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国人有进补的传统。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较为“低迷”状态,皮肤汗孔由疏松转为致密。传统医学认为,这一时期“五脏属肾”,饮食宜多食温辛,以补肾阳。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进补并不是一定要吃多么好的东西,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莱肴,只要用的时候适当,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田栓磊 《饮食科学》2011,(12):14-14
冬季,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肌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冬季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冬季进补需先辨清体质,然后再价体化进补”。  相似文献   

3.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抗寒能力差,人体处于能量贮藏阶段,为增进老人的健康.冬季进补不失为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时进行适量的进补.可以增加体内精血、元气、热量。冬季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食补中采用温补类粥品进行调理,更能显示出药物不能替代的效果。俗话说:“老人喝粥,多寿多福”。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平淡.实际上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人到老年.各器官组织已趋老化,胃肠道各部分的分泌能力减退,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逐渐减少,胃的张力减弱、蠕动缓慢,加上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美食     
《美食》2013,(12):10-11
冬季暖锅推荐 滋补牛肉汤锅 冬季人体处于养精蓄锐的状态,代谢缓慢、食欲旺盛,故易储存食物,药物功效发挥得也比其他季节好,所以此时应选择进补的菜肴。  相似文献   

5.
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通常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冬季,以寒为主气。寒为阴邪,易伤肾阳。所以,进补的时候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应该多吃性温热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川菜》2014,(2):52-55
天冷时节,胃口大开,正是“进补”的好时候。随着气温的下降,食物要足艮着季节选,“红色食物”富含蛋白质和优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可维护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抗寒力,同时还能温补气血,滋补身体,是冬季饮食进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元气乃生命之本,是人体的原动力,所谓“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而冬季为一年之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季,适宜的冬令进补,通过温养全身组织、促进新陈代谢等,可为来年开春贮藏精气。元旦前夕,真功夫重磅推出“蒸营养”系列美食——元气人参鸡,以及全新原盅蒸汤——猴头菇鸡汤,滋补又暖胃。  相似文献   

8.
欧阳军 《中国食品》2023,(21):124-129
<正>今年的11月8日是立冬节气,这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一些有养生习惯的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立冬补冬”。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讲讲冬季进补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9.
冬天到了,天气开始变得异常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冬季又是人体收“藏”的时候,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可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好准备。寒为冬季之主气,由于阴邪最易伤人元气,所以人们常说的“岁寒”会使人体内产生“能源危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仍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往往在严寒的冬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求,容易造成机体功能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0.
张远桃 《美食》2005,(1):44-44
寒冷的冬季,气温低,人体需热量大,让人胃口大开。冬季又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不过,吃多了又让人担心发胖,更担心健康亮红灯。尤其是晚餐,大有讲究。  相似文献   

11.
冬季,人体容易因干燥而“上火”,不但要多喝开水、淡茶、牛奶、豆浆,最好是每餐都有汤。我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常言道“冬令进补,三春打虎”。汤,是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最鲜美可口、最富有营养、最容易消化的品种之一,“吃肉不如喝汤”。所以说,冬季食补首选汤补。如果把煲汤作为一门功夫来研究,那么在中华饮食江湖风云榜上,除了前期所讲的东邪西毒和南帝北丐四大功夫流派,少林功夫作为鼎立中原的宗师级门派,同样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2.
每逢秋冬季来临,许多人常爱“贴秋膘”,吃一些滋补食品。秋冬季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自我保健措施。中医认为,人体通过进补,能达到平衡阴阳、疏径通络、调理气血、祛病强身的目的。对于身体虚弱者每逢秋冬季,准备一些滋补食品,补养身体是很有益的。对于身体好的人,冬季吃些高热量食物,能起到抵御风寒的作用。但对于许多胖人来讲,常常为秋冬季吃好了,容易发胖而犯愁。冬季,人们的运动量少,热量消耗少,因而造成过多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蓄积在人体内引起发胖。如何在秋冬季吃得好又不发胖呢?一、冬季更要注意平衡膳食  相似文献   

13.
芡实小档案     
小时 《饮食科学》2006,(10):29-29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古药书将这样的评价给了芡实。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今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秋今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而此种平补之品当推芡实。  相似文献   

14.
已进入冬季了,习惯上冬令是进补的好时机。由于气温低,人体的代谢不高,食欲较好,吸收的营养物质易于贮存,进补的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其它季节为佳。对小儿来说是否可以进补,中医认为“虚者补之”体虚的人可以进补,小儿也有体虚,当然可以进补。但进补不等于要吃人参、鹿茸、甲鱼、蛤蚧。进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儿童的健康素质,不是为了其它。对小儿的进补与成人有共同的一面,也存在不同的一面。由于小儿处在  相似文献   

15.
秋实 《中国食品》2006,(22):0-21
获得滋补官府菜专利注册的焦明耀师傅介绍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在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滋补官府养生菜。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封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从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而言,冬日里人体的阳气收敛潜藏,身体最易吸收各种养分。同时营养学家也认为,食物当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处于流质状态,会提高胃肠道的吸收率。所以,秋冬季节的养生汤可谓是最佳的进补方式了。 如何正确的运用四季五补来选择合适的原料,达到人体养生目的,是需要不断开发的课题。为此,特约请滋补官府菜专利注册人焦明耀师傅携众弟子介绍推荐系列养生菜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7.
周亮 《食品指南》2009,(12):18-19
俗话说,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意思是说,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人体进补的黄金时节,  相似文献   

18.
胡冰 《烹调知识》2003,(1):54-54
入冬之后,天气转寒,人们纷纷进补,以增强体质,抵御风寒,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但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因此,寒冬时节,尤其是老年人,适当食用些具有  相似文献   

19.
《乳品与人类》2003,(4):17-17
众所周知,牛奶营养丰富全面,是人类营养滋补佳品,但有人认为,冬季里气温低,人体代谢减慢,精气封存适宜进补,饮用牛奶易吸收、功效大.而夏季气侯炎热,人体出汗多,饮用牛奶易产生热气,因此,冬天订牛奶,夏天退牛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滋润肺,润肠通便补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 《饮食科学》2010,(2):56-57
在冬季,天气寒冷,饮食进补多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针对肾对肾阳虚,补肾壮阳自然是最适合的方法。可以吃羊肉、狗肉、牛肉、鹅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