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中厚板轧机支承辊的研制过程。采用AP浇注工艺、联合压实工艺及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成功制造了符合技术要求的支承辊。解决了支承辊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轧机装备及轧制技术的不断升级,轧制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半高速钢、高速钢材质工作辊(中间辊)的推广应用,对支承辊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支承辊制造技术的现状,并就支承辊材料、冶炼工艺、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支承辊功能个性化是满足不同轧机、不同产品需求的必然选择,更高合金材料设计、电渣重熔处理和整体感应淬火工艺将是支承辊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型锻钢支承辊生产状况及最终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敏 《热处理》2011,(5):19-23
概述了支承辊的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国内大型锻钢支承辊的生产状况、工艺及设备;重点介绍了大型锻钢支承辊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包括差温淬火、感应淬火。  相似文献   

4.
对大型轧机支承辊进行断裂失效分析,发现心部偏析和组织不均匀以及由此造成的残余应力是支承辊断裂的主要原因。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对该支承辊锻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原锻后热处理工艺中支承辊的温度场、应力场和组织场,发现支承辊心部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少、空冷后入炉温度低,正火后残余应力过大。提出降低加热速度为10℃·h~(-1),提高完全奥氏体保温温度为930℃和延长保温时间至30 h,提高入炉温度的优化锻后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可以解决支承辊心部完全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不足,并降低了热处理残余应力和断裂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大型Cr5锻钢支承辊的综合力学性能,论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并采用田口方法,以某大型Cr5锻钢支承辊喷雾淬火后辊身表面与中心温差、淬硬层深度以及轴向残余拉应力为性能指标,以淬火温度、淬火方式、冷却时间和介质温度为控制因子,以工件的转移时间、环境温度和淬火温度测量误差为噪声因子,对该大型Cr5锻钢支承辊的喷雾淬火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了影响各性能指标的显著因素,并经综合分析给出了其最佳喷雾淬火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喷雾淬火工艺能有效降低支承辊辊身中截面的温度梯度,提高支承辊的淬硬层深度,并显著降低支承辊的淬火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6.
依据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使用工况,选择了YJ012-S堆焊过渡层和YJ243-S药芯焊丝作为堆焊工作层并辅以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热处理的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冷轧支承辊进行堆焊修复.堆焊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其强韧性和耐磨性优于原9Cr2Mo辊面金属.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运行考核,相对原辊,寿命提高了1倍,满足了冷轧支承辊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四辊冷轧条件下热装组合式支承辊与整体式支承辊的工作性能,将辊套和辊芯进行分段离散,根据工作辊、辊套及辊芯之间的变形协调以及力平衡条件,采用影响函数法基于C语言编程求解组合式支承辊弹性压扁、辊间压力及出口前张力横向分布,研究弯辊力以及窜辊量对组合式支承辊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相同轧制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整体式支承辊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组合式支承辊的辊间压扁量比整体式支承辊的辊间压扁量减少6%以上,组合式支承辊辊身边部与中部的辊间压力差值比整体式支承辊边部和中部辊间压力差值大0.2kN/mm左右;但当弯辊力及窜辊量较大时,组合式支承辊出口前张力边部与中部差值明显大于整体式支承辊出口前张力边部与中部差值。  相似文献   

8.
支承辊锻造工艺优化与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造工序是大型支承辊制遣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针对支承辊锻造工艺的特点和我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能源消耗大、生产周期长和锻造工艺不合理等,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生产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措施。其中支承辊锻造工艺优化方案,包括钢锭及坯料加热,压实成形和锻后处理等。该优化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Cr5系支承辊因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耐磨性、硬化层深度深、耐事故性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国内对大型支承辊所做的工作,综述了Cr5型支承辊的发展现状,重点从制造工艺和热处理两方面进行阐释,并展望了支承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内外冶金轧辊堆焊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轧辊堆焊技术进行了比较,着重对冷轧支承辊堆焊材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指出现行冷轧支承辊堆焊材料存在的问题,对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国内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制出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支承辊用新材料,通过试验测定了该材料的CCT曲线、淬火和回火加热温度,并测试了该钢种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淬火热处理冷却工艺方法,获得(马氏体+下贝氏体)基体+(M7C3+MC)型碳化物的金相组织,提高了支承辊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强度,达到支承辊轧制周期延长一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四辊轧机辊系压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四辊轧机轧制薄带钢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将辊系与带钢作为整体统一考虑,解决了工作辊、支撑辊与带钢之间变形和受力的耦合问题,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假设,并采用逐步收敛的求解过程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轧制不同宽度带钢时工作辊、支撑辊的压扁分布,分析了带钢宽度对辊系压扁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宽厚板支承辊差温热处理加热过程中进行了实际测温及数值模拟,得到辊身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场分布,确定了支承辊表面与差温炉之间的换热边界条件,制定了宽厚板支承辊生产件的差温热处理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差温热处理的厚板支承辊,硬度均匀性较高△HSD≤4,表面金相组织为性能优良的回火马氏体。  相似文献   

14.
曲景文 《大型铸锻件》2007,(6):33-34,36
采用电渣重熔工艺生产试制了70Cr3Mo钢支承辊辊坯。产品检验结果表明,辊坯的化学成分、超声波探伤、高倍检验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支承辊最终热处理工艺优化方法,分析了其可行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这种工艺优化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厚板轧机支承辊的特点以及制造难点。提出支承辊的锻造工艺宜采用上宽平砧下平台+宽V形砧大压下量(FM+KD)锻造法,辊身喷冷后终冷温度在220~250℃为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轧离心复合半钢支承辊肩部脱落断裂现象,从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脱肩的主要原因是支承辊材料内存在沿铸造一次晶界成网状分布的严重莱氏体。可以通过适当热处理改善莱氏体的存在形式,从而防止热轧支承辊经短时使用所出现的脱肩现象。  相似文献   

18.
轧辊边部缺陷是影响支承辊使用寿命的主要缺陷之一.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应力峰值过高是导致轧辊产生边部缺陷的主要因素.工作辊辊身中部在使用中的磨损,以及热处理工艺造成的边部材质的差异,加大了轧辊边部缺陷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合理的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轧辊边部缺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酸浸和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轧机支承辊断面偏析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白色斑点状偏析和网状偏析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降低了支承辊断裂事故。  相似文献   

20.
刘开海  陈玉叶 《轧钢》2021,38(3):89-92
针对三钢中厚板十一辊热矫直机支撑辊轴承频繁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支撑辊矫直过程中承载受力及轴承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认为支撑辊轴承损坏的原因一是辊系精度不足,造成工作辊与其支撑辊未完全接触,使单个轴承轴向承载力过大;二是支撑辊轴承整体式保持器不适应实际工况,需要优化改进。为此,对使用年限达5年及以上的矫直机辊系辊盒及支撑辊轴承座进行精度修复,确保辊盒安装面与支撑辊轴承座装配面装配紧密,使矫直力通过支撑辊能较为均匀地传递到辊盒上,避免支撑辊局部受力过大;选用国产24130CC/C3W33 S1(钢制、冲压保持器,两片)耐高温轴承,使轴承轴向承载力及高温要求满足现场要求。改进后辊系单次在线使用寿命由2~3个月延长至6个月,大幅降低了辊系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