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圆周卷烟主流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的差异,对同一烤烟型配方烟丝的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CO、NNK、B[a]P、苯酚、巴豆醛、HCN和NH39种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①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的平均抽吸口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5.49,6.72口;各成分在细支卷烟中的逐口释放量及总量均低于常规卷烟,其中焦油、烟碱、NNK、B[a]P、苯酚、HCN和NH3成分在细支卷烟中的波动均小于常规卷烟,而CO和巴豆醛则相反;②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大,细支卷烟和常规卷烟中焦油、烟碱、CO、NNK、B[a]P、苯酚、HCN和NH3成分均逐步增加,仅巴豆醛第一口释放量大于第二口;③常规卷烟烟气中9种主要成分的单口烟气释放量随抽吸口数递增而增加的趋势整体上更显著于细支卷烟,而在控制焦油因素情况下,细支卷烟各成分逐口释放量与抽吸口数相关性发生变化的程度更甚于常规卷烟。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同叶组和辅材卷制了短支(烟支长75 mm)与常规(烟支长84 mm)两种卷烟样品,分析了两种卷烟样品主流烟气常规成分、焦甜香成分、烟熏香成分和有机酸类香味成分的逐口释放情况及差异.结果表明:①短支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TPM、焦油、烟碱和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均随抽吸口数序号的增加而升高,但短支卷烟的逐口释放量均明显高于常...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定长切丝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和NNK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使用相同原辅材料和质量指标,除切丝模式外其余各项工艺参数不变,卷制某规格2种卷烟,以常规切丝模式卷制的样品作为对照样,以40 mm定长切丝模式卷制的样品为实验样,比较主流烟气中焦油和NNK的释放量及逐口释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采用40 mm定长切丝模式卷...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通风对细支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及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卷制具有不同滤嘴通风率和卷烟纸透气度的细支烟,对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和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总通风率、滤嘴通风率、纸通风率与细支烟烟气常规成分、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及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H)负相关;②总通风率、滤嘴通风率、纸通风率增加1%时,CO、HCN和巴豆醛释放量的降低率较高,纸通风对细支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CO、水分、HCN、NNK、苯酚和巴豆醛的释放量及H值的影响大于滤嘴通风;③滤嘴通风和纸通风对细支烟焦油、烟碱、CO、HCN、氨和苯酚的释放量及H值的影响小于常规卷烟。通过优化设计细支烟通风参数,可降低焦油和7种有害成分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不同滤嘴通风中细支卷烟烟气主要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逐口释放规律,分析17 mm和20 mm圆周卷烟在0%、25%和50%滤嘴通风度下主流烟气主要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比较相同滤嘴通风、不同圆周卷烟烟气主要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逐口释放的差异性,考察滤嘴通风对中细支卷烟烟气主要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逐口释放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加热卷烟调香中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烤甜香单体香料,以 自制加热卷烟为载体,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了 0.01%和0.05%两个添加量下气溶胶中6种烤甜香成分的逐口释放量,揭示了烤甜香单体香料的逐口转移规律.结果表明:①气溶胶中6种烤甜香成分的释放量总体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②0.01%和0.05%添加量下...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卷烟纸参数对短支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指标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制备了不同卷烟纸透气度、定量、助燃剂用量、助燃剂钾/钠比及碳酸钙含量的短支卷烟,并进行了主流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测定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随着卷烟纸透气度的增加,常规成分释放量均呈降低趋势,感官质量呈下降趋势.②随着卷烟纸定量的增加,焦油和烟碱释放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考查不同通风分配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有机酸释放量的影响,卷制具有不同滤嘴通风率和卷烟纸透气度的细支卷烟样品,利用GC-MS法分析所制样品烟气中的有机酸种类,并建立基于滤嘴通风率、卷烟纸通风率的有机酸释放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共检测出26种有机酸,随着滤嘴通风率或卷烟纸通风率的增加,分子量较小的有机酸降低率较高,而分...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不同圆周、不同滤嘴通风率卷烟主流烟气酸性成分逐口递送的变化,分析了 17、20和24 mm圆周卷烟,0、25%和50%滤嘴通风率下主流烟气酸性成分的逐口释放量,比较了相同滤嘴通风率、不同圆周卷烟烟气酸性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差异,考察了相同烟支圆周、不同滤嘴通风率下单位焦油酸性成分逐口释放量均值的差异、逐口释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卷烟主流烟气化学成分的逐口释放量变化情况,对RM20H型吸烟机进行了改造,并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对国内4种不同规格卷烟样品主流烟气中6种化学成分(NNK、B[a]P、巴豆醛、苯酚、氨和HCN)进行了自动化逐口捕集、释放量测定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抽吸口序的增大,卷烟逐口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保持恒定不变,其余5种成分的释放量呈不同增加趋势:NNK呈线性增加、B[a]P呈对数或指数增加、苯酚呈多项式(n≥5)增加、氨呈对数增加、HCN呈指数增加。2 6种化学成分逐口释放量与抽吸口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复相关系数为-0.486(HCN)R0.995(NNK)。