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获得高固气比和稳定性好的粉煤输送效果,首先采用快速水分分析仪、国标法、工业分析3种方法测量粉煤湿含量;其次研究了粉煤湿含量随输送次数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发料罐压力与充气流量及粉煤输送量的关系,固气比与表观气速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快速水分分析仪可快速准确测得粉煤湿含量;粉煤湿含量随着输送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总湿含量高达10.7%(质量分数)的粉煤,输送时管线压力和固相速度变化较小,因此可获得稳定的密相粉煤输送;充气总流量越大,在输送粉煤时发料罐压力越高,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影响粉煤成型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用煤在运输、破碎等工序中,往往会产生部分粉煤,为了充分利用能源,采用成型工艺,将粉煤生产成适用于工业窑炉使用的型煤。本文简述粉煤成型的有关因素,包括粘结剂的选择,粉煤粒度,水分,成型压力,干燥温度,粉煤的结构组成等。  相似文献   

5.
瓦斯流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煤矿的掘进方式、开采方式、瓦斯治理方式和瓦斯抽放方式等,所以瓦斯流量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通过煤层瓦斯流量的测试来分析瓦斯流量大小的影响因素。阳煤集团寺家庄矿属于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灾害严重,在掘进期间发生十余次突出,通过分析寺家庄矿15号煤的瓦斯流量测试的影响因素,为阳煤集团寺家庄矿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詹东阳  李博 《中州煤炭》2016,(7):117-119
简要介绍了FS-6型粉煤稀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旋转给料器结构形式、特点及余气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料斗装置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对料斗装置结构作了有效的设计改进,增加了震动机构,并对其结构特点及技术优点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粒径下煤粉的SEM分析,从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试样粒度时的超声强度、超声分散时间、分散剂的种类及浓度等方面对煤粉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了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粒度的最佳实验条件,即测定煤粉粒度时搅拌分散时间2min~4min较为合适,适宜的超声分散强度为1 200Hz,使用浓度为3%~5%的吐温80分散剂的分散效果较好,煤粉测试粒度的适宜温度为15℃~35℃。  相似文献   

8.
无烟粉煤生产型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华 《煤炭工程》2007,(8):74-76
采用无烟煤粉生产型煤成本低,可提高无烟粉煤的利用价值.文章对宁夏汝箕沟无烟粉煤为原料生产型煤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无粘结剂和有粘结剂时,该煤粉是否能做造气型煤的可行性,并通过几种粘结剂的成型试验,找到了适合该煤种的理想的复合型粘结剂FN3(添加HZs添加剂),为无烟粉煤生产型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粉产出动态变化规律,对沁水盆地南部投产后的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煤粉产出量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了煤粉产出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研究了煤粉产出量动态变化与产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水阶段和产水产气两相流阶段是最易产出煤粉的阶段,其中产水产气两相流阶段煤粉产出量总体较高,且煤粉产出明显不稳定、不连续。导流裂缝发育特征、储层构造软煤带发育特征及其与导流裂缝的配置关系,地层流体携粉作用以及排采工作制度是影响煤粉产出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煤储层地质研究,避开原生煤粉源,研制便携式煤粉产出定量测定装置,制定煤粉预警措施,以及合理优化排采工作制度以减少煤粉对煤层气排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摩擦电选技术对微粉煤进行摩擦电选脱灰试验研究,进行了风量、电压、颗粒粒径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风量、电压、颗粒粒径等对分选影响均存在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摘要:对比分析了空气蒸汽连续法气化工艺条件下华亭煤现场实测所得的地下气化指标与采用综合计算法模拟得到的固定床气化指标。结果表明,固定床气化所得到的高热值气体量(如CH4、CO)大于地下气化所得量,固定床气化碳进入煤气的转化效率要高于地下气碳转化效率。推测地下气化过程中,地下水参与了气化的反应,并导致地下气化所得的氢气量大于固定床气化所得量。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2):300-301
通过Aspen Plus软件建立Shell粉煤气化模型,在对神华煤气化压力、氧煤比、蒸汽煤比等操作条件对气化效果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以有效气(CO+H2)摩尔含量最高为优化目标,分别通过虚拟正交实验及Aspen Plus软件在考虑操作条件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下,对Shell粉煤气化过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并将这2种方法的优化效果进行比较,最终结果表明:Aspen Plus软件的优化效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3.
14.
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跃  李刚健  井云环  罗春桃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2):111-113,117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大于20 t/h,而采用流量调节控制煤粉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小于5 t/h,因此,采用流量调节控制时,煤粉输送稳定性大幅提高。当操作参数进料器流化气量由220~180 m3/h调整为90~140 m3/h时,煤粉输送管线注射器1气体的流量由7 m3/h调整为3 m3/h,投煤后关闭注射器2,可使固气比由280 kg/m3增加到400 kg/m3,质量流量由42 t/h增加到72 t/h,进一步提高了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煤层气的渗流特征,包括有效覆压、气体压力、气体性质、温度等因素对煤层气渗透能力的影响,比较了甲烷在煤层试样、砂岩试样和煤粉试样中渗流性能的差异。研究表明,煤层试样的渗透率受有效覆压的影响很大,其应力敏感性程度超过砂岩岩样。模拟实验表明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试样渗透率能保持在原始渗透率的70%以上;温度升高,渗透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目前国内气流床气化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对国内正在使用的6种气流床气化工艺———Shell工艺、GSP工艺、两段式工艺、Texaco工艺、多喷嘴对置式工艺和多元料浆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各工艺的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对煤种和后续产品的适应性,并结合各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气化煤种为高灰分、高灰熔点煤或褐煤,优先选用GSP工艺,其次选用Shell工艺和两段式工艺;气化后煤气用于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优先选用Texaco工艺,其次选用Shell和两段式工艺;气化后煤气用于合成氨或合成甲醇,优先选用多元料浆工艺和多喷嘴对置式工艺,其次选用GSP工艺和Texaco工艺。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层中瓦斯的含量是防治煤矿瓦斯的一项重要指标,以常村矿3#煤层钻孔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线性回归并利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到了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运用丰富的钻孔数据和量化的方法,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可以预测煤层瓦斯含量模型,这种预测可以为矿井瓦斯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以此达到对矿井瓦斯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原煤渗透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 《煤矿安全》2011,42(12):4-6
利用三轴渗透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瓦斯压力、不同温度水平下原煤试样的渗透率实验,得到了以上3种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围压的降低,渗透率逐渐增大;随着煤样中吸附瓦斯压力的增高,瓦斯气体流量则随之增大,而煤样的渗透性呈下降趋势;相比于围压和吸附瓦斯压力,温度对煤样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则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钻杆排渣对卡钻的影响,利用多相流对钻杆排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钻杆排渣内部流道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给出了整个仿真与建模的过程。结果表明:煤粉堆积现象在钻杆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极少发生,而发生卡钻后,整个排渣通道会发生阻塞,反而导致了煤粉的堆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鉴定规范中鉴定方法分析,结合瓦斯地质理论,提出鉴定单元的划分。考虑了地质构造、构造煤发育特征、围岩构造岩石学特征和煤层埋藏深度等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单元划分的影响,提出了划分鉴定单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