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历史文化聚落是一种区域集合型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区域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这一文化现象,解析在内生与外介不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类型,分析流域、古道、地理、海防、边关及节事六种存有形式及其空间特征。基于历史城乡景观理论的视角,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理论框架和保护范式。以宁波石浦区域历史文化聚落为例,提出其保护方法。最终,提出区域历史文化聚落的保护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贺鼎  卢丽娜  王晶  张杰 《风景园林》2022,29(9):99-106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区域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对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的带状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北京长城文化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CA)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围绕长城防御、屯垦和军情3个历史功能,构建由长城边墙、城堡和烽火台组成的文化遗产要素识别框架,探索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在对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遗产要素进行分类、融合的基础上形成31种景观特征类型,针对不同的景观特征类型进行关键特征识别,深入研究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中国的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区域总体评估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璇 《新建筑》2007,(6):74-79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要素间的相互依存是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的重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建成遗产中非物质文化要素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整体性保护策略的缺乏,许多历史建成遗产正面临着整体的真实性的破坏。探讨了中国历史建成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名村的非整体性问题切入,反思当前名村保护方法的不足,提出从"建筑遗产"到"聚落遗产"、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的认识转变,并将逻辑空间作为应对非整体性问题的"整体逻辑",于民居院落、肌理组织、村落结构3个空间层面探讨具体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提供参考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隽宇  陈静文 《风景园林》2019,26(11):20-25
多维度发展的文化线路理论对于整合地区文化遗产并提供整体性保护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文化线路通过整体性视角,将文化遗产资源在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的层面,支持更大尺度范围内各区域遗产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一个宏观且整体的线性空间尺度下认知与提升这些分散遗产点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基于文化线路定义、概念、构成条件及特征判读的研究,从时空变化性、历史功能性、文化交流性、多元整体性4个特征对江门文化遗产点进行分析与判读,梳理出江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空间分布现状。从而为确立与展现具有"微观尺度遗产串联—宏观尺度文化认同"特征的江门华侨华人文化线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肖竞  曹珂 《室内设计》2014,(3):108-113
在古代“风水学”思想指导下营造 建设的我国传统城乡聚落,既是有形的物 质遗产,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明无形文化 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景观遗产对象。 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文化景观遗产 的新概念,旨在强调从价值层面对遗产的物 质载体进行解读,从而拓展人类对文化遗产 的认识。本文以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 一的视角,对四川雅安上里古镇的风水格局 进行案例剖析,力图厘清我国传统聚落风水 设计的文化意涵、再现其空间魅力,以求为 传统历史村镇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 线索。  相似文献   

7.
冯潇  陈思淇 《风景园林》2019,26(11):31-37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16,(4):103-109
简要回顾了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针对近年来新的发展趋向,从文化生态、多维价值和复杂系统三方面对城乡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单一空间保护融入更为宏观的文化生态,建立基于核心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融入复杂开放系统走向活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公共政策促进多部门和相关利益者的综合协调等拓展思路和建议,最后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和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的实践探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为了避免日益普遍的遗产碎片保护、文化肤浅展示等问题,极有必要在以独特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区域层面进行整体的调查、分析和规划,从而系统完整地保护和利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文章以皖南地区为例,解析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特征,探讨保护与利用的框架和实施保障制度,探索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陈中月  朱俊  朱永红 《安徽建筑》2009,16(6):87-88,92
中小桥涵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分析计算关系到中小桥涵跨径及总体方案的拟定,对保障公路安全、节省公路造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介绍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晓  欧洋  李刚 《中外建筑》2007,(8):33-35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论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阐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济南经济发展的非矛盾关系,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例,运用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前沿的理论、原则及科学的保护方法,探讨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recent histories of heritage and landscape studies appear to b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ir epistem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twists and turns progressing amid a common broad intellectu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space. This has not been a codependent evolution, but rather, a mutually supporting and often parallel endeavour of academic, policy and popular inquiry that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landscape and heritage as meaningful categories of an emergent and processual nature. Despite such a parallel trajectory, however, the actual practices of landscape and heritage studies still have a good deal to learn from further conversation.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explores how a heritage sensibility might provide some supportive critical purchase for some recent work within landscape studies that draws on phenomenological and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ies. Thus, the paper sets out the co-ordinates of how work within landscape studies and heritage studies can move forward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集中的强化培训、务实的国情、校情教育,建立、健全跟踪培养机制和海外培训进修机制,总结提高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具体实践,强化多角度的锻炼和培训,全面提高高校党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并就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云峰  沈实现 《山西建筑》2005,31(23):19-20
对我国目前城郊村镇的特点进行优劣分析,提出城郊村镇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指导原则与实施手段,并以北京城郊的南宫村为例,介绍该村生态优先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各种措施和成就,总结指出城郊村镇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城镇化浪潮中,我国中小城镇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与制约因素。本文着重在统筹中小城镇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带动、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以期为中小城镇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孙磊  惠翔善 《城市建筑》2014,(8):302-3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测绘遥感技术发展起来,并且被越来越多从事测绘工作人员所接受,在现代测绘工作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对当前的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完善测绘遥感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柳 《重庆建筑》2008,(5):23-26
本文结合实例,从湘南学院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构思、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阐述其建筑设计特点,对其建筑内部功能处理,建筑美学和人文特色进行了探讨。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实践,笔者对于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建筑的形式及风格相融合有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周凌 《华中建筑》2000,18(3):34-37
建筑作品的纵览对于理解建筑师的创作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主要介绍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不同时期的七个作品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0.
张轶伟 《山西建筑》2012,(31):19-21
从中日传统建筑的构成差异出发,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围合与分隔,秩序与自由,内向与外向,装饰与内涵四部分,通过对这些构成差异的研究,便于把握中日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的空间观与建筑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