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控制不同温湿度进行萎凋,然后在较理想的揉捻、发酵、干燥条件下制成红茶.检测加工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RH)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保靖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研究工夫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工序对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大,占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比例为375%,对其他滋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轻微。揉捻工序可降低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形成影响大于其他工序,两者含量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260%和164%。发酵工序可增加茶叶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没食子酸、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95%和183%。干燥工序可轻微增加茶叶中没食子酸、总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茶黄素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48%和98%。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式。结果: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绿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热风干燥温度揉捻时间滚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温度150℃、揉捻时间30 min、热风干燥温度150℃为优选工艺。结论:茶叶加工过程中,常规热处理方式较微波热处理方式更不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其中,随着滚筒杀青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增加,揉捻时间延长和热风干燥温度升高则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部分优质产品介绍·浙茶绿265型揉捻机·浙茶绿265型挥抢机曾获原农业机械工业部和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设备外型如图。浙茶绿265型揉捻机外形该机外形美观,运转平稳,噪音低,操作方便,适应性强(既可揉制绿茶杀青叶,又可揉制红条茶萎凋叶)...  相似文献   

5.
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崂山茶区黄山群体种夏暑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重点研究了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得知:鲜叶萎凋18 h时含水量为67.4%,进行揉捻工艺,发酵4 h,烘干制得的夏暑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6.7%,茶红素/茶黄素比值为13.1,汤色红亮,滋味浓,甜香,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6.
用幼嫩鲜叶为试验原料,在试制高档红茶过程中,分别对萎凋叶含水量、揉捻时间和加压方式、发酵时间、干燥温度设置不同处理,以探索工艺指标。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指标为:萎凋叶的含水量62%左右;揉捻70min,分两次揉,第一次揉捻不加压,第二次揉捻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在室温24℃,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发酵180min;干燥毛火温度120℃左右,足火温度85℃。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云抗10号”鲜叶为原料,按滇红工夫茶的加工工艺,调整萎调、揉捻、发酵和干燥4个工序,制得10个滇红工夫茶样,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制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8.12%~45.3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59%~5.53%、茶多酚含量为19.67%~26.45%,茶黄素含量为0.06%~0.09%,茶红素含量为1.66%~4.30%、茶褐素含量为3.71%~4.83%。滇红工夫茶的品质是各个加工工艺互相作用的结果,以重萎凋8 h~12 h,揉捻28 min~30 min,发酵12 h~14 h,干燥温度先高温(110℃~115℃)烘干1 h后低温(80℃~85℃)烘干1 h的加工工艺制得的“云抗10号”工夫红茶综合品质最佳。综上,研究结果对提升滇红工夫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实生苗为原料,研究了普洱茶初制工艺步骤,包括: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设置6组初制工艺参数,再进行固态发酵。研究表明:省略揉捻工艺对鲜叶固态发酵成品的感官审评、理化以及制成的普洱茶粉感官审评影响都不显著。确定鲜叶固态发酵的初制工艺参数:摊晾、杀青、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25%,这为后期生产普洱茶粉提供成本更低廉的原料,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信阳群体种为材料,探讨在室内自然萎凋的情况下,萎凋时间长短和干燥温度高低对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加工工艺信阳群体种白茶的感官审评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分析萎凋过程中白茶品质及成分的变化趋势,讨论信阳群体种加工白茶较适宜的萎凋时间和干燥温度。研究设置2因素多水平试验,萎凋时间分别为12、18、24、30、36、42 h,干燥温度分别为60、80、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持续微弱上升;萎凋30 h-干燥温度80℃为信阳群体种加工白茶相对最佳的工艺,相对较适宜的萎凋时间为(18~30)h。  相似文献   

10.
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福鼎白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明晰不同萎凋工艺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该试验以新采摘的成熟度、叶片色泽、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嫩叶为试材,研究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关键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过程中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自然萎凋失水速率要低于加温萎凋;茶多酚占总干物质的含量明显下降,加温萎凋过程茶多酚含量损失相比于自然萎凋要高;氨基酸占总干物质的含量随着萎凋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萎凋叶和成品白茶进行感官评价,发现自然萎凋时间60 h、加温萎凋时间36 h时,萎凋叶具有最佳的外形,成品白茶也具有最佳的感官品质,且自然萎凋的品质要高于加温萎凋。  相似文献   

