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缓解油浸式电力设备中广泛存在的油硫腐蚀问题,本文采用"晶界工程(GBE)"技术优化铜绕组,对其进行了不同腐蚀性硫浓度的腐蚀实验,通过对铜绕组和绝缘油中腐蚀产物的生成,以及微观分析,研究了"GBE"铜绕组的抗腐蚀性能,以及其对绝缘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GBE"铜绕组特殊晶界比例的增加抑制了腐蚀坑的产生和合并,其具有优良的抗油硫腐蚀性能,即使在腐蚀性硫浓度达到2000 mg/kg时仍不会发生腐蚀,且其对绝缘油电气和理化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轧制变形量的镍基690合金试样在1120℃×5 min的固溶处理和720℃×10 h的脱敏处理后,进行了晶粒度、特殊晶界比例及晶间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晶粒度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晶粒尺寸减小;特殊晶界比例在5%变形量试样达到最高,为67.7%,并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67%冷轧时特殊晶界比例降低到25.4%;ASTM G28-A法晶间腐蚀减重5%变形量的试样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碳钢上电镀FeW合金镀层然后固相渗Al,获得了FeWAl涂层.对比研究了在800℃硫压为103Pa,氧压为10-21Pa或10-3~1Pa条件下FeAl和FeWAl涂层的硫化行为.结果表明,在高硫压(103Pa)、低氧压(10-21Pa)环境中,FeAl和FeWAl涂层均发生了灾难性腐蚀,腐蚀产物呈粉状.而适当提高环境中的氧分压(10-3~1Pa)时,FeWAl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硫化性能.当在Fe-WAl涂层表面涂敷Fe2O3+SiO2混合层时,提高了涂层表面的氧分压,在高硫压低氧压的环境中促进了由硫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原油高温腐蚀性能的研发现状,分别归纳分析了高温硫腐蚀和高温环烷酸腐蚀在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腐蚀预测、以及腐蚀控制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向凝固中的纯铝施加强静磁场与交变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振荡,获得细化晶粒组织.用EBSD技术观察磁场对其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发现施加磁场凝固试样的内部出现一定比例的低∑CSL晶界.通过对试样电化学行为的考察得到电磁振荡下凝固的纯铝试样电化学腐蚀电流减小,反映这种特殊晶界的存在会延缓电化学腐蚀过程,亦即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晶界工程处理工艺对Hastelloy N合金在700℃时效100 h后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5%室温拉伸形变和1 177℃×10 min退火处理后,低ΣCSL晶界比例达到80. 1%。合金时效后不同类型晶界上二次碳化物的析出量、形貌和尺寸均不同。与其他晶界类型相比,Σ3晶界表现出更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晶界工程处理能够大幅度增加Hastelloy N合金的Σ3晶界的比例,从而提高合金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于耀  白琴  夏爽  刘黎明  杨辉  宣禹澄 《上海金属》2021,43(3):13-18,25
对316与316 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晶界工程处理:拉伸至5%的变形量,在1100℃分别保温45和60 min后水淬.将未经过和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316和316 L钢进行650℃ ×5 h敏化处理,随后进行耐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两种不锈钢低Σ重合位置点阵(CSL,Σ≤29)晶界比例提高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拉伸变形5%及1100℃退火30 min的晶界工程(GBE)处理工艺,将304奥氏体不锈钢低Σ重合位置点阵(CSL)晶界比例提高到75%(Palumbo-Aust标准)以上,形成大尺寸的"互有Σ3n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显微组织.采用钨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样品,对焊接后样品的HAZ区域进行显微组织表征和耐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BE处理过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晶界网络稳定性,HAZ区域内仍具有高比例低ΣCSL晶界,并且晶粒尺寸并未明显变大.在晶间腐蚀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测试中,GBE处理的样品HAZ敏化区都表现出了更好的耐腐蚀性能,表明晶界工程可以有效改善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形变及热处理工艺提高了690合金的低Σ重位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CSL)晶界比例,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表征了由不同类型晶界构成的网络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晶界工程处理,能够形成以大尺寸“互有Σ3n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显微组织为特征的晶界网络分布,这种显微组织是再结晶过程中多重孪晶充分发展的结果。通过晶间腐蚀浸泡实验表明通过晶界工程处理的样品抗晶间腐蚀性能较未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样品明显提高。腐蚀后样品的显微形貌表明大尺寸“互有Σ3 n 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能够阻止晶间腐蚀向样品内部扩展,并且能够保护下层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Copperalloyshavebeenwidelyusedinmarineengineeringandpowerindustryandotherindustryareasbecauseoftheirhigherstrengthandgoodcorrosionresis tance[1~ 3].Thetypicallyandwidelyusedcopperalloysarebrassandcupronickel ,inwhichCu∶Znisequalto 70∶3 0andCu∶N…  相似文献   

13.
