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紫薯酸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牛乳和紫薯为原料制备紫薯酸奶.通过菌种驯化,原料配比和发酵条件优化等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紫薯浆比例1:4,紫薯奶配比4:6,蔗糖添加量7%,接种量6%,发酵温度44 ℃,发酵时间5.5 h.产品具有紫薯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以水牛乳为主料,加入山黄皮果浆,制成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黄皮果水牛乳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酸奶的最佳工艺:山黄皮全果浆添加量9%,发酵剂接种量9%,发酵时间4 h,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温度41℃。由此工艺条件制备的黄皮果牛乳酸奶口感清新,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火棘、金樱子与乳粉为主要原料,经酸奶发酵剂发酵,制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保健酸奶。由对比试验选用直投式发酵剂为生产菌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火棘金樱子酸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30 mL/100 mL果汁混合液中,添加量12 g/100 mL乳粉和7 g/100 mL白砂糖,配以0.20 g/100 mL复合稳定剂,接入3 mL/100 mL的酸乳发酵菌剂,在40℃下发酵8 h,后发酵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4.
以甘薯浆的添加量、复合稳定剂添加量、菌种添加量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甘薯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甘薯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甘薯浆添加量4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3%,菌种添加量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其风味、色泽、组织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黑豆,同时增加酸奶的品种,以黑豆和牛奶为主要原料,经灭酶、浸泡、磨浆、调配、杀菌和发酵制成黑豆酸奶。经实验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接种量为3%、黑豆乳与牛乳配比为3:1、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2℃。产品不仅既有普通酸奶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双重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为原料,加2.5倍含0.3%NaHCO3的水30℃浸泡8 h,发芽3 d后经杀酶钝化、磨浆、杀菌等处理,制成氨基氮和VC含量丰富豆芽乳.豆芽乳中接种驯化的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豆芽水比为1:10制成的豆芽乳中,加入20%牛乳、8%蔗糖、0.3%豆奶复合稳定剂、接种量4%,39℃条件下发酵6 h,制成的酸豆奶风味独特,富有清香味,营养丰富,色泽近似酸牛奶,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性乳制品.  相似文献   

7.
以香蕉、咖啡、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制备复合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香蕉汁添加量、咖啡添加量、复原乳奶粉和水的比例、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香蕉咖啡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从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添加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咖啡酸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香蕉咖啡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蕉汁添加量15%,咖啡添加量0.4%,复原乳奶粉和水比例1︰8,白砂糖添加量9%,发酵剂添加量10%,发酵时间8 h。研制出的产品组织状态细腻、酸甜适宜、口感舒适,同时具有香蕉和咖啡风味。  相似文献   

8.
以脱脂乳粉、全脂乳粉和牛油果浆为主要原料,研究凝固型牛油果酸奶的最佳配方。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不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牛油果浆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和接种量。酸奶的最佳配方:牛油果浆添加量为5%,蔗糖添加量为6%,接种量为0.03‰,在43℃发酵6h,所得酸奶的品质最佳。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得浅绿色、凝乳均匀、营养丰富的牛油果酸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藤笋大豆酱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曲工艺条件,确定发酵盐水浓度。结果表明:以黄藤笋100g、大豆250g、面粉100g、水200mL的原料配比,采用0.3%的接种量制曲48h,成曲的中性蛋白酶酶活为1521U/g;发酵添加的盐水浓度为12%,所得产品风味、口感、色泽良好。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桑黄发酵液、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1∶1∶1混合作为发酵菌剂,生产桑黄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桑黄发酵液添加量、奶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菌剂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桑黄风味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桑黄发酵液添加量15 mL/100 mL、奶粉添加量17 g/100 mL、白砂糖添加量7 g/100 mL、发酵菌剂(8.4×108 CFU/mL)接种量5 mL/100 mL、发酵时间5 h、发酵温度42 ℃。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桑黄风味酸奶感官评分为92.2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86 g/100 g、0.6 g/100 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6%。  相似文献   

