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形态,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城 市建设的需求和短板,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智慧环境和智慧经济 4 个方面构建 18 个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 标,从新一线城市中选取包括合肥在内的 7 个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较大的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量化以上指标。 通过得分排名将合肥市与其余 6 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足并提出 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掀起智慧城市建设浪潮。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的数量近400个。以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为研究对象,基于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价值归属,分析其智慧城市建设历程与现状特征,从智慧人群、智慧环境、智慧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实践评价,并解析原因,进而对中新广州知识城智慧城市建设给予科学、智慧的发展建议,希望有利于推进知识城的发展,也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文中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收集各地级市2018年统计数据,选取基础设施、产业、交通、教育、民生、网络、医疗7个方面共60个二级指标,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双重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公因子提取分析,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其中15个地级市进行归类,得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排名.进一步从客观的角度评价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加快各市经济发展,以探讨安徽省16个城市协同发展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创新在城市治理中的最佳实践,更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其突出特征是城市管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复杂系统视角出发,分析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滞。对照日本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和实践,梳理构建智慧城市多元创新网络的经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思路,有助于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区投入模式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功能性、经济性、协作性和安全性四方面目标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应当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渠道,但同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多元资金投入和高效业务协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大数据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促使乡村治理向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演进.乡村智慧治理以建设"智慧乡村"为导向,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耦合.基于对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的比较分析,阐释乡村智慧治理的内涵,总结乡村智慧治理的现状与困境,并对构建以科技驱动为着力点的乡村智慧治理路径进行思考,提出加强乡村智慧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智慧基础设施、建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健全乡村智慧人才培育机制等策略.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智慧治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步伐,还为哈尔滨市“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助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哈尔滨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根据智慧教学的要求,对智慧教室的发展、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智慧教室的功能建设需求,介绍了目前智慧教室应用的几种模式,并对智慧教室建设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以期为智慧教室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PPP模式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了智慧城市在建设模式、资金融资和运营方式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智慧城市PPP项目的运作模式,选择政府、社会资本方作为利益相关者,确定其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Shapely值法的智慧城市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考虑影响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应包括股权占比、风险分担、贡献程度以及合同执行度,修正利益分配模型。最后,引入合肥市高新区实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智慧城市PPP项目利益分配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建设是继互联网以后世界城市发展载体的又一次革命性升级,它将伴随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目标是在城市网络、交通、医疗、教育、商贸、生产等各领域,运用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生产、生活的全方位增能、提速、便捷、优质。新近举办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国际比较与上海践行专家论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诸多富有前瞻性的学术对策;同时,论坛也为专家学者营造了智慧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案例共享、交互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完整将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首先研究分析国内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然后基于安徽省城市发展现状,针对安徽省住建行业,构建和量化安徽省智慧城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部分省辖市进行评价计算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芜湖市智慧城建评价属于三星级;最后对安徽省智慧城建评价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龙岩市教育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为实证,基于市域和城市两个层面,通过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在交通网络体系作用下的空间结构分析,指出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将教育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集聚与扩散”新模式,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点状与网状”新形态,提出以“智慧城”为载体的“教育城”与”健康城”等城市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扩展模式新理念,为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7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主题为智慧城市的文献作为数据,得出WOS中检索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并用CitespaceШ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对其研究进展与热点进行分析,从中得到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的四点启示:差异定位,注重地方优势和特色更好的激发智慧城市的活力;技术支撑,发展自主研发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信息集成,整合共享政府分治形成的信息"孤岛":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希望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成都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分析了成都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认为宏观层面上成都水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可以支撑成都大发展,但必须注意建设方式;认为微观层面上成都城市内部水资源恶化情况突出,提出了渐进式的城市生态建设原则,并提出了与城市空间建设相适应的水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导则.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是水资源环境和城市协同发展的观点.通过对成都城市水资源单项生态因子现状以及建设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相应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已非常成熟,已在智慧校园中应用实施。研究了在智慧校园中一脸通的应用场景,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师生可以通过刷脸进出学校大门及宿舍、刷脸签到、刷脸消费等,真正实现了一脸通智慧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系统电网建设的既定方向.根据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共通性,分析中国能源形势在低碳要求下的不利局面,简要总结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目标;与电力企业的节能减碳任务相结合,展望智能电网在低碳要求下预期的建设成效,肯定智能电网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能够体现出的优越性;并结合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为在低碳经济时代建设智能电网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如住房市场化和社会阶层分化等使社会物质体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封闭住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建居住型住区的主导模式。然而,目前封闭所引起的社会负面效应严重有悖于我国和谐城市空间的构建。研究通过对封闭住区与和谐城市的解读,剖析两者矛盾关系,并从空间营造角度展开了构建和谐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单核”到“多核”——城市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讨“城市核”(中心)的性质和发展,阐述“核的分裂”(建立新城市中心)的观点。就“多核”(多城市中心)的概念、意义和建设展开了论述。借助城市“核”的基本研究,探讨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是全球范围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且对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用地布局,居住模式,交通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预测了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可能趋势,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背景,通过对宁波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际、国内建设先进经验.给出了宁波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具体建设方案。并对服务平台中所涉及的平台关键技术、物理框架、主要功能和措施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