金属材料晶界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晶界工程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化学及磁学性能,因此,晶界工程已成为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晶界工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并提出了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Optimization of grain boundary engineering(GBE) process is explored in a Fe–20Cr–19Mn–2Mo–0.82N high-nitrogen and nickel-free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nd it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property after GBE treatment is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The proportion of low Σ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CSL) boundaries reaches 79.4% in the sample processed with 5% cold rolling and annealing at 1423 K for 72 h; there is an increase of 32.1% compared with the solution-treated sample. After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IGC performance is noticeably improved. Only Σ3 boundaries in the special boundaries are resistant to IGC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size of grain cluster enlarges with increasing fraction of low ΣCSL boundaries, and the amount of Σ3 boundaries interrupting the random boundary network increases during growth of the clusters, which is 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GC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5.
关于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晶间腐蚀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有胜 《焊接学报》1996,17(1):39-48
关于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晶间腐蚀的问题,目前尚缺少统一的看法和系统的资料。本文对铁素体不锈用焊接晶间腐蚀的现象;铁素体不锈钢的敏化;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有关理论;钢的化学成分和腐蚀介质的影响;以及对焊接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纳米/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腐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粒细化作为强化金属材料的有效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等特点。同时,晶粒细化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性能及腐蚀机制影响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纳米及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超细尺度结构,包括晶粒大小、相组成、孪晶等对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一种石墨烯在铜基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散结构,制备出兼具高导电和强抗刻蚀性能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方法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原位生长法结合分散剂工艺,制备分散均匀石墨烯/铜基粉体复合材料。利用制备的石墨烯/铜粉体材料,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铜块体材料,然后用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考察石墨烯/铜试样的质量和形貌,最后用数字便携式涡流电导仪测量其电导率。利用自主设计的石墨烯/铜在过硫酸铵中刻蚀的实验装置,测试石墨烯/铜的抗刻蚀性能。结果 利用石墨烯/铜粉体制备的石墨烯/铜块体和铜具有相同的(111)、(200)和(220)晶面,多层石墨烯以立体胞室结构均匀分布在铜晶粒的晶界处。石墨烯/铜块体的导电率为96%IACS,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以其他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铜块体,并且在过硫酸铵溶液中浸泡90 min后,石墨烯/铜块的质量损失为126.6 mg, 石墨烯/铜比纯铜的抗刻蚀能力提高了37.6%,具有比铜更强的抗刻蚀性能。结论 以CVD原位生长法和真空热压法制 备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石墨烯以立体胞室结构均匀分散在铜界面处,并且兼具高的导电性和强的抗刻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使用电沉积法在纯铜基体上制备了银镀层与银石墨复合镀层,采用中性盐雾(240h)和抗硫化物变色试验(0.5h)研究了银镀层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及抗硫性能。研究表明:复合镀层表面未出现腐蚀点与腐蚀坑,按GB/T6461-2002,其耐蚀性达到中性盐雾试验10级标准;复合镀层在1mol/L 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与银镀层相比略有降低;抗硫试验前后,复合镀层中的银均无明显的色泽变化,其抗硫性能优于某国产触头镀层与Siemens触头镀层的。  相似文献   

19.
从金属腐蚀原理出发分析了钢铁零件经Sursulf /Arcor处理后耐蚀性能提高的机理.经渗氮的工件在氧化浴中形成Fe3O4均匀膜层的腐蚀电位达到1000 ~1300 mV,实现了完全的钝化态.本文同时对Fe3O4钝化膜层的形成提出了定性模型,并针对避免钝化膜发生点蚀的破坏,指出可控液体离子渗氮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纯铜在含氯液膜和霉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方法 将海南文昌采集的一株野生杂色曲霉接种到质量分数分别为0.9%和3.5%的NaCl溶液中制成孢子悬浮液,将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到铜试样表面后进行恒温恒湿试验,试验不同周期后采用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铜试样的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试验14 d的试样表面和氩离子刻蚀15 s后的成分。结果 纯铜在NaCl薄液膜下的腐蚀产物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内层靠近基体的为致密的Cu2O钝化层,外层为疏松的Cu2(OH)2CO3和Cu2(OH)3Cl组成的Cu(II)碱式盐;无菌时,铜表面出现大量蓝绿色的Cu(II)碱式盐,杂色曲霉存在时,铜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红棕色的Cu2O钝化膜,仅有少量Cu(II)碱式盐零星分布在Cu2O膜外层;0.9% NaCl薄液膜与霉菌共同作用时,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Cu2O,当薄液膜中盐的质量分数升高到3.5%时,霉菌数量减少,Cu(II)碱式盐较0.9% NaCl薄液膜组增多。结论 纯铜的腐蚀产物由内层的Cu2O钝化层、外层的Cu2(OH)2CO3和Cu2(OH)3Cl组成双层结构。杂色曲霉通过呼吸作用影响液膜中的O2浓度进而影响铜的腐蚀产物组成,霉菌存在时腐蚀产物中Cu(II)碱式盐显著减少。含氯液膜与霉菌共同作用时,液膜中的NaCl浓度通过影响杂色曲霉的生长活性而影响腐蚀产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