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醇醚糖苷(AEG)/醇醚羧酸盐(AEC)/醇/乙草胺/水体系的微乳液相行为,讨论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对乙草胺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影响,并通过电导率测定,研究了乙草胺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助表面活性剂醇碳链的增长,乙草胺微乳液的微乳区面积逐渐变小,而液晶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大;以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正丁醇的质量分数〔m(正丁醇)/m(AEG+AEC+正丁醇)〕对微乳区面积有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汽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及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3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D0821/AEO3-汽油-正丁醇-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采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D0821与AEO3不同复配配比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0821比例逐渐增加,液晶的面积按小一大一小的顺序变化;在D0821比例较大时,结构由W/O型微乳液→双连续→双折射→O/W型微乳液,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李宏  张雷雷 《现代农药》2012,11(2):23-27
通过拟三元相图对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复配比例的选择和对乳化剂、溶剂、助溶剂、水质等的筛选,确定了15%唑磷.毒死蜱微乳剂的最佳配方组合,并对该配方的制剂进行了质量指标和田间药效的测试。  相似文献   

4.
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醇醚糖苷(AEG)/醇醚羧酸盐(AEC)/醇/乙草胺/水体系的微乳液相行为,讨论了不同链长的醇对乙草胺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相图的影响,并通过电导率测定研究了乙草胺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助表面活性剂醇碳链的增长,乙草胺微乳液的微乳区面积逐渐变小,而液晶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大;固定醇的种类为正丁醇时,醇的含量对微乳区面积有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5.
以TritonX 10 0 正己醇 环己烷 水制成W O微乳反胶团体系 ,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 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W 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 ,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 ;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 ,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 .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 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制备纳米BaSO4的W/O微乳液体系组成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  王玉军  朱慎林 《化工学报》2003,54(10):1450-1454
以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制成W/O微乳反胶团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W/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25℃时测定和绘制了(乳化剂A+正丁醇+毒氟磷溶液)/(乳化剂B+正丁醇+毒氟磷溶液)/水拟三元体系的相图.研究了m(正丁醇):m(乳化剂A+乳化剂B)=1:4,1:2,1:1,5:4时对微乳液区、溶致液晶区和二相区的影响,并采用纹理照片和电导率法确定了溶致液晶和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m(正丁醇):m(乳化剂A+乳化剂B)越高,微乳液区面积越大,液晶区面积越小,直至消失;m(乳化剂A):m(乳化剂B)越大,微乳液区面积越小;在m(正丁醇):m(乳化剂A+乳化剂B)=1:1和5:4时微乳液结构由W/O型到B.C型(双连续型)最后到O/W型.另外得出X点为生产毒氟磷微乳液的较佳组成,线1是应用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油脂及其下脚料为原料,制备价廉、界面活性高的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通过相图分析法对阴离子、非离子以及复配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一系列筛选,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研制农药表面活性剂/水构成的水包油(O/W)型水基化农药微乳剂,开发出廉价、环保的农药微乳液剂型的配方,作出saa/高效氯氰菊酯/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对配方进行离心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pH值等性能研究,该微乳剂满足农药指标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含亲水丙烯酸酯单体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基础上,描绘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考察了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类型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该体系正相微乳液聚合。结果表明正戊醇、环己醇、乙醇等作为助乳化剂协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以形成稳定的单相微乳液,但是这些微乳液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很容易生成凝胶;环己烷作为助乳化剂虽然在配制过程中不能形成稳定的透明或半透明体系,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则比较稳定,能形成半透明状的聚合物微乳液;阴离子乳化剂与其它非离子乳化剂组合以及单独使用非离子乳化剂均难以制备稳定的微乳液。  相似文献   

