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电厂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从配风、氧量控制、燃烧器摆角等方面进行运行优化调整,以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
本文将依托泰州电厂二期两台百万二次再热机组生产调试运行,对不同工况下再热汽温偏低的问题进行剖析,详述其中的调整控制手段及优化措施,从而为后期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生产调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调整技术在200MW机组锅炉上的广泛使用,同时分析了200MW机组的低NOx改造实例,对燃煤电厂200MW机组低氮排放技术的改造与不改造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及环保效益和后续烟气脱销的改造,必须进行低氮燃烧改造。其目的是经过改造把NOx排放降低到400—450mg/Nm3,同时保证锅炉效率和汽温偏差。 相似文献
5.
目前直流锅炉越来越成为发电行业的主力军,汽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中再热汽温调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超临界火电机组再热汽温波动大、自动难于投入以及喷水量大造成经济性差的问题,将自抗扰(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控制技术与Smith预估补偿控制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存在大滞后与非线性特性的先进再热汽温优化控制策略。对某600 MW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对象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相比,所提出的先进再热汽温控制策略可以减小再热汽温的波动,设定值跟踪性能与抗扰动能力均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可以减小喷水量提高机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9)
本文主要针对火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效果展开了分析,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机组和锅炉设备的概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改造前的性能要求和改造后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来客观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燃煤锅炉利用低氮燃烧技术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安庆石化热电部5#锅炉为例,详细叙述了低氮燃烧器的空气分级燃烧以及特有的“三梯度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并对应用后锅炉效率以及NOx排放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是实现该床温系统自动控制的功能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本研究针对锅炉实际的运行状况,分析该锅炉床温控制系统存在的弊端,通过一系列地改造来优化床温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电厂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对制粉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氧量的变化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氧量值;在600MW负荷下进行了二次风箱压力对锅炉效率影响试验,并做出了二次风箱压力对锅炉效率影响曲线;分析了锅炉NOx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300MW锅炉排烟温度高、出力不足、煤耗高、NOx排放量高等诸多问题,进行诊断试验,结合锅炉实际提出整体优化方案,并在改造后对锅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0.8%,煤耗降低2.2g/kWh,NOx排放量降低381mg/m3,机组的整体经济性和环保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燃煤电站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控制NOx排放已成为当前电厂的重要工作。上海漕泾电厂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在改造后的长期运行过程中发现,1号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法(SCR)装置出口NOx浓度值与烟囱出口数据有着较大偏差。通过对SCR所在烟道流场的数值模拟发现,原有SCR进出口的测点在烟道入口NOx浓度分布不均匀时不能准确测量出NOx的浓度值,因此对原有的NOx出口测点进行了技术改造,变原来的2点平均测量为网格多点测量。技术改造后发现测点NOx与烟囱出口NOx数据变化趋势吻合,为进一步的按需喷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燃煤机组为完成电网负荷调峰任务,锅炉负荷长期频繁波动,对氮氧化物的生成及脱除效果有显著影响。以某660 MW燃煤机组瞬态过程氮氧化物的生成及脱除特性为研究目标,建立了机组瞬态过程氮氧化物生成预测模型,开展了变负荷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预测研究。针对燃煤机组变负荷过程燃烧器切换的特点,发现新增燃烧器的负荷点越高时,越能有效避免氮氧化物的生成值增大。另外,分析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动态特性,分别研究了SCR入口氮氧化物浓度、喷氨浓度、烟气流速和反应温度等阶跃变化对氮氧化物脱除的动态特性影响,为后续瞬态过程喷氨优化控制逻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33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运行床温分布不均匀、炉内受热面磨损爆管等问题,进行了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一次风量、总风量及风室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及参数,降低了锅炉灰渣平均可燃物含量,使锅炉热效率提高0.85%。燃烧优化调整试验还使一、二次风机总功率降低了0.8 MW,厂用电率相应降低了0.24%,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觅食算法(POFA),在最优觅食算法中引入自适应惯性权值与全局最优解来改进算法的更新公式,同时加入相空间搜索的机制。利用改进的最优觅食算法优化极端学习机(ELM)构建一个改进的极端学习机模型(POFA-ELM),并用该模型对锅炉NOx的排放特性进行建模。将该模型与ELM、差分进化算法、粒子群算法、人工蜂群算法以及基本的最优觅食算法优化的ELM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更好,泛化能力更强,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NOx的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循环在低温场景下,循环终端温度降低,循环压比增大,可以与燃煤锅炉很好地匹配,组成高效的燃煤发电机组。根据气候和煤炭分布,我国北方煤炭基地(如蒙东、北疆)在冬、春季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低温条件,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超临界CO2燃煤发电机组。对于3~15℃的终温工况,对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机组进行热力计算,并对机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参数620℃/30 MPa的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机组在9℃以下低温场景下,可获得48%以上的全厂净发电效率,高于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超临界CO2循环燃煤发电可补充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冬、春季的发电量缺口,并可通过“北电南送”实现北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燃煤机组快速调峰、调频的响应过程中,将汽温快速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区间是自动控制领域面临的难点之一。由于汽温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特性,采用常规的串级控制器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依赖模型精度的预测控制与神经网络等高级算法,受汽温控制对象非线性、测量不确定性以及时变特性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实际控制中的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串级与局部Smith预估的混合控制模型,通过参数辨识获得局部Smith预估的精确模型,构建了混合结构的汽温控制策略,并于某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减温水系统中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易用、稳定,可有效地改善汽温控制性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时永兴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4,(5):10-13
根据句容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换热器的运行情况,研究了冷端受热面硫酸低温腐蚀现象,分析得出有效控制此现象的措施为严格控制烟气余热换热器进口水温和排烟温度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