,在精制的二氯甲烷中溶解,通过流延法成膜。以结晶性高的聚己内酯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消旋聚乳酸结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研究其结晶度和结晶行为的变化,并探讨共混流延膜的结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薄膜表面的结晶度越低。成膜过程中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是互不相容的。聚己内酯可以诱导消旋聚乳酸形成α晶型,且结晶度与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其中加入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膜的结晶度最高,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共混膜的结晶度越低,但均大于纯消旋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聚乳酸(PLA)与聚己内酯(PCL)的共混物进行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PCL/PL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与微发泡材料泡孔形貌之间的关系。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共混物的流变特性与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加,tanδmax先减小后增加;微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先减小后增加,泡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PLA含量30%的微发泡材料的泡孔分布最为均匀致密。微发泡泡孔结构受熔体黏性和弹性的共同作用,其中弹性效应(应变硬化)的作用更加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共聚物分子内相互作用对PSAN/PMMA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聚(苯乙烯-共-丙烯腈)(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相容性与PSAN共聚物中丙烯腈(AN)含量的关系,并以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代替PSAN和PMMA,用直接量热法测定其混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B,研究了乙腈体积分数φ′_1对B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磺化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聚醚型聚氨酯/磺化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SPS-9.83mol%共混体系中存在的离子-离子等特殊相互作用,使组分 容性明显增加,界面状况改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的增强和组分离子交联结构的形成,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出现极大值,但也导致了材料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与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研究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且在100gPVC中加入3g超支化聚合物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出现最大值。随着超支化聚(酰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文中还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采用SEM、TEM、DSC及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 ( MAH ) 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 ( POE ) 对PA66/POE共混材料形态、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引发官能化POE产物 ( POE-g-MAH ) 可显著改善PA66/POE共混材料的相容性,使材料分散相尺寸减小,分布均匀,且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显著增大。实验发现,PA66/POE-g-MAH共混材料分散相的弹性体颗粒内部存在较多份量的有序结构,材料中的分散相颗粒具有明显促进结晶的作用,此作用引起PA66基体结晶温度增加,结晶度增大,并在分散相质量分数为15% 的脆韧转变条件下,达到极大值。试样熔体的冷却速率越快,则此种促进结晶的作用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用XLY-Ⅱ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A1010/CSM/EPR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n<1,且n随EPR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即非牛顿性增强;共混物熔体服从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温度升高,表观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HDPE/NBR共混体系的流动曲线、表观粘度、以及HDPE/NBR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的本质。NBR的不完全交联被认为是产生HDPE/NBR共混体系流变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酸酯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相容性及酯交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双酚A型聚碳酸酯与一系列聚丙烯酸烷基酯的相容性及热处理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实验证明了PC与聚丙烯酸酯是不相容的。在高温状态下,共混体系中存在酯交换反应,可以导致该共混体系均相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线性双峰聚乙烯(LBPE)、高压聚乙烯(LDPE)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粘度和膨胀比的影响。结果说明,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LBPE含量为70%时熔体粘度最大,含量高于60%时挤出胀大变小,含量高于40%时力学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 PVC PPSQ(10 0 0、95 5、90 10、85 15、80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 SQ共混物的 Tf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PC/HB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HBPS共混物,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此共混物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较缓慢;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很快;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都比纯PC的粘流活化能高;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