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提高多联机夏季运行制冷能力和COP并解决系统冬季运行因蒸发温度降低而导致的系统制热量衰减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兼具有蓄冷和蓄热功能的多联机蓄能空调系统,并进行了蓄冰、融冰释冷、蓄热、释热等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夜间用电低谷蓄冰模式运行时间约8 h,能够蓄存380 MJ的冷量,用于增加白天运行时制冷剂的过冷度,铜管外结冰厚度约为35 mm,能够保证系统融冰供冷8 h;在释冷运行模式下机组制冷量可提高29%,COP提高到136.4%;在(冬季)夜间低谷时蓄能桶中贮存热水,白天释热运行模式下,通过提高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蒸发温度解决了系统制热量衰减的问题,并缓解了机组结霜现象。  相似文献   

2.
楼房建筑的新型空调系统,蓄热式热泵的利用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在夜间利用蓄热槽为空调房间蓄存了必要的热量,(夏季蓄热槽供给7℃左右的冷水,冬季供给45℃左右的温水),这些冷、温水供白天空调系统使用。蓄热系统具有的特点,如夏季运行模型实例(图1)所示,用夜间蓄热运转所积存的冷量,补偿白天冷气负荷相当的一部分,为此,没有必要将热源设备的容量与建筑物的最大热负荷相一致,这样不仅利用单价便宜的夜间电力,而就基本费用来说也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川恩蓄冰系统: 用美国川恩公司的蓄冰筒与制冷机组(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冷负荷)适当地联结即成川恩的蓄冰系统,它在用电低峰时(夜间)制冷,冷量储蓄在蓄冰筒中,以供用电高峰时(白天)空调(采冷)所需。  相似文献   

