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莞城城区西侧,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与顺德清晕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社会背景孕育了岭南特有的文化形态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提出城市规划的软环境概念,介绍旧城更新中软环境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以东莞莞城可园历史片区更新改造为例,分析旧城更新中如何实现软环境规划和物质空间设计的科学互动,以保护当地极具价值的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和传统产业等非物质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基地历史和现状   可园历史片区位于广东经济重镇东莞市莞城区,属于莞城区三大旧城片区之中的运河西片区,紧贴可园历史保护区,用地面积约为91.7ha.该片区自明代起已是东莞的商贸中心,且城市肌理保存良好,尺度宜人,是老城中的老城.区内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除了振华路、大西路等七条骑楼街组成的老商业区外,还有大量被完整保留下来的清末历史街巷、园林遗址、祠堂、名人故居等.……  相似文献   

4.
漫话     
漫话 《现代装饰》2013,(4):16-16
东莞曾被人称为“性都”、“血汗工厂”。这些妖魔化的名号。让东莞人很委屈。最近,一条时长15秒,包含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正在广州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欲为东莞“正名”。东山谢氏:拍宣传片改变东莞“性都”形象、为东莞“正名”,起不到实际效果!城市的良好形象,不是靠宣传出来的,而是看政府对城市的实质性治理,以及本地市民与外地来客的亲身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清晖园座落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华盖里,是当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之一(其他为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据史料记载,至清末,顺德园林建筑计有68处,其中有大良清晖园、帆园等16处,陈村有玩芳园等19处,龙江有梅花庄等7处等等。这些曾经在顺德星罗棋布的园林名胜,大都因年代久远废弃或被改为民居,现存完整的只有清晖园一家。  相似文献   

6.
刘庭风 《园林》2003,(5):6-6
位于东莞博望村的可园位列岭南四大名园之一,面积19800平方米,建于1850年。园主名张敬修,为既文且武的官员,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起家于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归乡之后,把战争中贪得的横财十万两白银造可园,正如他在门上写的对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  相似文献   

7.
从渗透性出发,分析岭南庭院中具有渗透性的空间类型,并以东莞可园和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为例,重点论述形成渗透性序列的空间句法。揭示出渗透性空间网络在岭南建筑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东莞运河在莞城段上游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处理后尾水排入下游莞城段运河,由于尾水中仍然存在污染物和还原性物质以及河流底泥的好氧作用,需要对该段河流进一步维护复氧。着重探讨了东莞城段运河维护复氧方式、需氧量计算模型、复氧设备的布置形式等,计算得出经曝气的河流末段还原物氧浓度下降了2.492 mg/L、BOD5浓度下降了1.217mg/L、NH3 -H浓度下降了0.322mg/L。  相似文献   

9.
周慧华 《广东建材》2010,26(5):132-134
广东近代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其面积小,设计精巧,布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将岭南园林特点与热环境设计巧妙结合,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东莞莞城市民广场设计从城市脉络人手,整合资源,以工程建设带动城市片区的更新与复兴,并回应岭南的地域气候特征,创造舒适宜人的现代多功能办公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历史城区既面对不断衰退的颓势,也面临城市建设进入转型期的新机遇。文章聚焦历史城区“保护性衰退”与“开发性异化”的现实困境,通过剖析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的复杂内涵,构建涵盖遗产保护、物质空间、社会活力、经济效益和片区发展等维度的价值体系,建立“明确价值维度——关联价值载体”的价值分析框架;并以东莞莞城历史城区为例,基于价值分析框架,提出导向保护与更新多元价值平衡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当前历史城区的内涵提质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东莞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设计.尝试探讨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绿色建筑形态模式的设计方法.即遵循生态技术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筑的艺术表现,使生态技术与建筑艺术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专栏     
规划建设珠三角打造城际“公交”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原则通过。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承担珠三角经济区内各城市和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兼顾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设计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可以说是城际间的“公交”系统。它以广州为中心,广州—深圳、广州—珠海为双主轴,与小榄—虎门、顺德—莞城联络线形成“A”形主骨架;中山—江门、广州—肇庆、东莞—惠州为3条放射线,与港澳连接,形成放射与环状结合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架构。该工程是广东省“十一五”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莞可园历史片区更新改造项目的介绍与分析,探讨典型岭南旧城中心区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更新手法,提出一种以公共空间改造为切入点,有重点有节制地介入旧城,在保护传统骑楼及水道空间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恢复旧城生态,实现社会、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1环境整治项目背景 本环境整治的对象是东莞市麻涌镇的广深高速公路全互通立交式出入口,是广深高速公路位于东莞路段的多个出入口其中之一,因此区域位置非常重要,并且较为接近广州市.出入口的东北方通往莞城方向,西南方通往麻涌镇区.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东莞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建成后的设计心得和使用体会,尝试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从被动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校园的规划形态、建筑形态,使建筑形式遵循气候规律,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坡地校园庭院的设计与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图使被动技术与建筑艺术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城市特色危机、地域性缺失等问题。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主干课的景观设计教学应更加关注景观地域性问题。通过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从场地调研、空间设计、文化传承以及学生作业评析等4方面探讨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阐述了地域性景观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的场所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强化风景园林作品地域特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晋  王徐坚 《华中建筑》2006,24(10):56-58
以加强对可园的保护和促进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目的,本文深入分析、探讨促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地段的保护与发展方法,尝试提出进行可园区域改造的概念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岭南园林是独特的存在。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辉煌大气、江南园林的纤秀弄巧,岭南园林既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原园林兼容并蓄,又依托岭南四季常青的自然景观,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清晖园便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梁园、余荫山房、可园并称"岭南四大园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视觉生理特征作为衡量标准,采用数据量化的方法对可园进行静态及动态观赏的视觉特征分析,研究其空间组织布局方式研究。通过分析可园中空间要素的实体数据、位置关系及其所形成的空间对人视觉感受的影响,探讨可园空间营造的概括性手法特征,以及对空间尺度的一般量化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