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值对小克银汉霉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克银汉霉菌为生产菌株,通过液态发酵生产γ-亚麻酸。研究表明,发酵液pH值对发酵各参数影响明显。发酵前期,pH值控制在6.0,发酵进行3d后,调节pH值至5.0。在此条件下发酵,菌丝体干重达48g/L,油脂产量达23.04g/L,γ-亚麻酸的总产量达2.08g/L。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TKPG011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碳源、氮源、前体物L-谷氨酸钠和初始pH对Bacillus subtilis TKPG011生物合成γ-PGA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g/L,酵母膏10g/L,L-谷氨酸钠30g/L,初始pH值6.5,K2HPO41.5g/L,MgSO4·7H2O0.5g/L。采用优化培养基能使γ-PGA发酵产量达9.20g/L。  相似文献   

3.
张建  万红贵  熊洋  朱超 《食品工业科技》2013,(4):212-215,219
对小克银汉霉高产γ亚麻酸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碳、氮源及其添加量、磷酸盐、无机盐离子对γ亚麻酸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100g/L,尿素3g/L,NaNO3 3g/L,Mg2+0.1g/L,Fe2+ 0.04g/L,Ca2+ 0.04g/L,K2HPO41.5g/L .优化后γ亚麻酸产量达到3.34g/L,是初始培养基γ亚麻酸产量的4.5倍.  相似文献   

4.
研究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过程的代谢调控,从中得出对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有促进作用的营养成分,并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筛选。得出葡萄糖、KNO3、乙酸钠、柠檬酸钠为影响产油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γ-亚麻酸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4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综合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90 g/L、KNO31.57 g/L、乙酸钠3.42 g/L、柠檬酸钠4.56 g/L、酵母膏3.75g/L、KH2PO42.25 g/L、Mg SO4·7H2O 0.60 g/L、Ca Cl20.30 g/L、Fe SO40.15 g/L、Zn SO40.20 g/L。在最佳条件下γ-亚麻酸的产量达1 525.20 mg/L,比初始产量725.90 mg/L提高了1.1倍。  相似文献   

5.
基于γ-聚谷氨酸(γ-PGA)广泛的产业应用前景和微生物发酵产γ-PGA的潜力和优势,本研究对枯草芽孢杆菌BSNK-5合成γ-PGA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以BSNK-5为出发菌株进行摇瓶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BSNK-5发酵产γ-PGA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最终确定BSNK-5高产γ-PGA的最适发酵工艺:蔗糖25.0 g/L、氯化铵5.0 g/L、L-谷氨酸30.0 g/L、MgSO4·7H2O 0.5 g/L、K2HPO41.0 g/L、MnSO40.1 g/L、CaCl20.1 g/L、初始pH 7.5、接种量3.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γ-PGA产量为1.617 g/L,与未优化前(0.47 g/L)相比产量增加了2.44倍。本研究为BSNK-5在γ-PGA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b-17)为发酵菌株,以发酵产物γ-氨基丁酸产量为检测参数,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曲面实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12.0 g/L、酵母粉18.0 g/L、Ca~(2+) 55.0 mmol/L、Mg~(2+) 60.0 mmol/L、L-谷氨酸钠26.0 g/L。优化后,植物乳杆菌Lb-17发酵γ-氨基丁酸产量达8.037 g/L,是优化前5.49 g/L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7.
研究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echinulata)发酵生产γ-亚麻酸(GLA)的补料工艺。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含有0.25%黄豆饼粉的发酵培养基中,以分批补料方式,即培养2.5d后补入20g/L食用糖与10g/L麦芽糖混合液,培养第3d时补入1.0g/L(NH4)2SO4,在培养第4d补入2.0g/LMgSO4,在培养第5d补入2.0g/LMnSO4。培养10d,菌体生物量达17.065g/L,油脂产量达6.530g/L,GLA%达23.5157%,GLA含量达1535.58mg/L,与补料前相比,生物量、油脂量、GLA%、GLA含量分别提高79.67%、217.30%、14.85%和264.43%。  相似文献   

8.
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菌株筛选,诱变选育,中试发酵进行了研究,发酵生物量为49g菌体/L发酵液,含油率42.75%-47.78%,产油量19.7g/L发酵液,γ-亚麻酸5.78%-6.59%,花生四烯酸4.6%,确定了工艺技术路线,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指数,为微生物油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深黄被孢霉突变株MI-33产生γ-亚麻酸的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对γ-亚麻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接种菌丝体为合理的接种方式;通过不同碳源对γ-亚麻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确定了葡萄糖为产生γ-亚麻酸的最适碳源;菌体生长动态研究表明,合适的种子液培养时间为48h;发酵动态研究表明,合适的γ-亚麻酸发酵时间为96h,此时干菌体收率为26.5γg,L、油脂产率为γ4.08g,L、GLA产率为901.16mg/L。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P169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产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摇瓶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谷氨酸棒杆菌P169产谷氨酸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1.0 g/L、葡萄糖27.0 g/L、尿素12.0 g/L和pH 7.0。在此优化条件下,谷氨酸产量达25.1 g/L,比优化前(16.5 g/L)提高了52.1%。以此为基料进行20 L罐分批补料发酵,谷氨酸产量达155 g/L,比优化前(142 g/L)提高了9.2%。该研究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产量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土豆废水发酵获取γ-亚麻酸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豆废水为原料,以刺孢小克银汉霉为菌种进行发酵以获取γ-亚麻酸.结果表明,土豆废水是一种较好的发酵原料,通过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土豆废水用自来水稀释6倍后,加入50g/L葡萄糖及0.5 g/L(NH4)2SO4,发酵6 d,此时GLA产量达到750 mg/L.  相似文献   