11.
胃蛋白酶预处理对大豆酸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颖  夏明  朱娜  俞琪燕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40-1442,1493
采用乳酸菌发酵经胃蛋白酶预水解后的豆浆,优化大豆酸奶的制作工艺参数.大豆经磨粉后制成6%的豆浆,在37℃下利用胃蛋白酶处理30 min,降解其中的蛋白质.随后添加玉米糖浆使糖浓度达到6%,接种豆浆量5%的乳酸菌种子,采用恒温发酵法,在38℃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冷藏24h.用占大豆干粉量0.5%的酶预处理30 min后,制...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发芽糙米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发芽糙米经液化、糖化、乳酸发酵等工艺,研究添加了发芽糙米对酸奶的发酵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方为发芽糙米用量10%,脱脂酸奶的用量15%,食用蔗糖3%,酸奶接种量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为11h时,含菌量是对照的5倍,达到4.1×108cfu/mL,乳酸菌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5倍之多且风味良好,说明发芽糙米具有一定的益菌作用,发芽糙米酸奶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以带皮黑豆为主要原料的凝固型乳酸菌发酵黑豆酸豆奶的生产工艺.方法 将带皮黑豆制备成培养液,通过对发酵产物进行感官评价,从干酪乳杆菌FJAT-7928、嗜热链球菌FJAT-7927和植物乳杆菌FJAT-7926的不同组合中筛选出最佳组合作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培养液中乳糖、番茄汁、奶粉和白砂糖的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乳酸菌对酸乳酸度、质构、氨基酸态氮、有机酸、V_(B1)及酮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_(B2)及醇类和酯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膨化藜麦粉、牛奶为原料,选取嗜热链球菌6063、保加利亚乳杆菌6064、动物双歧杆菌B15混合发酵藜麦牛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膨化藜麦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益生菌发酵藜麦酸奶的最佳菌种配比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2:1:2,最佳工艺为接菌量2%(v/v),藜麦添加量5%(w/v),发酵温度41 ℃。在此条件下,藜麦酸奶风味良好,乳酸菌总活菌数达到109 CFU/mL。从发酵开始至贮藏21 d结束,藜麦酸奶可滴定酸度始终高于纯酸奶,乳酸菌总活菌数低于纯酸奶。藜麦酸奶成品的蛋白质、多酚及黄酮含量分别比纯酸奶提高了88.67%、166.67%、284.62%。乳酸、甲酸、乙酸、丙酮酸含量分别为5.80、1.42、0.11、0.01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风味分析,藜麦酸奶中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纯酸奶相比,新产生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将为藜麦酸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工艺依据,进一步促进藜麦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富含纳豆激酶(NK)的纳豆豆浆和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研制富含NK的抹茶纳豆酸奶。分别探究纳豆豆浆、白砂糖、抹茶粉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对富含NK抹茶纳豆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富含NK抹茶纳豆酸奶发酵工艺,并对富含NK抹茶纳豆酸奶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富含NK抹茶纳豆酸奶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纳豆豆浆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8%,抹茶粉添加量0.7%,乳酸菌接种量0.3%。在此优化条件下,酸奶的感官评分为88.6分,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酸度、NK活性及乳酸菌数分别为3.15 g/100 g、3.08 g/100 g、8.25 g/100 g、82 °T、688.6 U/mL、5.8×108 CFU/mL。其各品质指标均符合国标GB 19302—2010《发酵乳》要求,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市售纯牛奶、山楂、陈皮为主要原材料,添加乳酸菌发酵粉、白砂糖后经一系列过程制作陈皮山楂风味的酸奶,并依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确定制作陈皮山楂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所得到的酸奶最佳配方为:山楂:陈皮=1:2,陈皮山楂汁12%,蔗糖9%,乳酸菌发酵粉0.1%,发酵时间6.5 h,发酵温度43℃。制作出的酸奶颜色均匀,爽口细腻,酸甜适宜,奶香浓郁,具有山楂和陈皮的清香。  相似文献   

18.
对在牛奶中添加小米和大豆成分后发酵酸奶凝乳特性和风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C-11直投式菌种对牛奶/小米浆/豆浆(6/3/1)混合体系有良好发酵特性,在接种量4%,发酵温度42℃,添加8%蔗糖,发酵时间5小时条件下,获得风味良好、组织细腻发酵产品,乳酸菌数>10~6cfu/mL,是一种营养平衡新型混合发酵酸奶产品。  相似文献   

19.
豆酸乳是将大豆磨浆后与牛乳混合经乳酸菌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但尚未有仅用嗜酸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2株菌来发酵益生菌豆酸乳的报道。对碳源、生长促进因子、稳定剂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豆水比为1:8、牛乳含量为30%的豆浆牛乳混合物中添加4.0%的蔗糖、0.3%的葡萄糖、0.6%的低聚果糖、0.8%的BY-H-260,在无菌条件下添加0.005%的嗜酸乳杆菌菌粉和0.015%的两歧双歧杆菌菌粉,在42℃条件下发酵5~5.5 h,酸度可达70~75°T(pH为4.0左右),活菌数可达108cfu/mL级,组织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王然 《中国酿造》2018,37(11):180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添加马铃薯浆和山药浆,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蛋白保健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马铃薯浆、山药浆与 乳液配比对酸奶贮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料最适宜配比为马铃薯浆∶山药浆∶乳液=3∶15∶82(V/V),以此制备的酸乳其贮藏品质 优于其他酸乳样品,其贮藏1 d感官评分为91.37分,贮藏3 d感官评分为90.65分,稳定性良好;酸乳色泽均匀,口感柔滑细腻,具有发酵 豆乳的纯正风味并与马铃薯、山药香味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