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探讨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且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国外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成功实例,归纳了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并对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王健 《山西建筑》2014,(24):9-10
从城市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作了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以期对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生态设计作出初步探讨,改善中心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地下空间逐渐彰显其优势.地下商业街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地面商业空间的延续,是人们日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却往往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而被忽视,影响了人们的购物体验,也间接影响了其商业效益,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以南京新街口地下商业街为例,在分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街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地面商业街休憩空间的比较,提出一些改进地下商业休憩空间布局、设计和建设的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业中心区功能高度复合、空间高度集聚,其发展要求建立舒适的全步行系统、空间垂直发展。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机制是利用地下交通空间带动“地下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发展,增强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使之达到功能混合、空间集聚、交通网络化的目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关键在TOD模式导向下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与其他区域或中心联系;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地下步行网络为“发展流”、地下车库为“发展块”,将机动车交通全部放入地下,构建片区化、网络化、立体化、简洁化的地下空间形态,建立轨道影响区内的全步行系统及立体步道网络串联公共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促进商业中心区的立体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姜世汉  刘惠德 《山西建筑》2010,36(5):40-40,81
对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作了分析,总结了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邯郸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的改善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6.
袁红  孟琪  崔叙  潘坤 《室内设计》2016,(1):88-94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 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 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 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 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 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 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 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 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 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 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 “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 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 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 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算南京等城市中心区发展过程,发现了城市中心区用地规模与用地强度指标增长的空间波动拓展现象。从形态学的角度对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波动拓展的深层次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中心区"规模-强度"交替拓展模型,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中心区通过自组织形成了其空间发展机制,使中心区交替处于外部扩张期与内部填充期,并表现为用地规模、用地强度两项指标的周期性交替增长。新街口中心区1978-2013年形态发展数据的量化实证研究证明,中心区空间规模的波动拓展与社会投资存在明显的互动规律。该拓展模型的运作可以解释为"溢出-回波"空间博弈、"收益-成本"经济博弈与"市场-政策"政策博弈三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据此可为把握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化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为了促进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围绕城市新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趋势与原则、内容与重点、实施与管理等问题展开讨论,为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2020,(5):44-53
从垂直空间密度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立体空间形态进行量化描述。通过编辑相应的数据计算程序,首先对13个城市中心区的垂直空间密度进行测算和比对。在此基础上,运用曲线拟合和数据统计方法分别对垂直空间密度随高度衰减特征,以及随高度集约特征进行解析,进而建立相应的参考数值,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展开分析。最后,探讨垂直空间密度在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研究中的发展方向与潜力。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城市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求.本文将根据湛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条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空间通过彼此建立联系以提高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中,不但需要顶层设计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还要因掣肘于某一段连通工程实际施工难度,去更多地考虑协调产权、突破工程技术、消减施工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本文引入城市道路交通评价中的“连通度”指标。它既反映了整个地下步行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也能反映某一段连通工程在整个系统连通中的价值,去支撑高成本高难度的地下空间发展决策。探索地下步行系统中的连通度计算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的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方案作为算例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城市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设计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形态营造,着重从系统化、立体化、人性化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提出了从地下交通组织系统化,地下交通换乘站点立体化和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人性化三方面来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最后指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实质上是城市与地下建筑的一体化设计,让地下空间系统融于整个城市环境中,实现人、城市、建筑的三者合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必然要加大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结合2个典型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广州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与郑州龙湖金融中心,探讨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型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要点和重点,并阐述其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周伟民 《建筑技艺》2016,(4):98-101
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实践,介绍以核心区城市更新为理念的陆家嘴中心区城市地下空间项目设计及实施过程。在分析城市化进程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上,选取陆家嘴中心区关键部位,将人行交通系统整合作为区域更新的催化剂,通过地下功能空间的连通、城市公共交通节点的接驳、空中步行区域的连接以及地下空间质量的提升等设计策略,激发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5.
褚正隆 《山西建筑》2011,37(11):29-30
结合重庆的山地地形特征,针对高密度集聚下的城市中心区提出了形态整合的策略,分别就城市路网、区域界面、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等城市空间形态构成元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从而使中心区域的城市形态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发展与交通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是城市中物流、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也必然是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所以其交通流量远远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作者将从立体分离式交通组织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行论述,探讨一种地下空间畅通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 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 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 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 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 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 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 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 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 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 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 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 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 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 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 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 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有利于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难、慢行安全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文章结合宜昌市夷陵广场和五一广场案例,优先从交通需求的角度,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方案,打破以往由商业主导城市中心区广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常规思维,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地下空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改善规划——以南京中心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钱林波  杨涛  何宁 《规划师》2000,16(1):90-92
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的高密度开发引发了中心区交通密度的高强度发展。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趋势与中心区高强度的交通发生量,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矛盾。作者就南京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问题、发展趋势以及以促进中心区土地利用功能发挥为目的的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高效率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展开讨论,提出了大城市中心区混合交通条件下,道路交通系统组织、道路交通设施改善规划、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