12.
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邹水洋  康建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151-153,158
对纳豆芽孢杆菌CICC 20643液态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了生产γ-PGA的优化培养条件:蔗糖25g/L,酵母膏5g/L,谷氨酸钠40g/L,装液量70mL/250mL锥形瓶,起始pH6.5,菌种在37℃、120r/min培养24h后,于培养基中添加5%NaCl,继续培养24h,γ-PGA的产量达到18.04g/L。实验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CICC20643是一株产γ-PGA优良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添加NaCl的工艺能明显提高γ-PGA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小克银汉霉菌发酵生产γ-亚麻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克银汉菌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温度、pH、碳源等因素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菌体重量达到52,78g/L,油脂为16,30g/L,GLA为1.46g/L。  相似文献   

14.
陈波  王熙 《食品科技》2007,32(8):63-66
对过量积累γ-亚麻酸的深黄被孢霉突变株MI-33的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通过试验不同接种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接种菌丝体为合理的接种方式;通过试验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确定了葡萄糖为产生γ-亚麻酸的最适碳源;菌体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合适的种子液培养时间为48h;发酵动态的研究表明,合适的发酵终止时间为96h,此时干菌体收率为26.51g/L、油脂产率为14.08g/L、GLA产率为901.16m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摇瓶水平上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首先对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底物浓度和无机盐进行优化,之后对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培养的p H值、调整p H时间、装液量、诱导发酵时间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在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产量达19.18 g/L。与初始发酵培养基发酵所得γ-氨基丁酸的产量3.98 g/L相比,γ-氨基丁酸的产量增加3.82倍。结论:研究结果为γ-氨基丁酸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乳酸菌L-SZ303发酵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条件设计了一系列优化试验,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5 g/L,胰蛋白胨25 g/L,丁二酸钠3 g/L,酵母粉6 g/L,米糠5 g/L,L-谷氨酸钠4 g/L。响应面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6.8,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3 d。优化之后GABA的产量可达13.375 g/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酿酒酵母分批补料发酵合成谷胱甘肽(GSH)过程中pH与温度对GSH产量的影响。通过先研究工程菌所表达的酿酒酵母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在不同pH及温度下的酶学特性,再以此为基础在分批补料发酵过程进行pH值和温度控制的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pH控制在5.5~7.5的变化范围内菌体生物量达到(44.80±1.20)g/L,胞内GSH含量为(19.74±0.51)mg/g,GSH产量为(884.35±27.30)mg/L,分别提高了10.07%、3.35%、13.76%。当温度控制在35℃时,菌体生物量达到(46.30±1.55)g/L,胞内GSH含量为(19.84±0.44)mg/g,GSH产量为(918.59±29.22)mg/L,分别提高了3.87%、13.70%、18.17%。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对pH控制和温度的优化来提高GSH产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对诱变菌拉曼被孢霉HLY0902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γ-亚麻酸(GLA)的产量。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酵母浸粉10 g/L、KH_2PO_44 g/L、Na NO_31 g/L、Mg SO_4·7H_2O 0.5 g/L时,GLA的产量最大,可达1.05g/L,较优化前提高了43.8%;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装液量20%,发酵时间168 h,适合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p H为5.5、发酵温度为22℃,适合GLA积累的p H为7.5、发酵温度为20℃。通过该系列的优化研究,诱变菌拉曼被孢霉HLY0902产GLA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产量,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γ-聚谷氨酸,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最佳营养条件为:40g/L葡萄糖、5g/L酵母膏、30g/L谷氨酸钠、3g/L NH4Cl、2g/L K2HPO4、0.25g/L 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200r/min,pH值7.0,发酵时间48h,此时γ-聚谷氨酸的产量最高,达到20.15g/L.纯化后产物经纸层析及红外光谱检测,初步确定为γ-聚谷氨酸.  相似文献   

20.
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γ-聚谷氨酸(γ-PGA),可以制备具有更优性能的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细菌纤维素/γ-聚谷氨酸复合膜发酵生产工艺,首先通过Plackc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复合膜发酵生产的8个因素进行筛选,得到3个关键影响因子:聚谷氨酸添加浓度,pH和γ-聚谷氨酸的添加时间;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响应值的最大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了各考察因子的最佳取值:葡萄糖25g/L,柠檬酸6g/L,Na2HPO42g/L,γ-聚谷氨酸1.04g/L,γ-聚谷氨酸的添加时间4h,发酵初始pH5.0,温度30℃,发酵周期7d.在优化条件下复合膜的湿重达到61.07g/100mL培养基试验值与预测值误差为-3.05%,较初始培养基复合膜产量提高9 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