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1978,(2)
1.测定了盐酸介质中用环烷酸萃取十三种镧系元素对钇的分离系数。讨论了水相稀土浓度、PH,以及钇和杂质的比例对分离系数的影响,从而确定较好的条件是:水相稀土浓度0.5—1.0M,PH=4.7 5±0.15,环烷酸氨化程度80—90%,在此条件下,最难分离的La与Y的分离系数可达1.59。它是串级工艺设计的根据。 2.讨论了用串级理论和最优化方程计算流量和级数的方法。在串级小试中用46级萃取,6级洗涤获得99.998%Y_2O_3。在8Cm×8Cm混合澄清槽中用60级萃级洗涤获得99.995%Y_2O_3,其中含量最大的杂质是La_2O_3约20—30PPM,其原因是有机相出口级的水相PH太低。经过改进,La_2O_3的含量有可能降低到小试的指标。 3.通过粘度测定,把有机相中环烷酸配比从22%提高到32%,仲辛醇20%,煤油48%,从而使8cm×8cm混合澄清槽的日产量达到1.1公斤高纯氧化钇。 4.研究了用环烷酸萃取龙南稀土时发生乳化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另文报告),因而可不用草酸沉淀净化或有机相捞稀土,而直接用除铁后的龙南稀土料液,在连续十四天的试验中不发生乳化。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用环烷酸石油亚砜从混合氯化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钇的研究。用混合室体积为 1 2 0 L混合澄清槽 ,经 1 2 0级串级分馏萃取分离 ,可获得纯度大于 99.99%的 YC1 3溶液。与环烷酸混合醇体系相比 ,环烷酸石油亚砜体系的分相性能及有机相流动性更好。分离出的 YC1 3溶液经进一步分离非稀土杂质后 ,可用于制取荧光级 Y2 O3产品 ,产品收率可达 90 .5%。  相似文献   

3.
环烷酸-石油亚砜-HCl体系制备荧光级氧化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环烷酸—石油亚砜—煤油为萃取剂,以富钇混合稀土氯化物为原料,制备荧光级氧化钇的工艺流程。用360升的混合—澄清槽,经两步分离,一步除杂,稳定得到了5N氧化钇,并制备出了荧光级氧化钇产品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用环烷酸-石油亚砜从混合氯化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钇的研究,用混合室体积为120L混合澄清槽,经120级串级分馏萃取分离,可获得纯度大于99.99%的YCl3溶液。与环烷酸-混合醇体系相比,环烷酸-石油亚砜体系的分相性能及有机流动性更好。分离出的YCl3溶液经进一步分离非要质后,可用于制取荧光级Y2O3产品,产品收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5.
环烷酸萃取制取高纯氧化钇工艺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钇是彩电显像管红色萤光粉的基质材料。萤光级氧化钇不仅要求Y_2O_3≥99.99%,而且对非稀土杂质铁(≤5ppm)、钙(≤7ppm)、铜(≤5ppm)、铅(≤10ppm)等要求也很高;同时还有严格的粉末粒径中值的要求(d50=3.5±1μ)。目前国内生产萤光级氧化钇采用的环烷酸——盐酸体系,在生产操作中易乳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环烷酸萃取提纯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提高氧化钇的质量及改进萃取操作,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研究了环烷酸萃取江西稀土时的乳化问题及其消除方法,乳化与否及其严重程度与铁含量有密切关系。盐酸溶解江西混合稀土所得浓度约2M的料液中含Fe_2O_3约230微克/毫升,此时用环烷酸铵萃取,严重乳化。乳化物的主要成分是铁,铝和硅很少。调pH到5以上沉淀除铁后,滤液中大约残留8%的Fe_2O_3,即18微克/毫升。此时用环烷酸铵萃取稀土制备的含料有机相中含Fe_2O_3约2微克/毫升,用此有机相进料不发生乳化。但如洗液进口级水相pH<2,铁被反萃下来在漏斗中积累起来,摇到第30排以后,洗涤段就出现界面乳化膜,如洗液进口级水相pH>3.5,料液中的少量铁可以从有机相排出,不会积累起来引起乳化。 2.鉴于沉淀除铁过滤麻烦,稀土有损失,研究了萃取除铁的方法。稀土料液调酸度到0.1N可用环烷酸除铁,除铁后的料液由黄色变为粉红色(Er和Nd的颜色),表示极大部分铁已除去。只要平衡水相pH在3左右,稀土损失很少。溶料的工业盐酸,可先用辛醇萃取法除铁。盐酸浓度愈大,除铁效果愈好。 3.用自动记录分光光度仪初步研究了铁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当pH<1时,以Fe~( )和FeCl_x~ (3—x)形式存在,可被环烷酸萃取。当pH>2.5时Fe(OH)~( )和Fe(OH)_2Fe~(4 )等形式存在,很难被萃取。所以环烷酸萃取时,起始水相的酸度最好在0.1NHCl_0。同时还发  相似文献   

