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满奕  杨思宇  项东  钱宇 《化工学报》2014,65(12):4850-4856
由于煤富碳少氢,煤制烯烃过程生产1 t产品将排放约5.8 t CO2.与此同时,中国焦炭工业每年产生约7×1010 m3的副产物焦炉气,这些富氢的焦炉气大多被燃烧或直接排放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还浪费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对焦炉气辅助煤制烯烃的新过程进行了建模模拟与系统分析.焦炉气与煤元素互补,焦炉气中的H2可用来调节合成气的氢碳比;CH4可通过甲烷水蒸气重整和甲烷干重整两个过程,提高合成气的氢碳比的同时降低煤制烯烃过程排放的CO2,提高碳元素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这个新的联供过程的能效比煤制烯烃过程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而CO2排放量则减少了约95%.  相似文献   

2.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煤制甲醇工艺存在CO2排放强度大、能耗高等问题成为制约煤制甲醇工艺发展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基于外源性的绿氢,重构粉煤气化煤制甲醇工艺,省掉了空分单元、变换单元,开发了短流程低温甲醇洗单元,提出了粉煤气化集成绿氢的近零碳排放煤制甲醇新工艺。从碳元素利用率、CO2排放、成本分析等角度对新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煤制甲醇工艺相比,新工艺碳元素利用率从41.50%提高到95.77%,CO2直接排放量由1.939降低至0.035 t·(t MeOH)-1,通过分析H2价格与碳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发现,当氢气价格和碳税分别为10.36 CNY·(kg H2)-1和223.3 CNY·(t CO2)-1时,两种工艺的产品成本相当。新工艺不仅减少了煤制甲醇过程碳排放,而且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满奕  杨思宇  萧鸿华  钱宇 《化工学报》2015,66(12):4941-4947
近年来中国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快速发展。然而煤制天然气项目的CO2排放量大、污水产量高难处理,生产过程能效低。与此同时,中国焦炭工业每年产生约700亿立方米的副产物焦炉气,这些富氢的焦炉气大多被燃烧或直接排放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浪费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天然气新工艺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焦炉气与煤元素互补,焦炉气中的氢气可用来调节合成气的氢碳比;甲烷可通过甲烷干重整过程降低煤制烯烃过程排放的CO2,提高碳元素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本文针对煤和焦炉气联供制天然气这个新的工艺过程进行建模、模拟与分析,发现新过程的能效比煤天然气烃过程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而CO2排放量则减少了约60%。  相似文献   

4.
朱顺  郭琦  张大伟  杨庆春 《化工学报》2019,70(2):772-779
为减少传统煤制乙二醇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低和CO2排放量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CO2高效利用的煤制乙二醇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全流程建模及系统分析。与传统过程不同,新过程利用焦炉气来提高其资源利用率和能量效率,集成甲烷干重整与湿重整技术降低CO2排放。在全流程建模的基础之上,对新工艺的关键操作参数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焦炉气的最佳进料比和甲烷蒸汽重整反应的分配比为0.68和0.74。与传统过程相比,新工艺的CO2排放降低了94.05%,同时?效率提高了15.17%。  相似文献   

5.
朱珉  陈时熠  李蒙  宋业恒  张磊  向文国 《化工学报》2019,70(6):2244-2251
提出了一种化学链甲烷干重整联合制氢工艺。该工艺由还原反应器、干重整反应器、蒸汽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组成,在实现制氢的同时获得可变H2/CO比的合成气。借助ASPEN plus软件和小型流化床实验台,在等温条件下,温度900℃,采用Fe2O3/Al2O3载氧体,对该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当铁氧化物被还原至FeO/Fe时,干重整反应器内甲烷转化率可以达到98%,CO产率可以达到94%。干重整反应器中同时发生甲烷干重整和部分氧化反应,载氧体内部晶格氧可以有效降低积炭并提高合成气H2/CO比。积炭发生于晶格氧消耗殆尽时。积炭进入蒸汽反应器,发生气化反应,降低氢气纯度。  相似文献   