11.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以龙井、碧螺春、安徽祁红和云南滇红4种茶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冲泡温度、次数对其茶汤中钾、钠、锰、铁、锌、铜、钙、镁8种元素含量及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茶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同处理对茶叶中微量元素溶出率有显著差异,其溶出率以第一道茶汤最高(41.3%~92.9%),且元素溶出率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第三道茶汤溶出率只有0~34.9%.此外水温对K的溶出率影响不大,Na在100℃时溶出率最大:Mn在90℃时溶出率最大.绿茶中Fe、Cu在70℃时的溶出率最大,Zn、Ca、Mg在80℃时溶出率最大.而红茶中Fe、Zn、Cu、Ca、Mg在90℃时溶出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I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 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1.5mg茶多酚荼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脱除鲜茶叶与干茶叶中的咖啡碱,并保留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鲜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1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5%,时间5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0.61%,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25%,且茶多酚无损失。干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2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15%,时间7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1.61%,且处理后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90.02%。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鲜茶叶和干茶叶原料,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均能有效脱除其咖啡碱,并有效保留或提高茶叶中的茶多酚,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有明显优势,是一种生产低咖啡碱茶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龙井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得率和纯度,以龙井绿茶为原料,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醇提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4次,每次45min,温度为70℃,液固比为20:1,最大浸提率为24.45%。微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预浸30min,乙醇浓度40%,微波解冻档浸提4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40:1,最大浸提率为24.70%。超声波辅助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14:1,最大浸提率为24.72%。结果表明:微波与超声波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三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尖波黄和桃源大叶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分别加工成黄茶,通过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探讨3个茶树品种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与桃源大叶和碧香早相比,尖波黄茶鲜叶更适合于加工黄茶,由其加工而成的黄茶外形色泽金黄、香气清香带甜、滋味醇和较爽、汤色及叶底金黄较亮;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茶黄素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3.80%,2.27%,23.09%,1.06%,4.13%,0.24%,且酚氨比值最小,为10.17;儿茶素总量为14.21%,简单儿茶素总量为5.49%,酯型儿茶素含量为8.72%,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比值为0.61;同时香气物质种类最多、品质最好,其中大马士酮、十七烷、ɑ-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β-蒎烷、葑烯、3,6-壬二烯-1-醇乙酸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10种香气物质为尖波黄特征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尖波黄为加工黄茶的优异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茶色素和茶多酚防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茶色素和茶多酚的防癌作用,用1组体外短期试验,检测茶多酚和茶色素在肿瘤的“启动”、“促癌”和“增殖”3个不同阶段的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对丝裂霉素(MMC)的致突变性及致微核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和茶色素可明显阻断促癌物12-0-四葵酰基-佛波-13-乙酸酯(TPA)的促癌作用;明显抑制Hela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的能力和降低Hela细胞的存活率;对荷瘤小鼠体内瘤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茶多酚和茶色素对癌症形成3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选择不同地区相同级别的黑茶为原料,提取茶褐素与茶多糖,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分析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并探讨各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普洱茶茶褐素与茶多糖IC50最小,分别为25.96,47.57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六堡茶;抑制效果最差的为茯砖茶褐素与茶多糖;康砖茶褐素与茶多糖抑制效果介于六堡茶与茯砖茶之间。各黑茶茶褐素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其中六堡茶接近于竞争性抑制类型;普洱茶、六堡茶与康砖茶多糖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茯砖茶多糖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9.
以碧螺春茶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以70%乙醇为提取剂,研究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碧螺春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69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5℃,液料比23∶1m L/g,茶多酚提取率的实验值为27.0%,与理论预测值27.03%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0.
奶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茶饮料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指标,GB/T21733-2008中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实际操作时,我们发现其中对奶茶类饮料的样品预处理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改进样品预处理方法,即采用酸性丙酮破乳和沉淀蛋白质,提高了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0.26%(n=6),可广泛应用于奶茶类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