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搅拌磨超细粉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搅拌磨超细粉碎的工艺过程和助磨剂对超细粉碎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搅拌磨超细粉碎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用搅拌磨可制得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超细滑石粉,工艺简单,效率高,产品无污染;助磨剂主要是通过与滑石粉的吸附作用,降低矿浆粘度,提高磨矿过程的分散性而产生助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超细滑石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但目前用传统的粉碎设备粉碎滑石,不可能得到-1μm的超细粉。因此,笔者用搅拌磨机对滑石的超细粉碎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搅拌磨机粉碎滑石可获得平均粒度-1μm的超细粉;结合实验结果应用输入功率计算公式和Charles公式,根据耗电量,可随意预测出粉碎产品的平均粒度。这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搅拌磨超细粉碎过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搅拌磨对碳化硅进行超细粉碎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导出粉体中位径与研磨时间、粒度分布积分频率与粒径和研磨时间的函数关系。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良好。运用理论推导公式可以预测实验磨中的粉体破碎性能 ,相关数据可以作为指导工业化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墨超细粉碎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我国石墨超细粉碎的发展现状及石墨超细粉碎设备的比较.通过具体试验,考察矿浆浓度、磨矿介质及介质的尺寸、助磨剂用量、球料比、搅拌器转速及磨矿时间等主要操作参数对石墨超细磨矿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对今后石墨超细磨矿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采用搅拌磨(湿法)和振动磨(干法)两种不同设备,对纤维水镁石(FB)进行超细粉碎试验。试验结果:用振动磨超细FB,产品中位径是搅拌磨的1/5左右,比表面积为搅拌磨的3.6倍左右。实验农明:振动磨对FB超细粉碎效果较好,最佳研磨时间为3h,FB超细粉体的中位径D50为1.53μm,比表面积SA为2.606m^2/g,粒径分布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6.
用搅拌磨机对滑石超细粉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曾健  呼振峰 《有色金属》2003,55(3):42-45
以SJ-90型搅拌磨为主体设备的中试线,进行锆英石超细粉碎工程化研究。当工艺条件为φmm和φ10mm两种锆球磨介质量百分比各占50%、球料比3:1、磨矿浓度50%时,磨矿粉碎8h所得产品细度为亚微米级。生产的锆英石超细粉BGRIMM-01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SJ-90型搅拌磨为主体粉碎设备的湿法超细粉碎中试线,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转可靠,能满足工程化研究的需要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细粉碎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超细粉碎技术及设备的现状,从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典型设备,同时指出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中的新进展,并基于现存问题指出了今后超细粉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超细粉碎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超细粉体的特征、用途和制备方法。重点对起细粉碎设备、工艺及应用领域作了详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曾健  呼振峰 《有色金属》2003,55(Z1):42-45
以SJ-90型搅拌磨为主体设备的中试线,进行锆英石超细粉碎工程化研究.当工艺条件为6mm和10mm两种锆球磨介质量百分比各占50%、球料比3∶1、磨矿浓度50%时,磨矿粉碎8 h所得产品细度为亚微米级.生产的锆英石超细粉BGRIMM-01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SJ-90型搅拌磨为主体粉碎设备的湿法超细粉碎中试线,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转可靠,能满足工程化研究的需要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赵静  付晓恒  王婕  宋国阳  王锴 《煤炭学报》2016,41(12):3108-3114
针对不同超细粉碎方式的作用特点,选用搅拌磨、气流磨、胶体磨、球磨,研究不同粉碎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的作用,发现采用胶体磨加工处理得到的超净煤产率最高为84.55%,灰分最低为0.83%,更有利于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为了研究磨矿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促进作用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SEM研究超细粉碎方式对煤粒几何特征的作用,结果表明胶体磨加工处理后粒度分布均匀,细化充分有效避免了细粒再次聚团;煤粒表面没有明显的断裂,存在大量凹凸,尖角被钝化。通过AFM,FTIR和润湿热曲线研究不同超细粉碎对煤粒的表面化学性质的作用,AFM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的煤样表面粗糙度最大,Rq=2.96 nm,高度变化较大,暴露更多的官能团,因此煤样解离更充分;FTIR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表面官能团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疏水基与亲水基吸收峰面积比值最大为0.084,煤样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更有效的解离,煤样疏水性改善;润湿热曲线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与非极性油有更强烈的作用,润湿热为1.384 J/kg,有利于煤粒形成结构紧实、选择性好的絮团。形成密实稳定选择性好的絮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气石超细粉体的制备及粒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振峰 《矿冶》2006,15(4):17-20
电气石具有热释电效应、远红外辐射及释放大量负离子的特性,其超细粉体在纺织、涂料、水净化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利用以气流磨和搅拌磨为主体的超细粉碎中试线,对电气石超细粉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利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亚微米和中位粒径小于100nm的电气石粉体,并且可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3.