6.
CO2化学利用对碳资源利用、化解产能过剩、完善相关产业链有重要意义,CO2转化催化剂研究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具有规模应用前景的CO2加氢合成甲醇、CO2甲烷化和甲烷CO2重整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讨论了计算催化和催化剂强化制备在研究新型高效CO2转化催化剂中的重要应用,说明了CO2负离子的潜在应用价值;以等离子体强化制备催化剂为例,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讨论了制备有利于传热、活性组分优化的结构化催化剂在进一步改进催化剂活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CO2温室效应的复杂性,还有一些问题(如人类活动对地球磁场影响进而对气候的影响)并不清楚,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ZrO2基复合催化剂在醇脱水制备烯烃、CO2甲烷化、CO2加氢合成甲醇、甲烷燃烧、光催化降解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ZrO2基复合催化剂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锦波  卞凤鸣 《化工进展》2022,41(Z1):524-535
针对CO2排放这一全球性问题,我国明确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展高效CO2化学转化技术是推进该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CO2化学利用技术可将廉价无用的温室效应气体转化为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重要化工产品,但目前仅有少数技术可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CO2利用技术的转化方式出发,阐述了各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相关团队在CO2化学利用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进展(包括CO2加氢技术、CO2甲烷重整、CO2酯化反应、CO2矿化利用),指出了目前CO2化学利用技术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展望了各种CO2化学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曲冬蕾  杨颖  钱智玲  李平  于建国 《化工学报》2020,71(12):5599-5609
针对CO2置换吸附分离CH4/N2过程中CO2再生困难的问题,采用少量产品气CH4真空吹扫以提高CO2的解吸效果,并以解吸得到的CH4/CO2混合气为置换步骤的置换气,通过置换来强化含氮低品质甲烷的浓缩过程。以自制椰壳活性炭为吸附剂,对CH4/CO2混合气置换强化吸附回收含氮低品质甲烷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研究。在gPROMS软件中建立并求解固定床吸附分离模型方程,预测了CH4、N2 和CO2在自制椰壳活性炭上的竞争吸附穿透曲线,通过预测结果和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方程的准确性。对比了不同置换气强化吸附分离低品质甲烷的效果,结果表明CH4/CO2混合气置换强化相对于CO2置换强化可获得更高纯度产品。进行了CH4/CO2混合气置换强化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实验,可以将14%的CH4/N2和53%的CH4/CO2联合富集到98.8%,同时获得77.8%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凯凯  周桂林  谢红梅 《化工进展》2015,34(3):724-730,737
CO2催化加氢甲烷化反应是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CO2催化加氢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其中Ni基催化剂是研究最为广泛的CO2甲烷化催化剂。重点介绍了Al2O3、SiO2和La2O3载体及CeO2和La2O3助剂等对Ni基催化剂CO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阐述了载体的结构、电子性能、化学性能和助剂等对Ni基催化剂CO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合几种非Ni基CO2甲烷化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发现, 具有有序介孔结构的Co基催化剂也表现出了优越的CO2甲烷化性能。由此表明, 催化剂新颖的结构也是影响CO2甲烷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催化剂结构、组成等的调变, 能实现CO2低温高效甲烷化, 为CO2甲烷化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Steam methane reforming (SMR)-based methanol synthesis plants utilizing a single CO2 feed represent one of the predominant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methanol yield and CO2 utilization. However, SMR alone cannot achieve full CO2 utilization, and a high water content accumulates if CO2 is only fed into the methanol reactor. In this study, a process integrating SMR with dry methane reforming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of both methane and CO2 is proposed. We also propose an innovative methanol production approach in which captured CO2 is introduced into both the SMR process and the recycle gas of the methanol synthesis loop. This dual CO2 feed approach aims to optimize the stoichiometric ratio of the reactants. Comparative evaluations are carried out from a techno-economic point of view, and the proposed process is demonstrated to be more efficient in terms of both methanol productivity and CO2 utilization than the existing stand-alone natural gas-based methanol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王永刚  田亚峻 《化工进展》2016,35(12):4060-4064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几种典型煤化工过程中的CO2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2排放量。对于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基化学品而言,使用单位热值CO2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合适。基于煤基燃料产品和化学品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碳排放强度的控制目标,本文探索采用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作为补充指标,用以比较研究不同现代煤化工过程的低碳水平和碳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比较现代煤化工过程的CO2排放量,得到的结果不同。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的吨产品CO2排放量虽然较低,分别为3.85t和5.0t,但单位热值CO2排放量较高,分别为0.159t/GJ和0.160t/GJ。在80美元/bbl和40美元/bbl的原油价格体系下,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甲醇的单位产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均高于其他现代煤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3.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2 uncompleted desorp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2 displacement enhancing the adsorption separation of CH4/N2, a small amount of product gas CH4 was used as purge gas to improve the CO2 desorption. CH4/CO2 mixture gas obtained from desorption step was recycled as the displacement gas to enhance the enrichment of low-grade methane in nitrogen mixture. In this work, the research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s for CH4/N2 separation using CH4/CO2 displacement intensification adsorption and the laboratory-made coconut shell activated carbon as sorbent.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built in gPROMS and the accuracy of models wa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s and CH4/N2/CO2 breakthrough experiments. The performance of enrichment of low-grade methane with displacement intensification using different displacer wa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with CH4/CO2 displacement had higher purity product than CO2 displacement. The CH4/ CO2 mixed gas replacement enhanced vacuu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cycl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hich can jointly enrich 14% CH4/ N2 and 53% CH4/CO2 to 98.8%, and at the same time obtain a recovery rate of 77.8%.  相似文献   

14.
靳立军  李扬  胡浩权 《化工学报》2017,68(10):3669-3677
热解是实现煤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传统煤热解焦油收率低的现状,从煤热解反应机理出发,围绕甲烷催化/等离子体活化与煤热解过程耦合提高焦油收率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甲烷部分氧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甲烷芳构化、甲烷水蒸气重整及甲烷等离子体活化与煤热解耦合过程特点以及对焦油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氮气和氢气气氛下热解,耦合过程焦油产率显著提高,并具有煤种普适性。同时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对耦合过程焦油产率提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烷经催化/等离子体活化后产生的活性物质通过与煤热解形成的自由基结合,参与了焦油的形成,是焦油产率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耦合反应器的设计和甲烷活化催化剂的开发是今后该过程工业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相宏伟  杨勇  李永旺 《化工进展》2022,41(3):1399-1408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措施可明显但有限地降低CO2排放量,认为要实现煤化工亿吨级规模的碳减排必须采用绿电绿氢、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文中评述了近年来绿电绿氢、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的主要进展,指出2030年碳达峰前这些碳减排技术将处于关键的示范考验期,能否成熟可靠将决定之后的煤化工发展走向,同时预测氢冶金与绿氨合成示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能导致煤化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最后基于空气直接捕集CO2技术与光电催化CO2转化或模拟光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设想了未来可能呈现的零碳化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