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柴里煤矿3606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确定了3606综采作业面采空区二维平面氧化带范围;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等比例物理模型,并通过CFD算法对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3606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三维空间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进风巷侧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26~52 m,采空区中部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17~30 m,回风巷侧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18~44 m。研究结果为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3.
4.
为研究煤层群联合开采条件下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建立了包含开采工作面以及下保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的物理模型,确定了含氧气组分的流体域控制方程,在控制采场瓦斯抽采量、煤层间漏风量前提下,设置不同配风量,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进行采空区流场模拟,根据极限风速法,得出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具体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复合采空区氧化带受流场源、汇影响形成特定形态,形成偏向回风巷侧、围绕采空区留管抽采口一定区域的氧化带分布,随着配风量的增加,氧化带基本形态不变,氧化带面积经历了由增加到减小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综采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的开采方法,在回采过程中易发生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掌握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特性,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采空区布点测点的方法,对其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了综采工作面气样参数,进而确定采空区氧化“三带”的范围,这种现场观测方法简单、比较容易实现,可以较准确划分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的氧化“三带”,为预防采空区遗煤氧化问题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裕民煤矿工作面支承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为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长度、强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官地煤矿2841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布置了遗煤自燃参数测试系统,对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实测.同时,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数值模拟验证,得到该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三带”范围以及具体进入窒息带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综放面采空区氧化带分布规律及其与配风量的关系,开发了采空区氧体积分数场的CFD模型;结合实测数据的校准与验证,应用CFD技术模拟了一号井工矿4106综放面采空区氧浓度场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应用验证了CFD模型,研究了不同配风量下4106综放面采空区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得出配风量与氧化带分布规律的函数关系式.研究表明,随着配风量的增加,氧化带宽度加大,并且配风量对两道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大,对中部氧化带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福城煤矿1902N综采工作面采高大、开采条件困难、自然发火隐患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采用在采空区埋设气体采集装置,通过束管传输,利用真空抽气泵取气,色谱仪分析的方式进行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通过分析,确定以氧气浓度作为自燃“三带”的划分依据.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为29~50 m,氧化带宽度最大处在采空区进风侧. 相似文献
11.
义城煤矿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义城煤矿 32 1 1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的测定 ,初步查明了房柱式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 ,为今后采空区瓦斯抽放治理 ,防止采空区瓦斯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义城煤矿3211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的测定,初步查明了房柱式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为今后采空区瓦斯抽 放治理,防止采空区瓦斯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煤矿采空区建筑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煤矿采空区建筑稳定性,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对采空区的建筑物的布置以及相关的抗变结构,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地下水库人工坝体构筑材料适用性,将渗透性作为衡量标准,以李家壕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使用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实验试样进行应变-渗透系数研究,分析了不同岩性体在外界应力变化的情况下渗透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得出不同岩性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孔隙度越大,其渗透系数越大,呈对数关系|且外界应力会改变岩体裂痕和孔隙的尺寸和数量:当外界应力使得岩体裂痕孔隙更加紧密时,渗透系数减小,反之,渗透系数增大。对相同岩性体而言,随着外界围压和水压的降低,渗透系数均减小。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凤凰山矿151309工作面现场数据,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该工作面采空区在不同通风量情况下三带的分布情况;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理论及其划分主指标,结合该工作面现场"三带"的观测数据,在配风量为1 300 m3/min时,分析了采空区O2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采空区三带的分布情况,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后期采空区自燃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