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姣 《煤》2023,(2):46-47+70
为确定倾斜长壁工作面下行开采时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以3112倾斜长壁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工作面老顶等级、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支架支护强度和额定工作阻力,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得出工作面老顶为Ⅳb级顶板、来压非常强烈,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48.7 m和18.1 m,与已有矿压数据较一致,支架支护强度为0.6 MPa、额定工作阻力为3 780 kN,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确定倾斜长壁工作面下行开采时液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的合理支护强度并分析其矿压特征,以神东某矿12301工作面为例,确定了工作面顶板的类别,通过理论计算按工作面最大采高、支架承受载荷以及动载荷对所选用的型号为ZY11000/25/50的支撑掩护式支架的支护强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对支架的应用效果和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所选用的支撑掩护式支架的初撑力统计合格率为62.8%,支架初撑力整体利用率较高,该型号支架能够完全适合支撑顶板。根据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得到,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12.78 m;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66.88 m;整个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最大为67.1 m,最小为11.8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32.5 m,来压强度缓和;其中,基本顶显著来压期间,来压强度平均为30.0 MPa。确定该支架能够适应该类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盛鑫煤矿浅埋软弱直接顶综采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现采用支架的适应性,计算得51101综采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析了"短砌体梁"结构的形成与稳定性,知其失稳是浅埋煤层工作面来压剧烈的重要原因。通过在8#、36#、64#、92#和120#支架处布置测站观测记录支架液压值和片冒情况,分析观测数据知: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30.16m、10.72m,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老顶来压时工作面中部和中上部区域液压值较大,两端较小;51101综采面所需支护强度为0.74MPa,ZYG10800/19/38D型掩护式支架支护强度为1.097~1.26MPa,支架选型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屯兰煤矿125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实测分析了中厚煤层软弱顶底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510工作面支架来压期间出现轻微偏载现象,工作面工作阻力一般为30~40 MPa,能够满足现场支护需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45~50 m,周期来压步距9.6~13.6 m,动载系数1.3~1.6,来压期间顶板管理难度中等;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煤壁前方20 m,剧烈影响在煤壁前方3~6 m处,超前支护距离应不低于20 m。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上保护层采空条件下"三软"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下峪口煤矿2132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UDEC,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对被保护层影响较大,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应力集中系数逐渐变大,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8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1.4 m,直接顶垮落带高度为8 m,超前工作面煤壁5~15 m时,超前支架来压明显,超前单体最大支护强度发生在距煤壁5m处,达10.2 MPa。  相似文献   

6.
针对韩家洼煤矿22号煤22203工作面坚硬顶板矿压显现异常等问题,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222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矿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可知: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70 m,周期来压步距均34 m;工作面的支架初撑力较高,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较好,支架循环末阻力力较大,支架利用率较高,属于来压较明显的综放工作面.  相似文献   

7.
王瑞杰 《煤》2021,30(4):106-108
综放面顶板运动与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相对复杂。文章以神达栖凤煤业514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理论计算了工作面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及所需的支架强度,现场矿压实测发现,煤层倾角导致工作面下部矿压显现相对严重,其初次和周期来压强度最大,动载系数最大,而工作面跨度较大导致工作面中部顶板岩层提前破断,周期来压步距较小。  相似文献   

8.
对西曲矿18501工作面采场矿压进行了实测,结果分析表明:工作面各位置直接顶垮落顺序有所差异,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为20 m;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各位置并不相同,来压步距平均为35.4 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0 m,来压时间均未超过24 h,工作面来压时支架载荷未超过额定载荷,但初撑力不足额定初撑力的50%。18501工作面采场支护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煤峪口矿8605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实测了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及巷道围岩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基本分布在20~30 MPa之间,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5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15 m,运输巷道围岩变形远大于回风巷道,两巷超前支护距离设置为30~50 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山西长平煤矿Ⅲ4308大采高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合理的工作阻力,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手段,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得到了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并验证了所选支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Ⅲ4308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0 m,周期来压步距为15 m,工作面所需的支护阻力为10.26 MN,79.56%的液压支架处于增阻和恒阻的状态,ZY12000/28/62D型大采高液压支架可以满足工作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扇形工作面旋转调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断层、巷道布局等条件的影响,工作面切眼如果采用常规垂直两顺槽布置将会造成丢三角煤,而采用倾斜布置切眼的方式将会给工作面回采带来很大问题,本文通过对11303工作面旋转回采进行研究,为同类条件下的工作面回采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对刨煤机工作面加面工艺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并针对薄煤层开采设备特殊性作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综采工作面大小面对接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的研究和在祁南煤矿的实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综采工作面大小面对接技术,使综采工作面里切眼推进至外切眼时,与外切眼预先安装好的支架能成功对接.此项技术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煤炭资源的采出率,确保了综采工作面生产的连续性,缓解了综采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局面,促进了矿井的高产高效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采煤工作面支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江 《煤》2010,19(3):57-58
采场中需用各种支架支护工作空间的顶板,以保证可采工作能正常进行。考虑到当前多发性顶板事故,采场支架应具备支、护、稳三个方面的基本性能,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7,(8):65-68
针对103综放工作面可能面临支护强度不足的问题,给出了工作面长度与采场顶板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确定103工作面合理长度为195 m。通过在工作面安装顶板压力监测设备来分析采场的矿压显现程度。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当工作面长度缩短至195 m时,采场支架受载分布合理,煤壁片帮量及顶板下沉量均在可控范围内,支架-围岩关系良好,可以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王赟 《煤矿机械》2012,(9):160-162
阐述了国内外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自动伸缩机尾技术的状况,介绍了使用自动伸缩机尾的必要性,分析了自动伸缩机尾的组成、元部件功能及动作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15209工作面回采期间端面处出现破碎、冒落现象,造成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降低,威胁着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通过技术研究,分析了15209工作面端面破碎机理,提出了"施工梯形锚索吊棚+注浆加固+走向掏槽搭梁"联合控制措施。实际应用表明端面破碎、煤壁片帮现象得到控制,工作面回采速度提高至7.5m/d,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瑞 《煤矿安全》2006,37(3):26-27
介绍了综采工作面收作期间的防火技术途径,对工作面内出现CO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关键技术中钻场位置的选择和钻孔施工工艺,并对防火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有煤炭自然发火倾向性的矿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煤层常受到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给回采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通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本文针对永煤集团陈四楼煤矿210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落差为19m断层这一实际情况,为顺利通过该断层,研究采用缩面回采的方式即采取缩短工作面长度,拆除部分液压支架,以保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推进。21002工作面采用缩面回采过断层技术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割煤,提高了煤炭回采率,为煤矿工作面缩面回采技术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为类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综放工作面缩面工艺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炭井二矿综放工作面采用缩面的工艺,解决综放工作面不规则块段开采的技术难题,从而减少了煤柱损失,提高了煤炭资源的采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