3该方法实现了卷烟主流烟气的自动化逐口捕集和定量分析,适合于卷烟主流烟气6种化学成分的逐口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制丝关键工序与细支卷烟品质的关系,分析了切丝宽度以及烘丝工艺对于细支卷烟燃烧温度、烟气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并对主流烟气成分释放与细支卷烟燃烧温度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KLD薄板烘丝较HXD气流烘丝的感官质量更好;此外,低切丝宽度会导致细支卷烟产品燃烧锥温度、焦油、以及危害性指数的上升,但同时也会增加烟气香味成分含量,提高卷烟香气量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滤嘴参数(滤棒压降、滤嘴通风率)对细支烟香味成分释放的影响。  方法  按单因素设计制备60个卷烟样品,采用CH2Cl2浸提、GC/MS分析测定滤片捕集的代表性香味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并筛选了滤嘴参数对香味成分释放量的预测模型。  结果  ① 细支烟主流烟气中代表性碱性、中性、酸性和香味成分总释放量与滤棒压降和滤嘴通风率均呈显著负相关;②滤棒压降对细支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高于常规烟,而滤嘴通风则相反。③外部验证结果显示,4个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偏差在4.23%~5.95%之间,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卷烟主流烟气中具有酸香特征且可用于卷烟调香的有机酸成分及其分布特征和感官贡献,以《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obacco and tobacco smoke》中所列出的烟草和烟气成分为数据来源,从烟气中是否存在、香气贡献可能性和烟草添加剂使用安全性等方面对其中的有机酸成分进行了系统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机酸进行香气特征评价,明确了21种卷烟主流烟气中具有酸香特征且可能作为烟用香料的有机酸成分;采用N,O-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法和GC-MS法测定了21种酸香成分在14个品牌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量及在烟气粒相物中的质量分数;利用三点选配法测定了21种酸香成分在乙醇中的嗅觉阈值,并结合其在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的质量分数,计算了14个品牌卷烟烟气粒相物中各酸香成分的香气活性值,推测了21种酸香成分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常规和低焦油烤烟型卷烟中释放量较大的酸香成分均为乙酸、丙酸和2-氧代丙酸,混合型卷烟释放量较大的酸香成分是乙酸、丙酸和3-甲基戊酸。(2)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21种酸香成分的释放总量及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3)异戊酸和乙酸对烤...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豫烟12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不同不仅影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而且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释放量产生了影响;随施氮量增加,烟叶中蛋白质、烟碱和总氮的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减少,钾和氯含量影响不明显;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随施氮量增加,巴豆醛的释放量减少,氨和NNK的释放量增加;施氮量在55 kg/hm2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协调,主流烟气中7种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最低,烟草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真伪卷烟由于工艺条件、原辅材料及配方的不同,烟气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用SM450直线型吸烟机测定了国内真、伪卷烟A的6项主流烟气指标,并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已达95.681%(≥85%),且总方差的58%的贡献来自第1因子,所对应真伪卷烟主流烟气成分的特征指标为一氧化碳、总粒相物和焦油。利用特征指标对20个真、伪卷烟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样本划分为2类时,样本的类归属情况与卷烟的真伪属性完全符合,充分说明统计分析方法在卷烟真伪鉴别工作中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通过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索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的关系。通过对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评价模型,再根据烘烤各阶段关键点测定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各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体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变片、凋萎和变筋阶段对常规化学成分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6、0.21和0.15,而干片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对致香物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分别为0.52、0.33和0.17,凋萎阶段贡献率较小,而干筋阶段的贡献率为负值。由此得出变片、变筋和干片阶段是致香物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凋萎阶段影响很小,干筋阶段有不利的影响;而烤后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在烘烤前期,烘烤后期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分析卷烟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方法。在标准条件下吸烟,使卷烟烟气通过装有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试剂酸性溶液的捕集装置,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与DNPH反应,生成稳定的2,4-二硝基苯腙衍生物,经三氯甲烷萃取,并在氮气保护下浓缩后,采用配备氮-磷检测器(NPD)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本文评价了该方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重复性及回收率,并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9种牌号卷烟烟气中的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输送量以及卷烟滤嘴对甲醛的截滤效率。采用气/联用仪(GC/S)和标样加入法鉴定出卷烟烟气中的12种醛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卷烟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127种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氨进行了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13.5 μg/ L , RSD 为4.9% , 空白加标回收率在89%~96%之间。结果表明:国内外卷烟主流烟气氨含量范围约为3.6~14.2 μg/ 支;国内和国外混合型卷烟氨含量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国内烤烟型卷烟主流烟气氨含量平均值低于国内外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