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 3D影像质量控制 3D现场制作的核心.就是如何在前期拍摄中确保3D影像的安全舒适性。我们将整个流程分成前期准备、转播前确认调整、转播中控制流程几个步骤来介绍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图像与眼睛》一书中曾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以影像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视觉传播时期。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时刻处在“观看和被观看”之间,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虚拟现实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直播领域。3D虚拟人作为一种消费幻想的象征,承载了公众的诉求。本文以3D虚拟人“VIVI子涵”在“双十一”现场的直播为例,关注3D智能虚拟人在直播过程中的视觉建构,探析3D虚拟人在直播领域的发展现状,反思3D虚拟人在电商直播中的优势与隐患,最后针对3D虚拟人未来直播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3D动画与3D影像很多电影、电视、广告等应用3D动画元素,3D动画的应用不仅能形象的表达出创作人员的一些想法,也可以生动表现主题内容,但3D动画只是影像中一个部分:而3D影像则完全不同,它是全片以3D立体的方式影像化叙事,可以给人带来立体的感宫视觉。随着3D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通信》2004,(18):48-49
都说2004年是影像年.百万像素手机将大规模进军。的确,在NEC.三星等几个国外厂商相继推出了百万像素手机后.国产手机也按捺不住了.TCL、桑达、迪比特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百万像素手机.而波导公司这次也为DC评测室送来了波导第一款采用百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D200.下面我们就来看看D200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前,当我们还在为立体电影是否会成为未来影像发展的趋势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全息影像已经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人应该会有这样一种3D观影经历,就是整部电景织能感觉到字幕是立体的,其它影像和看2D电影几科没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7.
《数字生活》2010,(10):126-127
一部《阿凡达》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3D影像的魅力,2010世界杯更让球迷体验到了看球赛的新乐趣。3D影像的魅力悄然蔓延.在可以预计的2013年全球的3D设备(播放,拍摄)将达到近六千万台左右.3D电视的异军突起造就了年内家电市场的高关注度。而在数码相机领域,在2008年已经切入这一领域的富士日前更邀请各路媒体赶赴日本,共同见证其新款3D数码相机的面市。  相似文献   

8.
《阿凡达》已经成为一个尘封的话题,但随后的3D风却刮遍了全世界,如今到任何一家影院,几乎都有3D影片推出。不仅如此,3D影像设备产品也铺天盖地闯进我们的视野但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应用角度,3D尤其是国内的3D发展,都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AL.君 《家庭影院技术》2009,141(10):54-56
为了可以享受更真实的声音效果,人们发明了立体声系统,从最初的双声道发展到今天的环绕声影院。现在更开发出了可以播放3D音效的DSP系统,人们在追求声音的真实还原上可以说花费了不少功夫。但是在影像效果方面,提升的仅仅是分辨率,而屏幕尺寸再大也只会给人一种平平无奇的感觉。不过,现在我们可以享受到3D影像的魅力了。3D电影从2005年左右开始崛起,如今票房排行榜前列都有3D电影。在美国和日本等地的3D电影院也增至约3500块银幕,占到了主要电影院的近4成。3D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影音爱好者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立体的声音,更可以在电影院或者家里观看到立体的影片。  相似文献   

10.
高清之后,影像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会想是3D、是4K.甚至8K。其实在3D、4K.甚至8K不是为了取得高清而出现.而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索尼作为一家专业影像方案技术型厂商.推出了多条4K产品线.涵盖了投影机、电视机以及摄像机等。类似于4K家用投影机今年3月份在中国市场发售.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多了解索尼4K产品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1.
3D将死?3D当然没死。对于正在3D路上津津乐道的兄弟们来说,这样的断言未免过早,在我们看来健康活着才是3D未来的动态。和很多人一样,相比过去两年,我们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3D的衰退态势,尤其是3D电视。从最基本的来说,首先普通电视的屏幕大小和3D本身的特性相违背,这是致命的一方面。对3D而言,观看的平台越大,感官越好,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恰恰普通电视的尺寸较小,很难展现3D的特性。另外,从目前的3D电视片源来看,缺少片源,30电视台缺少盈利模式,缺少观众群。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     
《世界宽带网络》2011,(7):10-10,12
从制作端解决舒适观感问题成3D发展之关键 由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的”3D立体影视技术发展与运营实践研讨会”(2011)于5月26日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上,众多演讲嘉宾对3D观看的舒适性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并认为这是影响3D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3D影像近几年在全球发展迅速,快速精确的控制两台摄影机的所有立体拍摄参数对于摄影师非常重要,因此立体支架对最终拍摄效果有极大的影像。3D立体支架的分类和作用是怎样的呢?我刊特采访了著名的3D拍摄指导,Stereosco公司创始人兼CEO佛罗里·梅尔,带来他在几部大制作的3D电影中的拍摄经验。  相似文献   

