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CMC唯一碳源平板法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3种酶平板鉴别法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到109个有阳性信号的菌株,经发酵产酶复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真菌HBZ003。经鉴定该菌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 g/L,CMC 2 g/L,(NH4)2SO43 g/L,KNO32 g/L,KH2PO43 g/L,NaCl 6 g/L,CaCl20.5 g/L;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00mL,在pH4.0、30℃,16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测得发酵液中CMCase和FPA分别为16.04U和4.08 U。  相似文献   

2.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HJC-7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菌株HJC-79被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渣、麸皮和Mandels营养盐液的添加量分别为2%、9%、89%;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 ℃,初始pH值为4,接种量9.0%,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分别为2.22 U/mL、1.93 U/mL、1.53 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25.55%、76.37%和172.47%。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产酶性能好且稳定的菌株,利用CMC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采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中筛出5株产酶较高的菌株。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其中产酶最好的菌株A6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5,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4d,微晶纤维素与麸皮配比为7:3,氮源为复合氮源。  相似文献   

4.
组成型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富含植物纤维素的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组成型纤维素酶产生茵LC-9,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茵株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通过发酵与产酶条件优化,确定了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发酵35 h后,内切纤维素酶活力可达1 301.4U/ml,,木聚糖酶活力可达289.2 U/mL.该菌株产酶发酵周期短,无需纤维素类物质的诱导,推测为一株新型组成型多功能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5.
耐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温泉热源地区采集的大量泥土和水样中,筛选出一株在60℃生长的纤维素酶产生菌SH2。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与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命名为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SH2,该菌株兼性好氧,在45~60℃能较好地生长。对菌体生长与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表明:初始pH值为5.5,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玉米浆时有利于产酶,经48h发酵后纤维素酶酶活达0.36IU/mL。纤维素酶反应条件研究表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为6.0,在pH4.0~10.0范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45~65℃间酶活差异仅在5%之内,显示了很好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兰州榆中县内,森林覆盖,雨水充沛,温凉湿润,区内分布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从兴隆山采集了不同环境的土样,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法初筛,并结合液体发酵复筛测其CMC酶活和滤纸酶活(FPA),最终选育出15株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6株菌不但酶活较高,且生长迅速。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这6株菌分别是1株青霉、3株木霉、1株根霉、1株放线菌,放线菌27-1A产中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7.
经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从菜地、腐烂的树根及朽木周围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茵ZM-4,经鉴定为里氏木霉.以稻草与麸皮之比3:1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ZM-4于初始pH4.5、30℃、200r/min摇床中降解稻草96h,产还原糖量达1.842 g/L,羧甲纤维素酶活及滤纸酶活分别达53.07u及9.74U.利用气相色谱时ZM-4降解稻草生成的还原糖组分进行了初步分析,水解产物中以葡萄糖为主,其含量是木糖含量的45.10倍.  相似文献   

8.
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采用油脂同化平板从食堂废弃物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HFE722。通过测定与分析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HFE722在初始条件(发酵温度30 ℃,接种量为1%,自然pH,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下培养36 h,测得发酵液上清液脂肪酶酶活为2.17 U/mL。优化后所得菌株HFE722产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为36 h,接种量为1%(V/V),初始pH 7.0,装液量为5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上清液酶活可达到5.8 U/mL,酶活较优化前提高了167.28%。  相似文献   

9.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罗丹明B固体平板显色法初筛和橄榄油乳化法测酶活力复筛,从富油土壤中筛选到1株脂肪酶产生菌HF45,并对该菌株的部分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HF45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水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是:麦芽糖3.0%,豆饼粉2%,KH2PO40.05%,最佳反应pH值为6。在此条件下,脂肪酶最高酶活力达到17.54 U/mL,且其水解甘油三酯的主要产物为1,3-甘油二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纤维素酶产生菌YZB46的产酶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YZB46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源为1.5%麸皮,氮源为0.6%黄豆粉,无机盐为0.1%MgSO4和0.4%KH2PO4;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发酵液初始pH 5.0,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在此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菌株YZB46的产酶活力达37.75 U/mL,是优化前的2.21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本实验以渤海海域海泥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菌株鉴定结果为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sp.),单因素优化结果为:胶体几丁质12.0 g/L、酵母膏6.0 g/L、发酵温度15 ℃、初始pH7.0、转速为220 r/min、装液量75 mL/250 mL、接种量1%、发酵时间96 h,酶活力达4.566 U/mL,比优化前提高389.91%。结论:为下一步酶学性质研究及低温几丁质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可得然多糖是一种可溶性多糖,是由葡萄糖残基以β-1,3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直链无分支葡聚糖.这种多糖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中.聚合度的不同导致这种多糖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发现具有合成可得然多糖的不同微生物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但到目前为止,只报道了粪产碱杆菌和农杆菌具有合成这种多糖的能力.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合成可得然多糖的细菌,通过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Cu-4)是革兰氏阳性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对影响该菌株合成可得然多糖的因素研究,发现葡萄糖是最适碳源,酵母粉是最适氮源,培养基初始最适pH为7.0.文章首次报道了Pseudomonas sp.也能合成可得然多糖.  相似文献   

14.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知,该菌与粗壮脉纹孢菌最高同源性可达99%.还对该菌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该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4.8、发酵周期为6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不同地区猕猴桃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猕猴桃溃疡病菌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土壤中共分离到288株放线菌,其中编号为NA-TXL-1的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采用预防法、治疗法进行盆栽实验,发酵原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6%、55.62%,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抗生链霉菌。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乳糖30 g/L、酵母粉3 g/L、NaCl 1 g/L、K_2HPO_4 0.5 g/L、MgSO_4·7H_2O 0.5 g/L、FeSO_4 0.01 g/L,种子培养基为乳糖-酵母粉培养基,接种量为2%,起始pH值为7.0,发酵原液、上清液、重悬液分别培养5、14、5 d。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更好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法)对该菌株产胞外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温度为35℃,接种量为3%,培养基初始pH7.0,装液量为20%,接种种龄为36 h的条件下培养48 h,CMCase和FPA酶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54.41 nkat/mL和23.45 nkat/mL。  相似文献   

17.
马晓梅  赵辉 《食品科学》2015,36(11):177-181
从优质白酒窖泥中分离筛选出13 株产淀粉酶的兼性厌氧细菌,通过测定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脱支酶酶活力,最终筛选出一株生产4 种淀粉酶活力均相对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MSP13。对菌株MSP13产酶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确定其产酶的较佳条件是:CaCl2质量浓度0.15 g/L、MgSO4·7H2O质量浓度0.3 g/L,pH 5.5和温度37 ℃。优化后的菌株MSP13生产4 种酶的酶活力平均提高了31.645%。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乙偶姻的生产对石油的依赖,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从浓香型大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偶姻(Acetoin,ACT)且对酸度、乙醇具有较大耐受性的芽孢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该菌株pH、温度、装液量、接种量、转速等5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酸性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植酸酶酶活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麸皮3g/100mL、(NH4)2SO4 0.5g/100mL、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时间84h,酶活力可达12.06U/mL。对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作用pH值为5左右,最适温度是45℃;该酶在55℃保温30min后酶活力保留在60%左右;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a2+、Fe2+、Na+、K+、Zn2+、Cu2+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g2+、Ba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土壤样品中得到一株能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菌株ZENL09,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理化特性和16r sRNA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ZENL09的较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ZENL0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较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3℃,摇床转速200 r/min,装液量25 mL/250 mL,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ZENL09发酵上清液对ZEN的降解率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