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趣盈杯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的罐罐茶的幽香中长大的。我母亲是山里有名的贤惠媳妇,不管是邻里或是十里八里的乡亲来到我家,我母亲都会从砂罐子里倒出一杯酽茶捧到客人的手中。满室的清香立刻溢散开来,驱走了客人劳动后的疲劳,迎来了满屋的欢笑。每逢此时母亲比品茶的人还要高兴。调皮的我有时也凑热闹,大模大样地捧上一杯,  相似文献   

2.
酽酽的茶香     
徐会吟 《饮食科学》2007,(12):52-52
人到中年,又远在他乡讨生活,时不时地会想到故乡,想起家乡那一片翠绿的茶园。那酽酽的茶香,一直如诗如梦一样萦绕在我的身旁。家乡是一片丘陵地区,贫瘠的黄土种不出庄稼,母亲就说,种些茶吧。茶苗也是山上的野茶种子发芽长的,四处找一找,就能掘出一摞。于是栽下,任它生长。一年两  相似文献   

3.
苗乡摆茶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的婚寿喜庆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摆“茶”招待亲朋好友。 摆茶,一般用七八种茶料。这些茶料有从商店买来的糖果,也有自己精心制作的米花、米脆皮等。 酒席开设前,亲朋好友先围坐于八仙桌,桌上摆有各种茶料,主人为每位客人泡上一杯酽酽的绿茶,于是他们便一边品茶,一边品尝茶料,并互相天南海北地神侃,海阔天空地攀谈。摆茶,侃谈,不仅增加了欢乐气氛,也交流了思想感情与信息。 摆茶的特色不在于糖果,而是自制的米花和米脆皮。 米花的制作:将优质糯米淘洗两遍,接着用清水浸泡6小时,再洗净沥…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茶     
我老家在桐柏山区,我们那儿盛产茶叶,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茶打交道。我们邻村有个叫姜文祥的人,爱喝茶,他是个兽医,出诊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泡上一大搪瓷缸茶,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细品慢尝。他的那只搪瓷缸结的茶垢有铜钱那么厚,人们说,那茶垢是一味药,能治肚子痛,于是,小时候我肚子痛时,母亲便把我领到姜文祥家,他倒点儿开水在茶缸里晃一晃,让我喝下,喝下去不久,我便感觉到肚子痛得轻了。  相似文献   

6.
香其酱     
王朝 《饮食科学》2007,(11):45-45
我喜欢上香其酱的时候,母亲为了给我和哥哥凑学费,把本来生意不错的商店变卖了,在乡下承包了一片地,种地去了。  相似文献   

7.
母亲与茶     
牛凯 《饮食科学》2009,(7):60-60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8.
有朋友邀我去品茶,茶室位于山脚,阳光很好。落座,茶已泡好,壶盖溢着丝丝暖意。微风里清香缕缕,时而酽酽的,时而淡淡的。朋友笑语:“喝喝看,这是何方好茶。”我喝了一小口,因为没有品茶的经验,道不出产自何地,只是觉得清香里有一种“沧桑”的味道,尽管是淡淡的。朋友便告之,这是武夷岩茶。哦,我恍然大悟,既是岩茶,当然会有沧桑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9.
母亲茶     
《饮食科学》2010,(11):39-39
当茶叶在杯中渐渐舒展, 当茶香酽酽驱走冬寒, 我不禁想起母亲。 母亲,你那双经年的手啊, 采摘山茶,茶树间穿梭。 采茶忙、采茶忙, 岁月悠悠,季节呵, 你这样匆忙……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走南闯北,不知品尝过多少南北大菜,山珍海味(坦白地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用自己掏钱的公款宴请)。然而,这些美味珍馐在一饱口福之后,都如过眼烟云一般,在脑海中消失得一干二净。而在我已逝的年华中,在我迄今所吃的饭菜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母亲亲手烹制的那普普通通的家常菜肴。幼年时,因家中人口多,还得接济老家没有工作的外祖父,仅靠父母亲不多的工资收入,生活拮据艰辛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母亲用她的一双灵巧的手,却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在日常饮食方面,既要我们吃饱,又尽量让我们…  相似文献   

11.
江流似锦,天水相连.和我同舟的范老,鹤发童颜,我请他饮我新买的龙井茶,他摆手笑道:还是饮我的“茶”吧.他顺手把野茶一包放在我的杯里,沏开后,我品尝着这茶的滋味,觉得不及龙井的清香,却有甘涩  相似文献   