14.
3D电视是指通过影像技术模拟实际情境的真实空间关系的电视,其立体效果显示的原理在于,通过在电视的液晶面板安装精制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以编码方式存在的3D影像发送到肉眼.从3D电视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入手,认为3D电视市场的发展,必将推动相关专利的申请.主要就该技术的专利申请和其传输技术专利进行分析,分析国内外3D电视技术专利申请的情况,并从3D电视专利技术之传输技术专利申请进行深度分析.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都将3D电视技术作为未来电视领域的主要竞争方向,我国应充分重视3D电视专利技术申请,加大投入力度,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5.
在入门级全高清家庭影院投影机之中,3LCD三片式透射液晶技术凭借着饱满、丰富、鲜艳的色彩风格深受不少影音爱好者的喜爱。然而进入到3D投影时代,真正具备3D功能的3LCD机型并不多,而Panasonic(松下)PT-AE7000EH则是第一批出现的焦点机型,特别增强73D影像的处理能力,搭载了双核处理技术的2D/3D影像处理芯片,面对复杂的立体影像优化处理也能得心应手,同时2000流明的峰值亮度也保证了3D大画面投影的能量感。另外,与两年前松下经典的PT-AE4000相比,2D影像也有了不少的提升,尤其在色彩预设与画面细节刻画上。综合而论,松下为我们带来了一款耳目一新的3D全高清家庭影院投影机。  相似文献   

16.
《家庭影院技术》2010,(9):126-126
最近在国内有两大影音品牌推出了3D蓝光机,其中索尼推出了BDP-S470,而松下也在这个月推出了DMP-BDT300GK,而且其他影音大厂的3D产品的推进步伐也越来越快。而可以预计的是在今年年底前,蓝光碟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十几部3D作品,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动画片。HDMI 1.4a标准的推出,也标志着在器材中加入3D支持成为即将普及的事情,未来的高清播放产品以及广播系统将会加入更多的3D技术,而这一切都是由蓝光碟的推广来实现的,所以说察看蓝光市场的发展就可以知道未来的影音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9日,北京——从标清到4K.从2D到3D.人类对于显示设备的视觉满足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期得到更加真实,更具沉浸感的观看体验。在这一背景下.素尼将技术的进步作为推动影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推出激动人心的产品,并以其为核心使越来越多的创意应用在生活中得以实现。在4月9日开幕的InfoComm China2014展会上.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正>"3D打印"无疑是当下最热的关键词之一,而3D打印产业也成为最有前景、最能代表未来产业革命趋势的产业之一。而本刊长期密切关注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自然不能也不会遗漏这一焦点和热点。早在今年3月初,本刊就推出多角度且具深度的3D打印产业的专题报道《3D打印深圳策》。正如本刊曾言:我们没有理由不向这样的变革致敬。同时,我们也有理由让变革奏出理性进行曲。而本刊参与主办的  相似文献   

19.
Q:最近本人对3D家庭影院投影机非常感兴趣,只是碍于目前3D片源还是偏少。偶然的机会发现有部分的3D机型带有2D转3D的处理功能,请问这些功能是怎样工作的?A:目前应用在投影机与平板电视上面的2D转3D处理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因为原生的2D影像并非专门针对3D影像来做的,换句话说就是没有3D影像制作所要求的信息,所以2D转3D处理技术必须以实时处理的方式自动实现3D影像效果。这种立体效  相似文献   

20.
受今年CES展以及大片《阿凡达》等的影响,3D影像显示成为目前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电视制造商们也抱以极大的热情,将3D电视作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而推崇备至。不久前的全国电子展上,不少厂商都展示了3D电视样机,日前看到一篇报道,称今年五一过后中国电视市场将迎来3D高潮,更有人把今年称做3D电视发展元年。然而市场真将如人们预期的速度增长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