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沉降变形控制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关键,荷载分担比的确定是计算桩网结构地基沉降的重要参数,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影响桩网结构荷载分担的设计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桩身模量。桩极限承载力、路堤高度、桩间距等对荷载分担的影响较大,应引起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谷云秋 《山西建筑》2014,(23):220-221
对铁路悬索桥较为合理实用的刚度指标体系做了调研分析,并按照建议的刚度指标,对悬索桥的边中跨比、垂跨比、高跨比、宽跨比等参数做了对比分析,总结提出了适合铁路悬索桥的一些设计参数,最后简单介绍了不同结构体系悬索桥对结构刚度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受力性能,以垂跨比和矢跨比为外形设计参数,根据结构张拉成形后的矢跨比和垂跨比组合的不同,建立12个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计算模型;选用ANSYS有限元程序,通过理论分析详细的研究垂跨比和矢跨比对结构轴力、弯矩和应力的影响特点;设计制作了2个跨度为4.8m的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模型,进行张拉成形和静载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影响特点,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的垂跨比及矢跨比是影响结构成形及受荷性能的重要参数,结构成形阶段以弯曲应变为主,受荷阶段以轴向压应变的增加为主,合理的矢跨比和垂跨比组合可以明显改善结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胡建国 《山西建筑》2009,35(18):60-61
结合一栋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着重讨论了其内力分析、计算模型的处理、参数的控制、结构超长的处理措施,指出对于高度较高、高宽比较大的剪力墙结构,减小结构刚度能有效减少地震反应,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结果的合理判断是设计中的关键,针对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自振周期、周期比、水平位移、位移比、刚重比、剪重比等6个参数的规定,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参数调整的有效办法,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设计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矢跨比、刚度比等参数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内力的影响,并得出合理的取值范围,为设计人员选取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次桁架、变椭圆截面钢斜柱、钢管格构式斜柱、单层椭球壳和鱼眼形结构共同组成了一复杂大跨度站房屋盖结构。为进一步了解结构的力学性能,对该结构进行了试验模型设计并完成了模型静力加载试验。模型设计过程中,在结构纵向截取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其涵盖了屋盖的主要结构特征,并制作了1∶20的大比例缩尺模型。在模型设计中利用相似原理进行了各参数相似比的确定,然后进行了屋盖结构与下部结构间的支座条件模拟。为验证缩尺模型的合理性,对实际模型与试验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相似原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缩尺结构模型能够反应实际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设计与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设计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火金 《山西建筑》2007,33(19):74-75
阐述了结构设计的几个主要步骤:结构体系的采用、结构规则性的判断、结构软件及设计参数的采用、电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构件计算结果的优化、抗震构造措施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各步骤的应用,以供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分析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实际混凝土结构中抽取芯样,通过RCM试验和微观性能测试,得出了氯离子快速渗透系数,比表面积和单位孔体积等参数,并对参数之间的关系做了定量的描述,研究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微观孔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和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等微观参数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从协作体系的结构状态和一些重要的设计参数着手,研究多跨连续独塔斜拉协作体系桥梁的塔、梁、索受力特征及位移形态,分析主跨无索区长度、主梁高跨比、主边跨比及塔的高跨比等设计参数变化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任宇  毛艳红 《山西建筑》2007,33(17):94-95
介绍了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指出连梁设计应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并从降低连梁的刚度和弯矩设计值、改变连梁的几何尺寸、开水平通缝、交叉配筋等方面阐述了连梁的设计,为设计出延性较好的连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玲俐  于洁  王建 《建筑结构》2012,(7):76-80,92
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力情况复杂,破坏形式多样,已有的节点抗震设计理论及规范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节点破坏模式分化的界定方式。选取了典型的足尺框架节点,分析了不同弯矩调幅、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压比及剪跨比影响下节点的抗震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点破坏模式分化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节点破坏模式分化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节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8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和1根普通混凝土有腹筋T形截面简支梁的抗剪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了有腹筋T形截面梁在不同参数变化下梁的斜向裂缝开裂特点和破坏形态;结合清华大学21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fcu=62.7~84.3MPa)无腹筋和有腹筋简支梁的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预应力度(预压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对66根混凝土强度变化范围为fcu=25.5~84.3MPa的非预应力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回归统计分析,提出了适合于上述混凝土强度范围内、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T形或I字形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6根高强砼桩的试验,研究了高强砼框架柱的抗剪性能,讨论了剪跨比,轴压比等因素对破坏形态,开裂剪力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对现行规范的抗剪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强砼框架柱抗剪强度研究的空白,可作为编制高强砼设计规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一幢高100.5m的高层建筑在不同落地剪力墙墙厚时的空间分析结果,详细阐述了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层剪力墙结构连梁抗震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林润 《工业建筑》2007,37(2):28-31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第一道防线和主要耗能构件,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好坏。通过对高层剪力墙连梁抗震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对这些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一定的讨论,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铁尾矿砂混凝土简支梁与普通混凝土简支梁受剪性能的差异,完成了12根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河砂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试验,试验梁变化参数为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和C50)、剪跨比(2.0和2.5)和配箍率(0.14%、0.19%和0.28%);分析了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受剪破坏形态和斜截面受力特点,探讨了ACI 318-08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对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剪破坏形态相同;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比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高;在相同荷载作用下,铁尾矿砂混凝土梁的箍筋应变大于普通混凝土梁;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式适用于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具有一定安全储备;提出的适用于集中荷载作用下剪压破坏的铁尾矿砂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算式,其精度高于GB 50010—2010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矢跨比和垂跨比对张弦立体桁架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张弦立体桁架结构特点和受力机理,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一个100m跨度的张弦立体桁架进行了受力分析,详细阐述了矢跨比和垂跨比对该结构变形性能、受力性能和用钢量的影响,给出了设计的建议矢跨比和垂跨比,为此类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计算表明,结构的矢跨比最好大于0.12,而垂跨比最好大于0.1,这时结构的受力和位移都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但矢跨比和垂跨比对纵向位移和支座反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系列在首层架空层设置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有限元分析,对楼层侧向刚度比、等效剪切刚度比和等效侧向刚度比三种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控制参数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在不同首层层高条件下,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改变对这三种侧向刚度比控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层层高较高且与相邻层层高相差悬殊时,楼层侧向刚度比和等效剪切刚度比容易大幅度超过现行规范限值,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转换层下部结构侧向刚度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等效侧向刚度比较好地体现了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关系,宜按等效侧向刚度比对结构侧向刚度进行控制,但其上限取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