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钢高炉炉身上部损坏因素及对炉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首钢大型高炉炉身上部损坏因素,认为高炉炉身矮胖后炉身角变小,煤气流冲刷作用增大、高炉停风频繁、亏料线等引起的热冲击是上部炉墙损坏的主要原因。讨论了炉型损坏后对高炉操作的影响。通过高炉喷补修整内形,延长高炉寿命,同时可以保持好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2.
王颖生 《首钢科技》1999,(2):242-243,249
本文针对首钢高炉炉型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炉身上部炉型损坏的因素,简介了采用喷补耐火材料修复炉型的方法,并探讨了炉身上部内型环炉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邯钢首次在4#高炉炉身上部及炉喉进行喷补造衬作了分析,认为喷补造衬后可以使高炉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消除突然悬料和频繁崩料的现象,提高高炉的各项技术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动态分析表明,高炉冷却板/石墨内衬能够抵制热负荷的波动而不致剥落,散裂,Hoogoven6号高炉目前已有10年的炉龄,产铁量达21.3百万吨,相信它还能以较高的生产率继续工作若干年。  相似文献   

5.
6.
邯钢4号高炉对炉身上部及炉喉部位进行了遥控喷补造衬,喷补后高炉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消除了突然悬料和频繁崩料,炉况稳定、顺行,生产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8.
李剑 《天津冶金》2001,(Z1):7-8
中小型高炉炉身内衬喷补是采用不定型耐火材料以喷射法修复炉身的一项新技术.其综合效果优于用粘土砖修补内衬,可替代高炉中小修作维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高炉喷补后的炉况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钢铁》2002,37(5):8-12
高炉炉衬喷补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根据首钢已进行的30余次喷补后炉况恢复经验,对炉况一次快速恢复成功,喷涂后反弹料的造渣、出渣、出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高炉炉衬喷补修复技术的关键是控制好整个恢复期的炉温变化和配合好炉内外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永镇 《炼铁》1994,13(1):50-54
炉身上部的修补主要是喷补特制的耐火喷涂料,或安装预制的耐火壁、铸铁冷却壁;炉身中、下部的修补措施主要是喷补、灌浆造衬,在热点和发红部位加冷却棒、更换损坏的冷却设备;对于炉腹,主要是更换冷却设备或在损坏的冷却壁位置安装冷却棒,恢复冷却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简述了首钢4号高炉的炉况顺行情况,其中论述了该炉的送风,上部装料,造渣,冷却等基本操作制度,以及稳定炉温,风量等日常调剂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传辉  安铭  刘崇慧  李芳坤 《炼铁》2005,24(5):54-55
高炉炉身静压检测是80年代初宝钢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从80年代末期开始,在国内大中型高炉有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该技术以前,炉内只有炉顶压力和热风压力两个压力监测点,高炉操作者主要根据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判断炉内气流的变化程度。但这两个参数的变化只是炉内气流分布状态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体现,要具体判断在高炉纵横两个断面上究竟在什么部位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幅度有多大,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两个参数的变化有相对滞后性,一旦顶压与风压发生剧烈变化,预示着炉况的变化已成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已为时过晚,有可能造成炉况大幅度波动,甚至炉况失常。  相似文献   

15.
高炉炉衬喷补后开炉一次成功是炼铁厂追求的目标。根据首钢进行的局部喷补炉恢复经验,本文讨论了开炉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的选择,热度的变化和操作注意事项 。  相似文献   

16.
17.
赵志群 《马钢技术》1999,(A08):8-10,41
马钢通过采用合适的〖Si〗,保持充足的炉缸温度,追求经济的铁水含硫量,提高入炉矿品位,依靠炉况维护等,保持了高炉长周期的稳定顺行,为高炉长寿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邯钢1260m3高炉中修后,从炉身至炉腹采用了砖壁合一的薄内衬结构,高炉内型直接由"设计炉型"转变为"操作炉型"进行了分析.经实践不断摸索发现,K↓ J ↓αK40°J36°料制适合本高炉的炉型特征,炉况稳定顺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酒钢2号高炉炉身上部炸瘤进行总结,根据结瘤物成分化验结果分析了炉身上部结瘤的具体原因并制订了今后生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小型高炉炉身内衬喷补是采用不定型耐火材料以喷射法修复炉身的一项新技术,其综合效果优于用粘土砖修复内衬,可起到中小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