4.
小型复合空调器的研制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型蓄冷和热水器复合空调器装置.蓄冰槽在低谷电和夜晚室外温度较低时蓄冷,然后利用蓄冷提高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的过冷度,不但增大空调器的制冷量,而且充分利用蓄冰槽内的显热量.放冷结束后,通过调节阀门,蓄冰槽可转换成水冷冷凝器,复合空调器变成热泵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制冷量.通过对普通空调器改造的样机进行了夏季工况下运行的实验研究,研究了蓄冰槽盘管不同结构和位置对蓄冰的影响.同原来空调器比较,复合空调器制冷量平均增加28.2%,性能系数平均增加21.5%.复合机组提供热水时平均性能系数为2.77.即提供相同热量热水,复合机组用电量仅为电热水器的36%.提供热水期间平均的制冷量为2325.39w.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低温适应性,将相变蓄热技术与空气源热泵结合,实现白天蓄热、夜晚放热的运行模式。本文通过模拟研究了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蓄放热特性和应用多级相变材料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蓄热量随时间线性增大,380 min时达到18.94 kW·h,平均COP为2.51;系统放热量先随时间线性增大,随后增大速率有所减缓,180 min时达到13.58 kW·h。放热过程进口水温为35℃时,系统经过6次蓄放热循环后达到稳定运行状态,蓄放热效率为99.06%。相比单级PCM,应用三级PCM的系统蓄热时间缩短9.60%,COP提高3.97%,总■效率提高4.84%,其中降低过冷区PCM熔点对提高系统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关过冷水动态蓄冰技术的相关热点话题,首先就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与冰盘管静态蓄冰系统的运行效率展开讨论,其次就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的预热冷损耗及降低预热冷损耗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采用载冷剂间接换热方式的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运行效率低于冰盘管静态蓄冰系统,直接蒸发换热的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过冷水动态蓄冰系统的各种冷量损耗是客观存在的,一般占制冷机组冷量的25%~40%,目前已知的各种降低预热冷损耗的方法在系统成本、节能效果、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区域能源系统夏季供冷运行原理及模式,进行了夏季蓄冰优先、机组优先和非蓄冰三种运行模式下的模拟对比分析,得到在负荷率分别为100%、80%、50%和20%时的经济和能耗对比。能耗和运行费用来看,夏季机组优先运行与非蓄冰运行模式差别甚微,而蓄冰优先运行模式相比于非蓄冰运行,节约运行费占比11.77%,单位电耗费用降低24.05%。合理运用冰蓄冷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运行费用,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吴琦琦  郭宪民  丁明青 《制冷学报》2020,41(5):124-129+152
空气源热泵-冷柜双联机将热泵系统部分制冷剂用于对冷柜制冷系统进行机械过冷,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本文将空气源热泵室外机与冷柜冷凝器设计成一体式换热器,在冬季工况下可利用冷柜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延缓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结霜。实验研究了结霜工况下空气源热泵-冷柜双联机性能,将热泵-冷柜联合运行工况下的性能与热泵单独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不同冷流比条件下热泵系统、冷柜系统性能及热泵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换热器严重结霜工况下,相比于空气源热泵单独运行,双联机联合运行使结霜周期延长为原来的2.17倍,热泵系统平均制热量及平均COP分别提高了约5%及4.8%。随着冷流比增大,冷柜系统平均制冷量和平均COP均增大。而空气源热泵在冷流比为0~12%范围内,结霜周期、平均制热量及平均COP均变化较小,当冷流比大于12%时,随着冷流比增大,结霜周期缩短,平均制热量及平均COP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用电量不断的增加,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特别是居民空调的普及,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冰蓄冷空调技术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同时也可减少电费支出。本文根据家用中央空调的特点,将家用VRV多联机空调系统和冰蓄冷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小型家用热泵型蓄能空调系统。介绍了本系统的流程、6种运行模式,并就蓄冷、蓄热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做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然冷源过冷能够改善热泵的低温制热性能。本文提出主路过冷和辅助回路过冷两种利用自然冷源过冷的循环原理,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了实验台。针对R32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热泵进行实验,研究热泵在主路过冷、辅助回路过冷及单级运行模式下,排气温度、制热量、制热COP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20~5℃,吸气过热度为5℃的条件下,当过冷体积流量增加0.02 m~3/h时,主路过冷系统与辅助回路过冷系统的排气温度分别降低6.8℃和8.2℃;制热量分别降低6.4%和10%;制热COP分别降低2.5%和5%。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某办公楼的冰蓄冷空调工程为基础,介绍了该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根据负荷分布情况,确定采用主机上游的串联单循环运行模式,结合江苏省峰谷分时销售电价政策,确定蓄冰时间,计算了机组和蓄冰装置容量,从而得到设计日空调负荷分配情况,最后,对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进行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可以分别采用土壤源或冷却塔+锅炉作为水源VRV机组冷热源的复合式土壤源VRV试验系统,并分别对该系统的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进行测试,比较土壤源VRV工况和冷却塔+锅炉VRV工况的主机COP,分析土壤源VRV系统的节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源工况时,水源VRV机组的夏季和冬季的主机平均COP分别为6.73和4.01;冷却塔+锅炉工况时,水源VRV机组夏季和冬季的主机平均COP分别为4.94和4.71。同时分析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认为定频水泵和天然气耗能较高导致系统PER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土壤源VRV系统的节能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At present, be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with the potential of energy efficiency,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The GSHP system can transfer heat stored in the earth into a building during the winter, and transfer heat gained in the building into the earth during the summer. An office building in Shanghai which uses a GSHP system and dual-U-pipe vertical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s (GHEs) under the ground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for analysis. Experiments on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is GSHP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When cooling in summer, the soil temperature increased during the day and decreased at night, and the maximum soil temperature reached 29.5 °C. The maximum heat exchange capacity of one borehole reached 53 W/m and the maximu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reached 4.2, which shows the GSHP system is quite energy efficient. In addition, design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the GSHP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authors. When putting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of the GSHP system into the software,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ll match the measured on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户用式冰蓄冷空调和常规户用空调作了各时段耗电量分析 ,得出其移峰填谷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从不同地区的峰谷电价来分析其运行费用 ,得出户用式冰蓄冷空调的蓄冷作用是有限的 ,甚至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以土壤源VRF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源VRF实验台对其冬季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开机率时,小时制热量、小时耗功量、机组COP随部分负荷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时制热量与小时耗功量随开机率的升高基本呈现增大趋势,且耗功量对开机率的变化更为敏感;不论室内机的开启率为何值,小时制热量随部分负荷率的增大而增大,小时耗功量、机组COP随部分负荷率的增加呈现下凹、上凸的变化趋势,即土壤源VRF空调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条件下具有较为良好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某化工厂为例,根据空调冷负荷、当地分时电价、设备选型等,得出该厂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费用以及每年的运行费用;对化工厂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节能分析,设计对应的常规空调并与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比较:冰蓄冷空调系统初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但运行费用低,增加的初投资费用回收期为3.4年。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监测某医院燃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冬夏运行工况,获得冬夏季系统运行数据,并以运行数据为基准,分析系统运行状况,计算系统各设备运行效率及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评价系统节能性.结果 显示:由于建筑实际负荷需求波动较大,CCHP系统内燃机全年折算满负荷运行小时数仅1508小时,未能达到国...  相似文献   

18.
光伏空调和蓄冰空调同属于绿色空调,两者均能起到缓解电网压力、节约空调运行费用的作用。本文将光伏空调与蓄冰空调结合,提出了一种含有充供(充冷同时供冷)工作模式的光伏蓄冰空调系统,构建了光伏蓄冰空调系统运行调度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基于动态规划方法对优化问题进行了全局最优求解;根据光伏发电与建筑冷负荷的预测数据,进行了不同建筑冷负荷下的光伏蓄冰空调预测控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光伏发电预测的情况下,光伏蓄冰空调系统的预测控制可将夜间的蓄冰能耗转移到日间,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费用,并提高了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光伏消纳率和平均能效;当光伏售电价格降低时,预测控制下的光伏蓄冰空调系统可更充分利用光伏电能,系统的运行费用得到了更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衰减问题,通过换热器设计优化,研发出基于喷射补气的余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准二级压缩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制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车内温度为20℃,余热量为1.8 kW的制热工况下,相比于无余热回收工况,系统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