超细煤粉颗粒形状分形维数与球磨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行星磨完成不同煤的超细粉碎.基于面积一周长法,利用煤粉颗粒的SEM图像结合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煤粉体的颗粒形状分形维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分维值相关系数多在0.95以上;煤颗粒形状分形是多域度分形;煤颗粒粉碎初期形状分形维数逐渐减小,当粉碎到团聚时间时,其分形维数值反而在增大;含碳量高的煤质在粉碎时,其形状分形维数一般较小;不同助磨剂对颗粒形状分形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卧式搅拌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其关键技术,包括筒体磨腔形态、搅拌器形式、密封装置和分级装置等,进而成功开发了KWM卧式搅拌磨机。该设备具有能量密度高、粉磨强度大、产品粒度细和开路磨矿等特点,可用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细磨及超细磨作业。最后总结了KWM275卧式搅拌磨机在工业化连续运转过程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某铜矿根据原矿含泥多的性质增设磨矿预先筛分,为综合评价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考察了原矿、筛上产品、筛下产品、球磨排矿、旋流器沉砂和溢流的粒度组成情况,并通过增设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证实了预先筛分对提高磨机利用系数、降低能耗、提高产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此项工艺的成功应用,对含泥多、粒度细的矿山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大孤山铁矿再磨给矿的物料性质,考察了搅拌磨的主要工作参数对搅拌磨粉磨效果的影响。通过磨矿条件试验确定搅拌磨适宜的工作参数:介质为8mm钢球,料球比0.8,介质充填率75%,搅拌器转速300rpm,磨矿浓度68.50%。适宜磨矿条件下的磨矿产品经选别后可获得精矿TFe品位65.54%,回收率97.20%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型超细搅拌磨机,阐明该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磨介的选取,并对结构进行分析,分别论述磨机各组成部分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最后分析此搅拌磨机的机械参数和非机械参数对研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立磨机磨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宏喜  卢世杰  何建成 《中国矿业》2014,23(5):146-148,153
本文分析了立磨机内磨矿介质的运动状态,分别讨论了磨矿介质在两个磨矿区域产生的不同磨剥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增大螺旋叶片直径和转速,减小螺旋升角有助于提高立磨机磨矿效率,但是为了能使立磨机磨矿效率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磨矿能耗,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磨矿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9.
磨矿对氧化煤浮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成  杨建国  朱宾  王羽玲 《煤炭学报》2012,37(12):2087-2091
采用FTIR对两种不同氧化程度的煤样磨矿前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磨矿过程使煤粒表面疏水基(芳环和甲基)含量增加,使亲水基(羟基和羧基)的含量降低;轻度氧化煤样经过磨矿20~30 min即可通过常规浮选达到有效的分选回收,重度氧化煤样需经过80 min的磨矿才可达到最佳浮选回收效果,但随着磨矿时间的继续增加,浮选回收效果逐渐变差;浮选回收效果最佳时,62~11 μm粒级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在对球磨机筒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建模,对筒体进行了模态分析,同时通过试验也表明,基于有限元的球磨机筒体前6阶固有频率与试验得到的球磨机筒体前6阶固有频率比较接近,可以认为球磨机筒体前6阶固有频率就在上述分析数据的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