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结霜特性及除霜优化,搭建了制冷剂为R410A变频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台。在模拟室内外环境条件下进行了机组结霜特性实验研究,测试了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相对湿度、进水水温对机组结霜的影响。并对通过改变压缩机除霜过程中压缩机运行频率及膨胀阀开度,测试了变频空气源热泵在不同压缩机运行频率及不同膨胀阀开度下机组除霜时间、机组能量损耗、化霜前后机组出水水温温差的变化差异并分析出变频空气源热泵除霜的最佳除霜频率及开度。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的珠江水水温数据及当地室外空气干球温度数据为依据,对使用珠江水和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月和10-12月期间气温较低,水源热泵蒸发温度比空气源热泵蒸发温度高5℃以上的时间占92.78%,水源热泵蒸发温度比空气源热泵蒸发温度高10℃以上的时间占60.37%,且珠江水温度比空气温度波动小,使用珠江水源热泵不会出现结霜现象,因此使用珠江水源作为热源的热泵要比空气源热泵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蒸发器表面结霜问题,实验研究了管排数、肋片间距对室外侧蒸发器结霜特性的影响,获得了蒸发器结构参数对蒸发器结霜厚度和空气侧压降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为改进热泵机组结构、提高机组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付少锋 《浙江建筑》2010,27(10):61-63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冬季运行时,空气侧换热器表面容易结霜,结霜将影响机组的供热能力。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对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制热运行时结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常用及正在研究的除霜方法及除霜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扩大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应用范围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复叠热泵机组,以解决常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压缩比高、效率低等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该机组能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较低的室外环境温度下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该冷热水机组至少有二个室外换热器,正常工作时各换热器独立从室外空气中吸热,任意一个室外换热器需要除霜时,其它室外换热器继续从室外空气吸热,所吸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生产热水,另一部分用于该室外换热器除霜,实现除霜的同时还能继续供热。夏季空调工况该冷热水机组可以生产空调冷水,实现全季节需求。本文介绍了该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工作流程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制热量衰减系数和结霜损失系数计算式,对制热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模型进行了修正。以严寒和寒冷地区11个典型城市为例,探讨了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室外环境温度和结霜对热量供需平衡关系、供暖室内最低温度及不保证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环境温度过低和结霜会导致空气源热泵制热量低于建筑热负荷,从而导致建筑室内温度偏低,不保证天数延长,而且结霜对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效果的影响更显著。建议在基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容量的基础上乘以一个修正系数,严寒B区和C区修正系数分别取1.00和1.05,寒冷地区取1.15~1.30。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一台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除霜工况下的运行状况,记录了蒸发温度和不同电压下的排风机电流。结果表明,排风机电流随结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速率在结霜后期趋缓,不同电压下电流变化曲线略有不同;蒸发温度随结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速度越来越快;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基于排风机电流和蒸发温度联合控制的智能除霜方法可以基本避免误除霜动作。  相似文献   

9.
陈雁  孙德胜 《暖通空调》2011,41(7):123-127
对郑州某办公楼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性能实验,分析了室外气温和供暖负荷率对机组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冷地区冬季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供暖具有技术可行性但并不经济.基于实验数据,对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组合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供暖面积下,冷凝温度、蒸发温度、集热器面积及供水温度等对热泵供暖运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抑制结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该系统。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采用电加湿的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为79%时,随着室外空气温度从-4℃升高到5℃,系统性能系数COP_S从2.2升高到4.1,与采用电加湿的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COP_S可提高24%~41%;相对湿度对COP_S的影响不大,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COP_S会略有增加;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该系统在冬季湿冷地区应用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20.
镇江市大市口广场设计构思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梅娟 《中国园林》2002,18(3):31-32
通过对镇江市大市口广场总体设计布局及功能分区设计构思的分析,强调城市广场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娱乐、休闲及活动,以人的需求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