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区域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半干旱区,以中国定西县为例。从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图中提取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图,包括9种土地利用类型。从1∶10万的等高线数据中提取坡度数据。参考景观生态指标,我们选择或修改了10个指标实现定量化土地利用特征,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地形与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所选择的指标可以量化中国典型的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当转移矩阵采用不同的基数,可以体现不同的转换的量的特征;②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坡度的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规律性;③政府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包括梯田改造、集雨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2.
利用Landsat5 TM数据进行了甘肃省定西地区定西县、渭源县、陇西县和通渭四县的1990-2000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遥感本底调查,对十年内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进行客观评价,并为今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恢复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TM图像土地利用分类精度验证与评估-以定西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基于GIS技术,介绍一种数学重采样的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精度验证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定西县2000年土地利用调查结果的一级分类进行了分层验证,结果表明,定西县土地利用调查总体精度较高。人工用地的分类精度估计值为0.95,农业用地的分类精度估计值为0.99,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分类估计值为0.97,水体的正确分类估计值为1,未利用土地的分类估计值为0.94,总的分类精度估计值为0.9791。这说明复杂地区土地利用调查中用TM图像作为主要信息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岷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863项目308课题“西部金晴行动”专题基础上,以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为背景,结合林业、水资源等多学科的技术方法,探讨如何利用资源卫星遥感图像,结合GIS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生态环境调查,尤其是土地利用/覆盖情况调查。并对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10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解释了森林、土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如遥感的监测与系统地分析等,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应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重点区域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陆地卫星TM影像遥感解译结果为生态环境本底数据,以2000年同一季节TM影像资料解译结果为现状数据,结合数字地形模型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虽然在研究区内采取了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的种种措施,环境依然趋向恶化。分析了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的有效手段。利用1996年以来双流县TM和中巴卫星遥感影像,应用RS技术与GIS技术,对遥感影像的校正、影像增强和图像融合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对双流县遥感影像处理,增强影像可识别性。在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判别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并以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相结合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建立了1996年、2006年土地利用
数据库,分析、提取了双流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表明,双流县1996~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反映出在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县级土地利用的变化随着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较快,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导致耕地资源的保护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人与自然的关系局部恶化等问题。因此,加大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县级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从2001年首次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试点研究。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部署开展了河北省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对重点城市和县城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构建全省土地利用遥感本底数据库。从2005年开始我省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其中遥感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文着重分析遥感在土地调查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和流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土地遥感工作的部署,对我省今后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登科  刘安麟  邓凤东  张京红 《遥感信息》2002,(2):15-18,10,T00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垦殖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地区 ,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是恢复植被、退耕还林 (草 )。区内地方政府提出 ,15°以上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 (草 )。符合退耕条件的耕地有多少 ,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何 ,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利用陆地卫星 TM影像和数字地形图 ,在 ARC/ INFO和 ERDAS IMAGINE的支持下 ,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解译和坡度计算 ,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坡度图的复合分析 ,编制了坡耕地专题图  相似文献   

9.
1999年 ,国土资源部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列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一项计划、五项工程”中 ,首次大规模应用多种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空间遥感数据 ( TM、SPOT、航片 ) ,对全国 50万人口以上的 66个城市从 1 998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0月期间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这项工作由 1 40名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近 4个月时间完成。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耕地保护、规划和土地执法检查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图集作为项目的成果之一 ,汇集了各监测单位遥感图像处理的佳品 ,图文并茂 ,特色明…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和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镇亚  刘东兰  郑小贤  张峰 《遥感信息》2006,(3):36-39,i0004
针对典型区的生态遥感监测的需要,采用RS、GIS一体化信息提取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进行了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研究,揭示了研究区土地覆盖和生态要素结构变化、生态脆弱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并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16年来该地区的生态质量在不断下降,草地退化和荒漠化的范围在扩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口增长和超载放牧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尽早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缓解措施。本文以四川郫县为例,制定了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并对郫县的土地利用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对其生态用地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2.
研究湟中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准确把握湟中县土地利用动态、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1987、1999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湟中县1987~2007年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近20a湟中县林地数量总体增加,耕地面积减少;②1987~2007年间湟中县耕地面积出现明显波动;③ 1987年以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差异较大;④ 研究时段湟中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52.35,低于我国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全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应用分类后检测的方法,利用1997年和2003年的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对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变化信息。研究表明:1997~2003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大量减少,林地增多量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大,耕地动态度为-5.1%,林地动态度为0.9%,建筑地动态度最高;研究区域退耕还林地的来源主要是耕地,来源合理。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society,economy and urbanization,land use and landscape chang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important to make effects on regional habitat quality.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ose two effects,the result of which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habitat conserv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then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habita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In this paper,the study area was located in Xianyang city,Shaanxi Province,which had the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 and obvious land use changes.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data which interpreted by remote sensing,supported by ArcGIS software,th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of Xianyang from 2000 to 2010 was analyzed.Landscape metric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Fragstats software,which represented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The InVEST model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habitat quality in study area.The habitat quality changes was monito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grated land use dynamics of Xianyang city is 2.34%,an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rate is slow.The main transition from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to forest and construction land,which cause the area of first two land use types reduced,and the latter two types increased.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e in landscape are higher than before.Habitat quality improved slightly,and its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is that central and north areas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e south.Area percentage of excellent,good and poor grades increase,while the habitat quality of medium grade significantly decline.Among 14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habitat quality in Xianyang city,Xunyi County is the best,and the improved magnitude of Liquan count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habitat quality change is the transform of land use pattern.Therefore,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Xianyang city should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Thereb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and habitats.  相似文献   

15.
通榆县作为松嫩沙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半干旱环境下典型的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区。以1979年、1992年和2001年3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支持下,全面分析了通榆县22 a来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时序和空间景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耕地、草地、林地和重度盐碱地为主,并且在时序上呈现出草地迅速减少、重度盐碱地大面积增加的趋势;在空间景观上呈现出耕地、草地、林地高度破碎与重度盐碱地高度集聚的特征。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还表明研究区土地正处于由衰退期向发展期过渡的转型阶段。
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晶  乔治 《遥感信息》2012,27(3):105-111
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1995年至2005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地表温度的影响。北京在1995年至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小,随后五年城镇面积大量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北京地表温度等级较高的区域在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分散向城市中心集中的趋势。构建了TVX空间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变化向量长度,并选取未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温度作为控制点,消除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得出变化向量的幅度依次是:有林地>水域>其他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由此可以看出,林地和水域对缓解地表热环境作用较强,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护林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17.
以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3S技术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1995-2005年徐州市睢宁县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并使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睢宁县2010年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5-2010年徐州市睢宁县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土地利用斑块数增加,斑块平均面积下降,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上升,平均分维度小幅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在下降。随着城镇扩展、农田开发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剧,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遥感信息》2005,(3):66-70,76
对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城市热环境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而且可为防暑降温、市政建设及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数据的获取、地面温度的反演、GIS技术的运用以及定量研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提出此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工作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如实现地面温度的精确反演,获取多时段的地面温度数据,加强RS和GIS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深入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变化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例如: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测、森林采伐监测、灾情估计等方面。主要讨论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韦玉春  刘莉  翟明柱  倪绍详 《计算机工程》2001,27(9):147-148,174
农村土变更和台帐管理涉及到的数据多、要求的精度高,只有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地挥其作用。建立在业务规则库之上的土地变更和台帐管理系统,不仅保证了汇总精度的要求,而且保证了台帐中图斑、地类、权属和座落之间关系的一致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土地部门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