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不足日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使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本文重点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强度三个指标,分析比较了中、美、日、英和巴五个国家的能效水平,明确中国能源消费的国际现状,借鉴其他国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能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在一定的增长水平。为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单位GDP能耗等3个方面对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对策,即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和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伴随而来的是能源消费的巨大压力。采用STIRPAT模型,以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指标,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作为城市化指标,对1986~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城市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GDP、城市化率与能源消费总量正相关,且城市化率和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口密度、第三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总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金砖四国的能源消费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连宏  罗宏 《中国能源》2009,31(9):27-29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称为"金砖四国"(BRICs)。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等方面看,BRICs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重,能源效率不断提高,能源结构符合本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经济特征,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对世界能源发展与能源格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能效及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贲 《中外能源》2010,15(5):1-7
一个国家的能源强度ε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一次能源构成和能源利用效率3个因素.对这3个因素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寻找一种新的研究分析的方法。首先定义一个新的参数——有效能源强度ε′,它是能源强度与能效之积。产业结构转型对能源强度影响显著,在能效36.81%和2006年各产业能源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若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从39%增至70%,能源强度可降低1/3。能效是决定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在上述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如果中国能效从36.81%提高到50%,则能源强度可再降低25%以上。如果中国能够在2020年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则2020年的能源强度有可能降低到0.58t标煤/万元,2005~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f为0.30。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f分解成有效能源强度、能效和参数α之积,f正比于有效能源强度降低程度,反比于能效提高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对f都有重大影响。中美两国在一次能源构成、终端利用模式和能效方面的对比分析有助于认识我国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构成转型给中国大幅度提高能效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主要内涵一是提高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构成的比例,二是煤炭的CCS利用。  相似文献   

6.
陈凯  张佳銮  赵静波  晏为谦  谭绮仪 《节能》2020,39(6):143-145
广东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50%,其能效较大程度决定了全社会的能效水平。为此,重点以广东的水泥、钢铁、石油加工和火力发电等4个典型高耗能行业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测算并对比广东高耗能行业能效指标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在重点用能行业特别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对策,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能效水平。  相似文献   

7.
曹佳 《中国能源》2023,(6):5-13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增长转变,消费和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展望中长期,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能源发展新动力不断积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稳步发展、体制改革深水前行,能源消费增速逐步放缓,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消费总量预计2030年达到60.5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25%以上,之后能源消费进入峰值平台期,预计2060年能源消费总量降至56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80%。  相似文献   

8.
刘晶 《中外能源》2010,15(1):23-28
2000~2008年,内蒙古GDP由1539亿元增加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42%,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十分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虽为能源生产大户,但同时也是耗能大户。2001~200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24.6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2007年能源消费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649.39×104t标煤。自1993年以来,内蒙古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全区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有很大比重,2007年达到73.51%。虽然全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对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能源消费总量就增加1.98×104t标煤。2001~2005年,内蒙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都在1以上,说明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是在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基础上取得的。要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创建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还要完善节能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是与能源消费的增量相伴的。我国是 1 2亿人口的国家 ,据1 998年统计 ,我国 (不包括港、澳、台 )年能源消费总量达 1 .41 Gt标煤 ,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 1 0 .9% ,居世界第二位 ,而煤炭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 %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的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同时 ,也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1 能源品种消费的经济效益分析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益 ,主要受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 ,同时 ,还有能源消费过程中的投资费用、辅助用能、能源转换效率等因素。这里主要考虑价格因素和热能转换…  相似文献   

10.
农村能源是中国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分析各种能源类型在农村的消费比重、农村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农村能效评估方法.介绍提升农村能效水平措施和典型的农村节能技术.农村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能源消费类型仍以煤炭和生物质能(薪柴、秸秆)为主,煤炭用能比重过高,电力占比总体偏低,可进一步通过煤改电等措施,降低煤炭消...  相似文献   

11.
北京能源消费特点 北京市能源消费具有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加;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产业间的能源消费变化显著等三个特点. 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加.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由1999年3906.6万吨标准煤增至2011年的7000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型城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前列.2011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700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0.6%.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江苏省能源工业稳步增长,能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由于能源资源贫乏,自给率逐年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度上升,能源运输能力不足,能源供求矛盾仍十分尖锐,制约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实现江苏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地改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能源宏观管理,提高能源经济综合平衡水平。本课题研究旨在努力提高传统计划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13.
齐康 《上海节能》2013,(8):13-15,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出"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国家能源局于"十二五"期初组织研究国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的分解方案,并要求上海等省市加快研究本地控制能源消费的分解落实方案。2012年2月,根据国家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总体要求,上海市政府以沪府发[2012]18号文印发了《本市"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提高能效等节能降耗目标分解方案》,建立了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目标责任制,将能耗总量指标纳入节能考  相似文献   

14.
大量事实表明中国能源增长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消费总量明显地受到储存量约束,能源短缺与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由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保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能源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在相关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996—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针对人口、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13个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评估能源消费总量诸多因素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人口、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城市化率、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全省居民消费水平和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费总量均有强相关性。最终,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度较好的能源消费总量预测模型,这对山东省能源消费短期预测与总量控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分析及其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抗 《中外能源》2012,17(7):1-12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近10年发展的回顾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的国家,大量燃煤消费引起的能效低下、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是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研究解决城市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终端消费结构中的问题,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现状,扩大清洁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从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选择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引导社会能源终端消费行为,在影响能源需求的作用上,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能效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上海以较少的能源和电力消费,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平衡健康发展。我们就能源和电力发展消费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欢迎指正。1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趋缓、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五"期间,上海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8.4%,"十一五"期间下降为6.4%,下降两个百分点。2011年上海能源消费总量11270.48万t标煤,比上年增长2.4%,2012年上海能源消费总量估计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能源消费模式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逸 《中外能源》2012,17(5):5-11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消费一直是能源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重视不足,对能源消费的预测也鲜有政策背景与目标性约束.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我国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政策性的目标指向与能源消费量相结合,从而为能源消费量的预测与目标规划提出新的分析角度.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总结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主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经济结构调整指数,以反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结论,经济结构调整每优化1个单位,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约0.3个单位,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有较明显的引导作用;能源消费结构每优化1个单位,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8%;而能源效率每增加1个单位,能源消费总量减少约4.0%;同时能源生产和人口增加也促使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可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而引起能源消费总量的下降.建议国家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加快能源产业自身结构调整步伐,更好地适应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