7.
1.测定了盐酸介质中用环烷酸萃取十三种镧系元素对钇的分离系数。讨论了水相稀土浓度,pH,以及钇和杂质的比例对分离系数的影响,从而确定较好的条件是:水相稀土浓度0.5-1.0M,pH=4.75±0.15,环烷酸氨化程度80—90%,在此条件下,最难分离的La与Y的分离系数可达1.59。它是串级工艺设计的根据。 2.讨论了用串级理论和最优化方程计算流量和级数的方法。在串级小试验中用46级萃取,6级洗涤获得99.998%Y_2O_3。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石油亚砜和环烷酸在硝酸介质和盐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协同萃取性能,发现在硝酸介质中,有机相表现了负协萃效应,在盐酸介质中,却表现为正协萃效应。实验同时表明,用石油亚砜取代混合醇作为环烷酸萃取体系的破乳剂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石油亚砜萃取分离稀有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石油亚砜萃取分离贵金属、稀土,钨和钼、锆和铪等稀有金属的研究进展,认为石油亚砜是稀有金属分离工艺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工业萃取剂。  相似文献   

10.
杨启山  柳召刚 《稀土》2004,25(3):35-38
阐述了以环烷酸-异辛醇-煤油和环烷酸-亚砜-煤油两种组成不同的有机溶液为萃取剂,在RE-Cl3-HCl体系中制取纯度大于99.999%Y2O3的工艺及萃取分离过程中萃取槽体平衡时稀土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环烷酸—混合醇—RECl_3体系用于分离稀土元素中的钇,这一工艺已经广为人知,并且在国内已经被广泛用于荧光粉级氧化钇的生产实践。石油亚砜对稀土元素的萃  相似文献   

12.
孟淑兰 《稀土》2000,21(2):66
“HAB双溶剂萃取分离高纯钇新工艺半工业试验”于2000年1月16日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专家组成员来自中科院化冶所、北京大学、中国稀土学会、北京有色研究总院、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稀土开发公司、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国家计委稀土办、南昌大学、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等。国家计委高技术司、中科院高技术局、江西省计委、省科委、省经贸委等有关领导出席了鉴定会。会议由陈家镛院士和严纯华教授主持。HAB双溶剂萃取分离高纯钇新工艺是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拓的分离技…  相似文献   

13.
氧化钇由于其特异的光学性质,已成为一种优良的荧光、激发和电光源材料。为适应国内外需要,南昌硬质合金厂在1968年兴建了一个氧化钇分离车间。原采用过P_(204)-HCl萃取体系分组和N_(263)-NH_4S_(CN)-HCl萃取转换体系,分离、提纯氧化钇产品。  相似文献   

14.
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制各纯钇、粗铒和重稀土的“三出口”新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一步法可同时得到4N的氧化氰、60%的粗铒和Y:O_2O_3<0.3%的重稀土富集物。使环烷酸萃取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油亚砜从硫脲浸金液中萃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飞  张振民 《稀有金属》1994,18(3):179-182
探讨了用石油亚砜从酸性硫脲浸金液中萃取Au(I)的性能及用Na_2SO_3溶液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Au(I)的可能性,并在振动筛板塔中进行了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16.
石油亚砜萃取分离锆和铪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泉发  张振民 《化工冶金》1990,11(4):317-325
  相似文献   

17.
在不改变料液酸度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皂化值、相比和萃取级数对稀土和铝在环烷酸体系中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烷酸萃取体系分离稀土和铝的较优工艺参数为:皂化值0.25 mol/L、相比O/A=1.5,在此条件下,分配比DAl=4.035,DRE=0.111,分离系数βAl/RE=36.35,此外,随着萃取级数的增加,除铝率也会增加,当萃取级数大于2时,除铝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Cyanex272与HEHEHP混合体系萃取分离重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营  邓佐国  徐廷华 《稀有金属》2000,24(5):394-397
选定了HEHEHP与Cyanex 272组成混合体系,确定了萃取体系的最佳组成,测定了该体系的萃取容量、反萃酸度以主相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离系数,考察了体系萃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环烷酸-异辛醇-煤油体系,研究去除高浓度稀土料液中铝离子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改变有机相皂化度、相比(O/A)等条件,对铝含量高达1.16mg/mL的稀土料液进行除杂试验。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环烷酸萃取分离稀土料液中铝离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环烷酸/异辛醇/煤油=1∶1∶3体积比、皂化度0.10以及相比(O/A)=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