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非共沸工质自复叠制冷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其原理和特点,并与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及复叠式制冷进行比较。总结自复叠制冷技术目前的研究概况,指出该技术在现阶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今后研究中应该着重考虑并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低温冷冻装置应用和需求越来越广泛。传统主要以两级、多级复叠,以及两级压缩中间冷却等制冷方式实现,设备系统复杂。本文在对低温冷冻装置应用领域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低温冷冻装置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低温冷冻装置中应用的优缺点,存在问题等,为该技术在低温冷冻装置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个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实验,得出了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降温特性图以及性能系数COP和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关系。最后比较了二元自行复叠系统与三元自行复叠系统稳态运行参数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自行复叠制冷方式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琳  程有凯 《制冷》2004,23(4):25-28
本文回顾了自行复叠制冷方式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它的原理和特点,并将其与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作了比较.同时讲述了自行复叠制冷方式的研究概况,简略指出了这些制冷流程中的一些缺点,最后提出了自行复叠制冷系统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自动复叠制冷与两级压缩、复叠制冷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优点,介绍了自动复叠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重点讲述了自动复叠制冷的几种循环方式,分析了这几种制冷循环流程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希望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工质的选取和组分配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运用REFPROP8.0软件建立了混合工质种类选择及其配比研究的理论模拟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混合工质的饱和压力、蒸发温度,模拟出混合工质组分和配比:R600a/R23/R14/R740=45/21/19/16,充入该混合工质配比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150℃的设计柜温。研究表明,该混合工质理论模拟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实验研究,取得理想的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R23、R1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理论模拟最优配比并通过试验研究加以比较确定.  相似文献   

8.
王新一  任绍民 《制冷》2010,29(3):1-3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同时满足环保和对低温环境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对制冷剂选取原则和制冷循环流程进行介绍,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合工质、搭建实验台,成功得到所设计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的研究基于一台自制的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单机压缩制冷机组。根据传统的制冷剂选取原则选择适当的工质组元,假定系统为理想的制冷过程利用NIST-REFPROF软件进行模拟得到合适的配比,用方程修正,再进过实验校正,得到较低温度-90℃。在实际温度下再反过来进行热力计算,得到制冷系统中各个部件中制冷剂的真实配比,通过理论修正和实际的配比相比较进而得到该工况下制冷剂最优配比。通过其中的误差来源分析,注重以后设备的选择,得到制冷系统最优配比。即将此理论可以运用到其他的自动复叠制冷中,使得机组在最优配比下运行稳定并高效的低温装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40~-100℃,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及复叠等不同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针对所需不同的低温,应采取的适宜的制冷循环方式,同时也对目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NH3/CO2复叠制冷系统作了初步分析。这些对工业制冷中,不同温度需求下,制冷方式的正确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自复叠制冷循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自复叠循环选取混合工质的几点要求,分析目前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循环中各部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以促进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复叠制冷系统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自然复叠制冷系统是一种采用多元混合工质的制冷系统,它使用单台压缩机,通过自然分离、多级复叠的方法,在高沸点组分和低沸点组分之间实现了复叠,在到了制取低温的目的。详细介绍了自然复叠制冷系统的原理,将自然复叠循环与单级压缩、双级压缩、复叠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自然复叠循环的优势。文中给出了自然复叠制冷系统的优化原则,并将用CFC作制冷剂的自然复叠循环的计算结果和两级压缩循环、复叠循环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用非CFC物质作制冷剂的自然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分析,说明自然复叠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23作制冷工质,经理论计算后确定了混合比,并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计算,搭建了相应的试验装置。经运行调试后,实验台的最低温度达到-53℃,并且箱内温度始终维持在.52℃以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R14/R22为工质的两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设计,讨论工质选择原则,系统各点的状态参数通过调用商业软件NIST进行计算。根据相关文献和经验估算毛细管长度和选取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分析不合理的管路和部件布置对气液分离的影响,以及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优点。指出该系统在-80℃温区能提供50w的冷量,可应用于医学、生物学、食品、材料科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的新技术,NH3/CO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O2载冷技术、NH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述了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可靠性和先进性与国外差距较大,必须加强氨制冷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两级复叠制冷系统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级复叠制冷系统低温级设计中诸如制冷剂和润滑油的选择、润滑油分离、低温换热器和载冷剂的性能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结合试验结果,指出R23替代R13时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用冷凝分离器代替传统循环的冷凝器和相分离器,在冷凝分离器中同时完成了高沸点工质的冷凝及高沸点工质与低沸点工质的分离。对采用这种冷凝分离器的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方式的R22/R23、R290/R170、R134a/R23、R134a/R170四种工质对进行了循环特性研究。在自行搭建的水冷自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上进行了R22/R23、R134a/R23两种工质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22/R23自复叠制冷系统的COP要高于R134a/R23自复叠制冷系统;和传统的自复叠系统相比,采用冷凝分离器的水冷自复叠制冷循环COP明显提高,提升率达到60%~100%。  相似文献   

18.
M.Q. Gong  J.F. Wu  E.G. Luo 《低温学》2004,44(12):847-857
Numerous mixed-gases refrigeration cycle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Joule-Thomson effec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thermodynamic analyses were made on two typical cycle configurations to learn their performance for cooling fixed-temperature heat loads. One is the single-stage cycle without phase separators; the other is the auto-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 which has at least one phase separator. An exergy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ose refrigeration cycles.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cuperative throttling cycles using multicomponent mixture as refrigerant, including extensive simulations and optimizations of mixtures and cycle configur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cascade cycle can improve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in the case of using mixtures with increased fraction of high-boiling components, however,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when using mixtures with increased fraction of low-boiling component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ixed refriger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signing parameter in the design of such mixed-gases refrigeration system. Different cycle configuration has different optimal mixture composition. When using optimal mixtures, both cycles (separation and non-separation) can provide approximately equ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