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城区试点农村用户的采暖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在2018年10月前,根据国家北方清洁取暖"四宜"原则(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已经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居民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北方居民冬季取暖现状及清洁取暖接受意愿,为我国北方加大对清洁取暖能源普及利用与"气代煤"、"电代煤"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各位理事、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二五"成效、展望"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加速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全力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根据《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章程》规定,经研究定于2016年1月19—20日在北京天泰宾馆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三五"规划研讨会及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应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017年,我国将全面开始实施清洁取暖,煤改电、煤改气是趋势,但是,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间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中国采暖炉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目前我国1.6亿户农村居民家庭中,采取分散采暖约9300万户,其中燃煤采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2020,(4)
正2020年7月10日—11日,"第二届中国腐植酸钾复合肥产业发展论坛"在河南省商丘市隆重召开。7月11日—8月4日,新华网、《农民日报》《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农资》《南方农村报》等六大国家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专题报道,全面传播论坛盛况,号角声声,催人奋进。现将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编发一组,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2017年冬季我国北方出现"气荒",天然气供应体系不完善是重要诱因之一。北方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应给予可再生能源充分重视,打造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供能的综合热能供应体系。北方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地热供暖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供暖的主要方式之一。地热产业界应把握国家推进清洁取暖的重要机遇,全面做好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利用浅层、中深层以及工业余热等多种热源,坚持示范引领、由点到面的推广模式。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监管以及拓宽资金渠道是保障地热供暖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据报道,中国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在制定过程中,大的框架基本遵循已经发布的"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规划(2014—2020)》等已有的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文件。并且认为,"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重点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2015,(6)
<正>2015年11月16日,在"2015土壤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13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召开之际,中国腐植酸产业界第2部腐植酸科普诗集《赋予微生更伟大》也正式出阁。一、诗作时间2013年11月6日,中国腐植酸产业界第1部科普诗集《腐植酸,你在哪里》,在"2013全国腐植酸生态文明(环境)建设论坛"上隆重推出,辑  相似文献   

8.
《乙烯工业》2012,24(4):44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七大任务。同日,国新办发布《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和白皮书同时明确,要发展清洁能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推动  相似文献   

9.
本次论坛是继去年中国清洁产业可持续发展联盟成立之后的又一次由联盟主办的活动,旨在遵循联盟的宗旨,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施禹之司长出席会议,并为论坛致辞。主持人由中国清洁产业可持续发展联盟的执行主席、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担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和《煤层气产业政策》中都明确规定:坚持市场引导,统筹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攻关,强化政策扶持,强力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把煤层气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新兴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