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筑施工所排放的建筑废弃物每年达1亿吨,旧建筑拆除每年超过5亿吨,建筑废弃物的危害日益加重。全国政协委员郭涛于2009年3月4日的两会上建议,应加大对建筑废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旧建筑(构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增长很快。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拆除一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会产生7000~12000吨废弃物;每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近1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简单,主要采用固定地点堆放和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会对浅层地表土、河流和地下...  相似文献   

3.
《砖瓦世界》2011,(12):6-6,4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旧建筑(构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增长很快。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拆除一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会产生7000~12000吨废弃物;每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近1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简单,主要采用固定地点堆放和填埋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会对浅层地表土、河流和地下...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废弃物(即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据估算,目前浙江省平均每年约产生近1亿吨的建筑废弃物,大部分为异地露天堆放或填埋,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分析浙江省墙材行业积极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建材》2012,28(9):1-2
随着我国城镇如火如茶的扩建、改建,及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的发生,致使建筑废弃物越来越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已达1195亿吨,仅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几个发展较快的城市,建筑废弃物日排放量就达217万吨。  相似文献   

6.
正2月14日从广州市建委获悉,广州市通过公开招标首次确定4家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投资主体,将分别在天河(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白云(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番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和萝岗区(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建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理建筑废弃物400万吨,再生利用率95%以上,产品主要为再生粗(细)骨料,经二次加工可生产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  相似文献   

7.
《广东建材》2014,(4):1-1
最近,从深圳市住建局获悉,深圳在全国率先为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立法,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已达到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40%,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已经领先全国。  相似文献   

8.
分析德国建筑废弃物层级管理的基本框架内容,从防止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处置等方面剖析影响建筑废弃物各层级管理有效实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建筑废弃物管理应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通过明确和细化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层级结构,优先强调建筑废弃物的源头预防与控制,构建健康有序的再生建筑产品市场,合理运用经济工具规制建筑废弃物处置来有效推进建筑废弃物的层级管理。  相似文献   

9.
谢曦 《砖瓦世界》2012,(3):42-4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全国每年新建建筑达到20亿m^2。左右,大量老旧建筑拆除后的废弃物处理迫在眉睫,为推进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推进新型墙材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南中国建筑砌块协会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墙材革新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墙委会)组织的再生骨料与混凝土砌块(砖)技术考察团,于2012年1月29日-2月7日赴日本和韩国,对两围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方面的管理经验、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和市场运行模式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只有5%,而欧美国家成熟的再生利用设备使其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建筑废弃物处理所用设备其及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1.
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对促进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不成系统且执行效果有待加强。基于此,系统综述了西部6 省市的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重点就法规完善性、主管部门的职责及协同监管、填埋设施规划与管理、填埋收费标准,以及填埋行为管理等进行了评述,旨在甄别现行法规体系中的主要欠缺,为完善西部地区建筑废弃物填埋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建筑材料的生产量世界第一,建筑规模世界第一。同时伴随着环境恶化,能耗增减排放招标,建筑废弃物连年激增,这将阻碍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让建筑废弃物能再生使用,提高重复利用率。本文针对建筑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再次利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水泥、砂子、卵石与碎石等天然资源的最大消费者.全球混凝土产业现在正以每年约80亿吨的速度消耗天然骨料。与此同时,一些老旧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服务年限的到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报废拆除.而产生大量的建筑拆除废料和垃圾。据统计,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中建筑垃圾的排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排放总量的30%-40%.其总量位居各产业废弃物排放数量之首。  相似文献   

14.
12月24日,衡阳市政府研究了衡阳市开展全省首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的有关工作,要求重点是要把建筑废弃物变成混凝土,减少砂石使用量,巩固河道采砂整治成果。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余土、废混凝土块、废砖瓦、废砂浆、废沥青、废钢筋、废玻璃、废塑料、废木材等。据有关部门测算,近几年,衡阳市建筑废弃物平均年产生量约为500万吨左右,其中,建筑余土占60%,废混凝土块、废  相似文献   

15.
外运、填埋和露天堆放等方式是我国建筑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手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技术手段较单一、相关工程应用案例较少,使得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依托广州南沙庆盛安置配套工程,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方式、工艺流程、应用场景、主要技术措施和再生骨料配比等展开探讨,旨在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梅  靳昕  吴军  邓祖华 《江苏建筑》2020,(4):111-113,116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长,造成资源浪费和土地占用,文章提出了一种水泥改性建筑废弃物-粉土混合填料,替代传统宕渣材料用于路基填筑。结合具体工程,以水泥掺量、建筑废弃物掺量为变量,测定不同配比混合填料的击实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值等路用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掺入建筑废弃物及少量水泥可显著改善粉土的力学性能,当废弃物掺量为50%、水泥掺量为5%时,混合填料达到最优的配比,此时,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66 MPa,CBR值为439.7%,能够满足现行规范对路基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综合利用。据有关资料,美国每年产生城市垃圾8亿吨,其中建筑垃圾3.2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经过分拣、加工进行转化,再生利用的约占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填埋"(利用)在需要的地方。从广议上说,美国的建筑垃圾100%的得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厦门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建筑废弃物总量呈非线性增长。厦门市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大多为露天堆放和填埋,各区建筑废弃物、余泥渣土消纳场接近饱和,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厦门市建筑废弃物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了厦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厦门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情况 1.能源消耗情况 2006年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7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4%。其中:消耗煤炭1.94亿吨,同比增长12.9%;消耗电力1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消耗燃料油482万吨,同比下降17%;消耗柴油219万吨,同比增长3.2%;消耗天然气22.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4%。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十多年前德国的碎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率就达到了60%,建筑工地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也达到40%,道路开挖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则高达90%。美国的建筑废弃物100%得到了综合利用。日本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日本在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