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建库21年来的实测资料,对库区沿程的泥沙冲淤和河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库区沿程泥沙冲淤的三个特点,即:(1)库尾卵石库段在枯水期尚无明显的淤积现象;(2)中上段的沙质推移质淤积区内的滩险河段的航道条件有明显改善;(3)常年回水区悬移质泥沙淤积区内沉降固结,使有效库容的使用年限明显增长。本文还总结了库区沿程纵、横剖面的淤积塑造持点。从汉江库区的河床演变特点看出,建库后是一个淤积重新塑造河床过程,它是在建库前的山区性河谷条件下,入库水沙按照水库调度运用的控制条件,遵循不平衡输沙的淤积规律重新塑造河床。水库淤积重新塑造的河床河型简单,具有单一河槽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近30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趋势,即淤积有,较大幅度地减少,其中汛期淤积量减少非汛期河道由淤积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在滞洪排沙运用条件下,出现以粗泥沙为主的淤积;在蓄清排浑运用条件下,由于来水来沙减少,河道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5.
黄河内蒙平原段1954年~1991年河床的冲淤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黄河内蒙平原段概况黄河内蒙平原段西起巴彦淖尔盟磴口县,东至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全长5l6km.该段黄河发育在阴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断陷盆地之上,河床的土壤主要以第四纪全新统的冲洪积砂壤土和次生黄土为主,河床平均比降1/8000.黄河两岸有十几条一级支流,其中右岸的十大孔兑,是区内著名的强暴雨区和输沙区.沿黄河南岸分布有库布其沙漠.区内降水200mm至400mm,由西向东递增.年平均大风七十多天.区内有巴彦高勒、三湖河、昭君坟、头道拐四个水文站,其中巴彦高勒和头道拐两水文站位于黄河平原段的首与尾.头道拐站实测黄河多年平均来水量240.9亿m~3,年均输沙量1.37亿t,中水河宽300—600m.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段,长度213.6km,属游荡性河道.河槽宽浅、宽  相似文献   

6.
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演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9年11月-2000年10月黄河下游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出库水沙特点,全面研究了下游河道冲淤,床沙粗化,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河热变化,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减淤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就2000年10月-2001年2月向天津紧急供水对减淤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尽管这一时期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为历史最枯,但黄河下游仍减淤2.16亿t,而且未出现大的河势变化及工程险情。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4年对黄河内蒙古段河道28条大断面进行测量,提取测次间河岸蚀淤量,分析了2011-2014年间汛期和非汛期黄河内蒙古段河岸蚀退与淤进速率频率分布特征,以及河岸蚀退和淤进与水沙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侵蚀性岸段占64%,平均蚀退速率0.147m/d;淤积性岸段占31%,平均淤进速率0.335m/d。不论蚀退还是淤进的速率频率分布都表现为明显的正偏,其对数值都呈现为正态分布。河岸蚀淤量统计结果显示河槽缩窄趋势近期已减缓。河岸蚀退速率与淤进速率都与流量成正相关,分析揭示河岸蚀退速率及淤进速率与水沙因子的关系主要是河岸蚀淤响应洪枯期流量变化而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黄河小北干流冲淤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素珍  张翠萍 《人民黄河》1998,20(5):18-19,22
对小北干流河段的来水来沙情况及冲淤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11月至1995年10月,该河段来水来沙偏枯,河槽累积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显著,滩槽高显著,滩柄差减小,河槽排洪能力降低,致使小北干流形式更加严峻。1996年汛期龙门出现11000m^3/s大洪水,但纂在瘦,水沙峰不适应,含沙量高,造成了本河段的严重淤积,除渭河入黄口附近外,过汉面积平均减少805m62这种变特点使洪消耗宣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模拟黄河下游冬季输沙及河床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明流(不结冰)情况下的经验输沙公式进行了修正以用于冰盖水流的情况。在本模型中计算了模拟河段内各个断面在每个时段的水流条件、输沙率及河床的断面形态。在河床演变过程中根据河流最小能耗原理对河宽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冲淤沿断面的横向分布是根据有效拖曳力的原则分配的。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建库前潼关河床冲淤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润民 《水力发电》2003,29(1):10-13
根据历史文物考证,地质勘探剖面资料以及水文资料分析,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高程处于动态相对冲淤平衡的微淤状态,年平均淤积厚度不足1cm,由于潼关河段具备有利于河段稳定的下边界条件,河段两岸边界对水流有约束作用,干支流洪水具有巨大的输沙能力,因此,建库前潼关河床能保持动态相对的冲淤平衡,对这一规律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改进三门峡水库的治黄决策。  相似文献   

11.
潘贤娣 《人民黄河》1992,(2):7-8,39
黄河下游已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必须看到,黄河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使河道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正确认识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是搞好河道整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甬江河道的基本概况和来水来沙条件,概述河道的历史和近期演变情况,对2006-2012年甬江河道断面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甬江河道处于缓慢淤积的状态.为保障甬江河道行洪畅通,需要开展甬江河道的常态清淤,并加强对违规泥沙排放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河等河流的实测资料,分析来水来沙大小及其过程对河床演变的影响,提出断面形态与来流大小,过程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为例,探讨了水沙搭配对河道冲刷与淤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布拉马普特拉河是著名于世的大河之一。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河的平面形态,冲淤特性等,指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是一条基本平衡的游荡性分汊河道。  相似文献   

15.
西江干流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控制水文站站年的实测水沙资源及插补,延长所得站年资料,采用输沙平衡法,河流横断面历史演变法、上下游沙量相关法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和河流泥沙冲淤变化研究,其主要结果是,珠江干流天峨-梧州4个区段中,各区段差异较大,年际之间,时段之间有冲有淤,但总体上均有淤积,其中天峨-迁江区段淤积最多,主要淤于大北,岩滩库区,未受拦河工程影响的干流河道并无明显淤积,基本保持水沙平衡。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书第一著者是从事黄河泥沙研究的资深知名专家。她带领年轻同志撰写的这本专著,对三门峡修建50年来黄河下游的河床演变进行全面的总结、整合、提炼和升华,系统研究了天然条件下和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期黄河下游的水沙特性、河床演变和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多沙河流冲积性河段自然属性及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定量地显示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下游河道的作用;还初步分析了上中游大型水利枢纽调节径流、沿黄引水、引沙及中上游综合治理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介绍了下游河道冲淤的数学模型以及50年来泥沙调控实践及其效果,等等。  相似文献   

18.
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游河床冲淤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悦 《人民长江》1997,28(6):21-23
根据黄河水沙特性,运用适合于多沙河流的挟沙力公式,研制出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变形数模程序。通过对黄河铁谢至利津河段长系列演算与分析,预估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以铁谢至高村段河床冲淤变化较大,高村以下河段冲淤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对吴堡水文站多年来的泥沙测验精度和测验情况进行系统了解,文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泥沙实测资料,对该站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测验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测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该站泥沙测验精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