10.
以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正丁醇-矿物油-水体系一系列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确定了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不同对拟三元相图影响很大,随着Span80-PEG400比例逐渐增加,微乳区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液晶区的面积逐渐减小,直到消失,相转变途径由非连续(液晶)向双连续过渡。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的降低,有大面积的乳液区出现,电导率的变化与相变化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以月桂酸聚氧乙烯和聚乙二醇二油酸酯为乳化剂,以油酸酯为油相,制备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和不同油相含量的微乳液,研究了乳液浓度对其电导率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乳液浓度的增大,乳液出现由水包油(O/W)型转变为油包水(W/O)型的相变过程;其伴随的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有着对应的关系:当电导率升高至平稳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缓慢上升阶段,乳液属于O/W型;当电导率急剧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突变阶段,乳液处于相转变(O/W和W/O共存)阶段;当电导率很低且缓慢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缓慢下降的阶段,乳液属于W/O型;此外,聚醚类化合物可明显降低乳液相转变过程的黏度,其中异构醇聚醚的效果最佳,在添加量为0.5 %(质量分数,下同)时,黏度降低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通过测定增溶水量,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酮、醚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其它表面活性剂对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主乳化剂的6.4%左右时,增溶水量最多。丙酮和丁醚显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斯盘等未显示正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君 《精细化工》2011,28(5):447-450
以环氧氯丙烷为连接剂,油酸、二乙烯三胺分别为疏水和亲水基团的初始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IR1、HNMR确证了目标产物结构。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苯的乳化力、稳泡能力、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张力的影响。动态激光散射法测试了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乳化制备O/W型乳状液的乳胶粒径尺寸,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油酸为分散相。静态失重法评价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缓蚀剂对Q235钢在质量分数8%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2×10-4mol/L,γCMC为31.40 mN/m,HLB值为14.2,对苯的乳化能力及稳泡性能良好。该乳液稳定,在25~50℃时,O/W乳液的胶粒尺寸在216~236 nm,是一种性能良好的O/W型乳化剂。失重法测定结果表明,该双子咪唑啉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缓蚀性能优于相应单链咪唑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通过测定增溶水量,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酮、醚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其它表面活性剂对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主乳化剂的6.4%左右时,增溶水量最多。丙酮和丁醚显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斯盘等未显示正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50%乙草胺水乳剂乳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50%乙草胺水乳剂的外观、乳化稳定性、冷(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等性能的考察,经过大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烷醇的复配筛选、优化组合,确定了水乳剂的乳化剂配方为:m(乳化剂 A):m(共乳化剂B):m(稳定剂C)=5:1:4。用其所配制的水乳剂外观状态、乳液稳定性、冷(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药效实验均符合要求,所研制的乳化剂已用于国内数家乙草胺原药生产厂,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小红 《中国生漆》2011,30(3):1-3,38
以漆酚(U)/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借助相反转技术,将W/O型天然生漆转化成可直接用水稀释的O/W型生漆,用紫外光固化法使其固化成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分析等手段对该固化膜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O/W型生漆可在2min内快速固化成膜,固化膜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马尾松松香为原料、ONIST APS-350为乳化剂采用常压转相法制备水包油(O/W)型天然松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初始乳化温度、油水比(松香和水质量比,下同)与搅拌速度对O/W型天然松香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对制备乳液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制备O/W型天然松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500 r/min、乳化剂用量9.95%、初始乳化温度112℃、油水比10:31,所得乳液平均粒径为131.1 nm,乳液离心稳定,静置3个月不分层,通过TEM表征发现,这种天然松香乳液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其粒径大小与粒径仪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白油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化剂的HLB值、质量分数、亲油亲水乳化剂体积比及油水的相比等对白油W/O/W型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乳化剂体系中适宜的制备条件:乳液中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2.2%,V(Span80)/V(Tween80)=7.5;适合多重乳液稳定的油水相比为:第一相体积比为2.5,第二相体积比为0.2。复合乳化剂体系中适宜的制备条件:第一相乳化剂的HLB值为6.5,V(复合乳化剂)/V(Tween80)=27.5,乳液中乳化剂质量分数为9.5%。  相似文献   

19.
Super-monodispersed oil-in-water (O/W) microspheres (MS) were produced using a microchannel (MC)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tant on the behavior of the O/W-MS formation, the MS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various surfactants were used for the MC emulsification process. An MC plate with 8.9 μm equivalent diameter was employ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per-monodispersed O/W-MS production depends on the type of surfactant used. When non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were used, supermonodispersed O/W-MS were produced, and the average droplet diameter was about 30 μm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less than 1 μm. For cationic surfactants, the super-monodispersed O/W-MS production was not successful, especially for the case where hydrophobic surfactant was dissolved in the oil pha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MC surface during the MC emulsification proces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hydrophilic group of the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was repulsed from the negatively charged MC surface so that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MC surface was maintained. Otherwise, adsorption of the positively charged group of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occurred on the MC surface which improved wetting of the MC surface and deteriorated the MC emulsifica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was suppor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对乳化剂及溶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了882 g/L乙草胺+安全剂乳油的最佳配方。与常规乙草胺乳油产品相比,安全剂的加入可以保护作物免受乙草胺药害。同时该配方的开发对于乳油中有毒溶剂替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