12.
茶史趣谈     
正茶是什么?最初的茶就是药。《神农本草》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神农摘下茶树的枝叶,嚼以解毒。可见远古时期的人是将茶树的叶子直接放入口中含嚼,汲取茶汁,用于解毒。宋代大文豪苏轼便是以茶当药的典型。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他感觉身体不舒服,便去拜访惠勤禅师。老和尚知道,苏轼有病不喜欢吃药,常常以茶代药,待苏轼坐定便奉上酽茶一碗。一天下来,七大碗酽茶落肚,苏轼感觉体疾全无,诗兴大发的他题诗一首,其中说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说与其像魏帝去寻  相似文献   

13.
暖味     
正趁阳光正好,把一色小白鞋刷净,齐齐码放在晒架上。叉手看猫咪在斜投进来的光线里把自己从头舔到肚子,又眯着眼睛打哈欠。灶上炖着梅菜烧肉,香味远远就能招出馋虫来。百煮不如一焖,熄了火,捧一掬酽茶,看南边的天空浮云起,群鸽过。周末早晨加班的裨益,把上午的时光填充得悠长丰满算是一项。一则如今年纪大了,睡不到这么踏实;早晨猫咪叫早发嗲也是一则。不像以前  相似文献   

14.
正水乡江南冬天潮湿阴冷,脚炉就成了我们小时候不离左右的伙伴。那时候粮食紧缺,食物匮乏,抱着脚炉烘着烘着,馋痨虫就在肚皮里捣乱,便挖空心思想弄吃的。好在我祖母和母亲都是从农村嫁到小镇来的,乡下亲眷多,家里乡下土仪相对来讲要多一些,所以我从小就是煨零食的行家内手。煨黄豆最简单。在脚炉灰上摊一张纸,把黄豆均匀地撒在纸上,盖上脚炉盖,一歇歇工夫,脚炉里就会传出"吱吱吱"黄豆收缩的叫唤声,  相似文献   

15.
美食     
每年进入寒冬腊月,母亲在乡下老家开始腌咸鱼。母亲腌咸鱼,习惯把鱼头剁掉。鱼头若腌,晒干后,只剩下干枯的骨头,反而失去新鲜鱼头的细嫩肥美。而新鲜的鱼头,许多饭店是单独当特色菜卖的,比如剁椒鱼头、鱼头豆腐汤、砂锅鱼头等。如此美味干成一个空壳,多可惜。剁下的鱼头,一时吃不完,冷冻在冰箱里。双休日我们回去,母亲问我:"鱼头你喜欢不喜欢吃?喜欢的  相似文献   

16.
龙井茶缘     
石曦 《饮食科学》2006,(8):53-53
小时候.母亲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五棵茶树.每年谷雨前后.把采下来的嫩芽和叶子晾干.用烧饭的锅翻炒,便成了我们一家人一年所需的茶叶。母亲炒出的茶恰到火候的少.过老的多.虽有少许新茶的清香.但茶叶外形卷曲.形状不佳,汤色呈栗黄色。天下名茶知多少,唯有母亲炒制的茶最好喝,我想少有人持异议。  相似文献   

17.
故园樱桃红     
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水边草深,枝头荫浓。乡下古旧的小院里,几株肥硕的樱桃树,斜倚墙头,筛风弄月。颗颗樱桃鲜红欲滴,晶莹剔透,点缀在繁密的绿叶间,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清风袭来,芳香弥漫,纤细的手指轻轻摘下一颗樱桃,放入口中一嚼,鲜美、甜润的果肉顷刻间化作酽酽的汁水,满口酸甜,沁人肺腑。  相似文献   

18.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19.
<正>"妈,南瓜盖被子怎么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终于把这个攒了很久的问题提出,"把面擀成厚面片,南瓜切片微炒一下,然后一层面一层瓜片往上搁……"妈边想边说,顺便还看旁边那个刚来我们家帮忙的乡下表妹。显然,这样的故乡美食,最终解释权在乡下的老家,她自己已经好久不做了。而这时我的乡下亲戚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20.
烤茶     
小时候去外公家玩,最喜欢围着火塘坐在草墩上看外公烤茶喝。那时的老家,中间这格堂屋里每家每户都会砌有一火塘或置一火盆。客人来了,宾主就围着火塘坐下,然后点火烧水烤茶,一边寒暄着,一边烤着茶,一边喝着那酽酽的烤茶。吃过晚饭,一家人也会围着火塘.烤着旺旺的火,说些家常话,外公这时也会烤茶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